第4章 草原行
大草原,对我这个曾在戈壁滩工作和生活过的人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单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传唱千古的诗句,其意境就令人神往。
暑假与同事结伴,随团向东北呼伦贝尔草原进发。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呼伦贝尔市。驶出市区,车就进入了呼伦贝尔草原。
放眼望去,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呼伦贝尔草原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地毯,又仿佛是一幅无边无际的壮美图画。远处的天空湛蓝清澈,飘浮着的块块白云在阳光照射下,在草原上留下了片片飞动着的阴影。汽车像爬行在碧绿地毯上的甲壳虫,忽儿在云影里,忽儿在阳光下,车随云走,云伴车行。此前一连几天阴雨,草原一派新绿,阵阵凉风吹过,令人神清气爽。草原的风柔情似水,微微吹拂着人的脸庞,轻轻撩起少女的长发,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在幸福的怀抱。忽儿进入眼帘的牛羊群,如飞絮般点缀在图画中,追逐嬉闹,悠闲自在地围着湖边,尽情地享用着野草的美味;忽然奔驰过来的成群骏马,如疾风般从眼前飞过,在草原上狂奔不息。来到专设的游人骑马场,我们也骑上骏马,体验了一次“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的豪迈。
再行近200公里,来到了呼伦湖和贝尔湖。两湖相连,相映成辉。坦荡无垠的草原环抱着波光潋滟的呼伦贝尔湖,湖水清澈透凉,湖面波光粼粼。“呼伦”的蒙古语意为“水獭”,“贝尔”的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当地流传着“呼伦贝尔”名字由来的优美传说。
很久以前,呼伦贝尔东部草原上一个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女的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男的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呼伦的美貌被草原上的一个恶魔看中,用魔法抓走了她,呼伦坚决不从。恶魔为了逼迫呼伦屈从,不但杀死了贝尔,还施展魔法,使草原干旱无雨、寸草不生,牧民生存艰难。呼伦为了拯救草原、追求爱情,面对生与死的选择,决然把泪水滴在了贝尔身上,救活了贝尔,自己却化作一泓湖水。贝尔复活后,与恶魔奋勇搏杀,最终将恶魔降伏,拯救了草原。贝尔为寻找呼伦,毅然投向湖中,激起的冲天巨浪落下后,在呼伦湖的旁侧形成了另一个湖。此事感动了天神,便将两个湖连在了一起,圆了呼伦与贝尔的夙愿,这对情侣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润草原和牧民的呼伦、贝尔二湖。从造福民众的角度讲,呼伦贝尔的传说比梁祝传说更壮美、更有意义。
草原的夜来得较晚,天黑下来的时候,我们来到了边塞小城满洲里。夜晚的满洲里,到处灯火通明,熙熙攘攘,如果说白天的满洲里显得有些喧嚣,那么夜晚的满洲里就是不夜城了。晚餐选在一家有俄罗斯风情表演的酒店,我们一面品味俄罗斯风味套餐,一面欣赏俄罗斯风情表演;一边品味俄罗斯少女斟上的浓烈美酒,一边聆听俄罗斯小伙演奏的美妙乐曲,一会儿又和着演员的音调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场面既欢乐热闹,又让人回味无穷。午夜时分,晚餐、晚会在大家与俄罗斯演员的共舞中进入了尾声。
走出酒店已是深夜,边城满洲里灯火阑珊,行人稀少,尖顶的或圆顶的建筑在夜里别有异国情调。一个人站在大街上,看着眼前的“异域”风光,想起一日的所见所闻,遂填词一首:
秋波媚·满洲里
秋夜湖蓝草拂风,满洲里边城。俄罗少女,踏歌酹酒,载舞风情。
草原绝恋传说美,梁祝誉相荣。感天动地,呼伦之义,贝尔之贞。
返程途中,导游带我们来到巴尔虎蒙古族部落,体验了“喝下马酒”“游敖包”等民俗活动,领略了蒙古族风情,品味了与成吉思汗有关的蒙古族文化。
巴尔虎蒙古族部落分布在一个缓坡的腰部,坡的底部是个不大的湖泊,远远看去蒙古包点点,犹如绿海中的白帆,来到近处周边绿茵如毯,鲜花烂漫。走到大门前,迎接我们的是一群身着蒙古族服装的少女,手端斟满美酒的银碗,托着长长的洁白哈达,唱着动人的敬酒歌,迎接宾客的到来。身旁的蒙古族小伙怀里抱着马头琴,伴着姑娘的歌唱,热情而友好。我低头让姑娘给戴上哈达,双手接过酒碗,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侧各点一下,以示敬天敬地,然后为了表示诚意,将碗中香醇的马奶酒一饮而尽。
草原与戈壁相比,同样的广袤无边,同样的一望无垠,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戈壁滩恢宏绚丽、浩渺如烟,草原俊秀绮丽、碧绿如海;戈壁滩的风狂暴肆虐,飞沙走石,让人招架不住,草原的风拂面撩发,令人欣喜入怀;戈壁滩的夜空旷寂寥,静谧安详,让人思绪万千,草原的夜长风如歌,风情万种,使人流连忘返。
我赞美大草原的俊秀,也喜爱大戈壁的恢宏。
写于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