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浪漫,不惧人间:陆小曼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迎接新世界的精彩

含苞待放的花朵,惹人期待。

未来,它会是什么颜色,会绽放成什么模样,会有怎样的芬芳?时间会给出答案。

花苞在阳光下静悄悄地生长,直到某天你一眨眼,发现花苞已然绽放,那么灿烂,那么美丽。

陆小曼长大了一点点,父母便把她送到幼儿园去学习。

在那个年代,整个上海并没有几家幼儿园,能上幼儿园的小孩也不多。

对于穷苦人家来说,送孩子上幼儿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是一笔没有必要的开支。女孩子,上学的都很少,去幼儿园的就更少了。

对于有钱人家来说,娃娃不兴去外头上学,请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更好,不仅安全,还能保证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

但陆小曼的父亲不一样,他毕竟去日本留过学,见过世面。

他非常清楚,孩子从小就需要学习,可是,请私塾先生这样的方式实在是太落后了。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让他走进一个集体,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更有助于他的成长,还可以让他接触更多新鲜事物。

对于陆小曼来说,在幼儿园的时光过得很快,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在。在幼儿园里,老师会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会教他们画画,还会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算术。小朋友们会和她一起玩游戏,她觉得开心极了。

而对于陆定夫妇来说,之所以把女儿送到幼儿园,是因为他们有更深层次的想法。两个人只有这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他们的未来,所以,他们把陆小曼当作陆家继承人来培养。

陆定留学日本,眼光和视野不用多说;吴曼华,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女,自然也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不受教育,就不会有清醒的灵魂,会被永远锁在愚笨的桎梏中。

尽管陆小曼是一个女孩,但以这对夫妻的格局来看,他们并不在意这个问题。

小时候的陆小曼,小巧玲珑,但是非常调皮、活泼,嘴巴很甜,很会说话,大人都非常喜欢她。她学什么都快,且学得像模像样。

有一次,陆小曼跟着母亲吴曼华一起去看戏,看完戏后,在回家的路上,她就迫不及待地对母亲讲:“我想学唱戏,很想很想。”

吴曼华看着眼前这个五岁孩子眼睛里发出的炽热光芒,不忍心拒绝,就答应了她。

为此,陆小曼的父亲特地去请了梨园唱旦角的师傅来教她唱戏。

有一次,陆小曼唱戏给父母听,陆定夫妇听后不禁感叹:虽然没学多久,但女儿的神态、动作,甚至是腔调,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儿。

教陆小曼唱戏的师傅对陆定说:“我是真心喜欢这个丫头,她非常有天赋。我想把她收进戏班子,好好地培养,说不定将来哪一天,她能成个角儿。她这么聪明伶俐,大红大紫不是问题。”

在那个年代,唱戏可不是一个好的行当,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况且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哪有去唱戏的道理。

陆定当然不会答应,只是回答师傅:“让小孩儿唱戏,就是让她打发打发时间,师傅不必当真。”

陆小曼是陆定的掌上明珠,是要经好好培养做接班人的,怎么能去唱戏呢?

陆小曼一边唱戏,一边学习,不知不觉,童年就像生命中缥缈的一缕烟,很快就消失了。

时间到了1909年,陆小曼六岁了。这一年,陆定因工作调动要离开上海,前往北平。而陆小曼呢,自然也和母亲一起,随父亲一同北上。

当他们从小资情调的上海抵达古老庄严的北平时,陆小曼是开心的。她知道,这是一个新世界,会有新奇的东西。

在上海时,陆小曼是在幼儿园接受的启蒙教育。

到了北平,陆定索性安排陆小曼进了学堂,让她去接受小学教育,毕竟从小学教育开始才算真正的学知识。

陆小曼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了七年书后,又去法国人创办的贵族学校圣心学堂读书,接受中学教育。

圣心学堂是一所由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女子学校,由法国人创建,成立于1912年。这所学校中西结合,创建之初就开设了国文、日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体操、生物、劳动、图画、音乐、修身、历史、地理等课程。这所学校教规严格,不仅要学习英文,还要学习现代体育课程。入学后,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用作日常英文交流,并且学校规定,学生的言谈举止也要符合社交礼仪标准。

