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宫很有趣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密匣之谜

代表着至尊皇权的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有一个神秘的匣盒,匣中所记录的名字就是下一任皇帝的尊号。这个密匣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影响着清朝皇位的传承呢?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

一个王朝的延续体现为皇位的传承,而权力转移的过程总是伴随着钩心斗角、刀光剑影。这种现象并非人性太过贪婪,而是封建社会的“人治”创造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每个人都想将其掌握在手中,受用终生。汉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对“身份等级”的观念根深蒂固,对“长幼尊卑”划分得十分清楚。因此,皇位更替时,一直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这样,皇位传承时斗争的激烈程度略有缓解。到了清代,从太祖努尔哈赤到康熙这一百多年间,攻城略地,平藩拨乱,设署建制,励农经商,无论军机政务多么繁忙,愈演愈烈的皇权斗争始终如影随形。无论是皇太极还是顺治,登位之初都引起了不小的混乱,而秘密立储制度的创设就是为了解决皇权的纷争。

说起秘密立储制度,人们似乎比较陌生,然而提起“正大光明”匾后的密匣,却有很多人知道。秘密立储制度由雍正帝首创,并为后世所沿用。雍正在继位以前,亲身经历了夺权斗争,对诸位皇子之间险恶的权力斗争深有感触。继位后,雍正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创设了此制度。《雍正起居注》中记载了雍正于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在乾清宫西暖阁向总理事务大臣、满汉文务大臣、九卿颁布谕旨:

我圣祖皇帝……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大计……圣祖之精神力量,默运于事先,贯注于事后,神圣睿哲高出乎千古帝王之上,自能主持,若朕则岂能及此也……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尔诸王大臣等当各竭忠悃辅弼朕躬……(诸臣表示无异议后)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这份圣谕表明,从此不再公开册立皇太子,而是将皇太子的秘密谕旨一式两份,一份由王公大臣见证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等到皇帝驾崩后,由御前大臣取下密匣,和皇帝密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当众宣布皇位继承人,承继大统。

由于秘密立储不会过早地宣布皇位继承人,也不是遵循“立嫡立长”的继承制度,所以,只要是有心帝位的皇子,从理论上说都有机会继承大统。于是,皇子们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力求博得父皇的欢心。同时,在没有确立明确的竞争目标的情况下,朝廷内不会产生庞大政治集团的结党行为。秘密立储的方法虽然不能彻底消除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开皇储后众皇子之间展开的血腥斗争,缓解了储权对皇权的威胁,削弱了帝位之争的激烈程度,使得皇权平稳过渡总体上来讲温和了许多。

自雍正确立秘密立储制度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均按照这一制度继承皇位。但是到了咸丰末期,由于咸丰只有一个儿子,使得秘密立储没有实际的意义了。而同治、光绪两帝没有子嗣,宣统还没来得及亲政,清王朝就彻底覆亡了,秘密立储制度自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