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序三:匠心独运 品味殊新
刘小明[1]
我与谢连波兄可谓忘年之交,因同好书画,以艺结缘,相识甚久。我敬重他的为人,他与人友善,识者称之为“波叔”;我欣赏他的作品,喜欢他的文采,更同道乐醉于他的情怀。本人近已退休有闲,欲涉学诗词。波叔得知鼓励有嘉,教诲不倦。并破例送上《泥步诗途》(以下简称《泥》)书稿电脑清样让我先睹为快,令我受宠若惊,如获至宝。颇有“久旱逢甘露”之喜,“雪中得送炭”之幸。
《泥》尚处书稿状态,在业界早已热捧者甚众,好评如潮。我捧之细读,感慨尤多,似有满腔话语,憋不住要谈些读后感。
《泥》全书按单元划分为九辑,共计收录有诗词190余篇,对联70余副。通篇布局匠心独运,既有诗词格律理论的精辟阐述,又有作者创作实践感悟的真情流露,可谓独树一帜,是诗联界不可多得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得益彰的典范。波叔的新作体现着他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篇章字里行间有韵味、有风骨、有情怀,品味殊新。恕我孤陋寡闻,我可以肯定地说,《泥》乃是我迄今所见难得的一部出精、出新、出彩的好书。
一曰其内容之美。全书凸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柔美结合。无论是主体部分的诗词创作,意境深远,格律严谨,章法自然;还是诗词脚注评析的撰写,尽显作者散文之长,随笔之秀。精品意味颇浓,可见一斑。《泥》内容之美,首先是立意精究。创作站位高,紧扣弘扬国粹,传承经典,讴歌时代,演绎美好,诠释生活的多角度选材立意,升华主题;其次是题材广泛。涉有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或理论阐释,或实践感悟,或写景状物,或抒情咏志);再次是格调高新。寓弘扬真善美于雅俗共赏的诗词美文之中,给人们以艺术熏陶与精神享受的快乐。
二曰其形式之美。虽然从文学内容上说,客观现实的美才是彻底的美。但从文学形式上的深究,文学之美自然就在于(也离不开)其形式的表现。
《泥》就是“在形式与内容的融合、张力下达到有机统一的美学效果”的一次探索与实践。其做法可谓标新立异。学古而不泥古,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开创性地尝试采用集诗词、散文、随笔式的评析于一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作者在编著过程中,注重于平易而隽永,凝练而自然,细腻而明快的独特艺术风格。兼顾诗词理论研究与学以致用实践结合。力求做到理论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由此可见,《泥》不失为一本与时代相呼应的传承中华文化的好作品。对于诗词行家有欣赏分享价值,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启蒙助学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曰其编者用心之美。境由心造,美由心生。好的作品,让人持久阅读,不感疲倦,流传久远,用心打造至关重要,其成功之处,亮点纷呈。这在于作者一直以来,坚持潜心于诗词学习研究与创作,致力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高雅格调激励人,以不懈传承感动人。全心于把书中“传承与教化”的积极作用发挥极致,以达到其功效的最大化。
波叔常感言,把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释放美好的同时,也是自我学习增益的过程。他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大家风范早为身边的人所熟悉与敬佩。
他也常在不同的场合,言传身教,告诫文艺青年。做学问,搞创作。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用心思考。坚信和恪守文艺发展向善向上的本性,要醉心于不懈实践,经得起挫折的煎熬。
笔言至此,我仿佛被《泥》带领着走近波叔,走进他的心灵。我终于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明白波叔新作为何名曰《泥步诗途》了。
注释
[1]刘小明,1960年出生于广州,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酷爱书画、文学,对诗词及楹联尤为喜欢,偶有作品散见于《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今日从化》等报纸杂志。现为从化楹联学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