想进这所学校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少数中国人才进得去。对于女儿,陆定有更多的期盼,于是,在陆小曼十五岁那年,花费重金将她送进了圣心学堂去学习。

陆小曼从未接触过圣心学堂设置的那些课程,对她来说难度不小。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陆小曼大开眼界。在圣心学堂,陆小曼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很受大家欢迎。

环境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一个个都是大家闺秀、佳人才女的环境里,陆小曼汲取了不少这方面的养分。

同时,在众多品学兼优的学生里,陆小曼仍能艳压群芳,成为当之无愧的“校园皇后”,她真是天生的主角。

除了在学校的苦读,陆小曼回到家里,要么画画,要么弹奏钢琴曲,要么朗诵诗歌,要么跳上一段舞蹈,她就是典型的有天赋还努力的“别人家的孩子”。

十几岁的时候,她已然擅长绘画,通晓英、法两国语言,能朗诵,会演戏,还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弹得一手流利的钢琴曲。

她虽然长得个子小,但楚楚动人,即使不施粉黛,不着华服,也惹人怜爱。

徐志摩曾这样形容她:“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不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齐整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美,有我独到的领略。”

陆小曼的干女儿何灵琰也曾说:“有人说陆小曼实在算不得美人,年轻时清清瘦瘦,中年牙齿掉了也不去镶,十分憔悴,但是在记忆中,干娘是我这半生见过的女人中最美的一个。……别有一种林下风致,淡雅灵秀,若以花草拟之,便是空谷幽兰,正是一位绝世诗人心目中的绝世佳人。”

陆小曼如同一块天然去雕饰的玉,美在外,也美在内,称其为绝世佳人,一点也不为过。

刚到北平的时候,陆小曼时常会想起在上海孔家弄堂的日子,毕竟那里是她出生的地方。

住在上海孔家弄堂的时候,早晨,父亲出门去上班,她和母亲就会在院子里晒太阳、学画画。晚上,父亲回来了,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吃晚饭,说说笑笑,享受幸福平和的生活。

在上海的生活,祥和宁静,充满真实的幸福感。

到了北平以后,陆小曼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被父母安排进了学堂,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一个人的性格,跟她居住过的城市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上海和北平,是两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它们拥有各自的文化基调,一南一北,温婉与热烈。

上海人精明能干,活得谨慎小心,因为当时历史背景复杂,为了抵抗倭寇和当地的地痞流氓,人们不得不小心行事,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绞尽脑汁地想各种办法。

那北平人呢?他们生活在天子脚下,豁达、无所顾忌、包容、真实,同时充满一种自信和勇敢。

而这两座城市的特性,都集合在了陆小曼身上。上海人的精明能干,北平人的包容真实,都成为她鲜明的性格特点。

文化气质,原本是一种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当它凸显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真实可见的东西。

因为陆定是国民党党员,在北平的日子,陆家危机四伏。

1913年10月,袁世凯当选大总统。上位后的袁世凯非常清楚,国民党是不支持他的,便下令在全国搜捕国民党党员,而“陆定”就是搜捕名册中的一个名字。

当时,陆定要出门,陆小曼提醒他不要把证件带在身上。一个人若随身携带证件,难免会惹有心人猜疑。听到女儿这样说,陆定就把证件放在了家里。

那一年,陆小曼只有十岁,但她已经能把事情想得很周全。

后来,军警到陆小曼家里去调查。军警提了很多问题,都是关于陆定的,比如他的生活起居、生活细节、平时和哪些人接触、都什么时候回家等。面对这些问题,陆小曼镇定自若地回答,没有让军警找到一丝纰漏。她完全不像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出奇地淡定。

陆定在接受盘查的时候,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就这样,一家人躲过了一场血光之灾。

在常人看来,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能懂什么?不过就知道好吃的糖果、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而对于十岁的陆小曼来说,她已经懂得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要用心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很多时候,人的性格都是由境遇决定,但更多的时候,是人的性格决定了人生境遇。

面对新的世界,一个人要有新的姿态、新的想法,这样才能把每一步走得漂漂亮亮。

新的地方,会有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