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书[212]
【题解】
李翊,唐德宗时人,贞元十八年(802)中进士。他写信向韩愈请教写古文的途径和要领,韩愈写了这封答书。在此书中,他介绍自己学习古文的经验,提出“气盛言宜”的主张,强调学习古文的根本在于加强道德修养。韩愈自述写作古文的三个阶段:深入钻研古代经典,作文务去陈言,不顾时人的议论嘲笑,此为第一阶段;识别古书正伪,然后加以继承扬弃,文思汩汩涌流,此为第二阶段;功夫臻于成熟,笔墨纵横淋漓,又能省察检讨,去除不纯,此为第三阶段。贯彻始终的主导思想则是写作以气为本,实开论文重气的先河。文章结构严谨,比喻贴切,说理深刻精当,而又透着谆谆教导、奖掖后进的深挚情意。
【原文】
生之书辞甚高[215],而其问何下而恭也[216]!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217],况其外之文乎[218]?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219],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220],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221],甚似而几矣[222]。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223]?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224]。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225],养其根而俟其实[226],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227],膏之沃者其光晔[228]。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229]。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230],茫乎其若迷[231]。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232],惟陈言之务去[233],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234]。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23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236],迎而距之[237],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238]。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239]。
气,水也[240];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241]。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242]。亟称其人[243],所以劝之[244],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告陈李生足下:
你信中的文辞立意高雅,而询问的态度又是多么谦逊、恭敬啊!能像这样,谁不愿把他所懂得的道理告诉你呢?看来,你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已经指日可待了,何况是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的文章呢?但我只是古人所谓的望见孔子的门墙而没有登堂入室的人,哪能分清道理是对还是不对呢?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讲的志在立言的话,是正确的;你所写的文章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而且很接近了。但是我不知道你立言的志向,是希望胜过一般人而被人学习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人著书立说的标准呢?如果希望胜过一般人而被人学习的话,那你现在本来已经胜过一般人而可以被人学习了。如果希望达到古代人著书立说的标准的话,就不能指望很快成功,也不能受权势和功利的诱惑,而要像栽培果树一样,先培养它的根,再等待它结果,又要像燃灯一样,先添进油脂,再希望它发出光亮。根长得茂盛的树木,它的果实就饱满;油脂充足,灯自然就会明亮。奉行仁义之道的人,他说起话来总是温厚和顺的样子。
可是还有为难的地方,我的所作所为,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已经达到了古代著书立说的标准。虽然如此,但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起初,不是夏、商、周和两汉时代的书我不敢看,不是圣人的观点我不敢记。无论是在静处的时候还是行动的时候,我都像忘掉了世上的一切,成天一副庄重的样子,总像在思索问题,茫茫然像被什么东西迷惑住了。当我把心里的想法用手写出来时,凡是陈旧的观点和言辞都一定要去掉,真是困难啊!我把写好的文章给别人看,不把人们的非议和讥笑当作是非议和讥笑。像这样过了好些年,我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主张和态度。然后才识别出古书中哪些讲的是真正的儒家之道,哪些讲的不是儒家之道,以及虽然讲的是儒家之道却还没有达到完美境界的地方,对这些区别得清清楚楚如同黑白分明一样。而后务必去掉自己文章中不可取的地方,这才渐渐地有所收获。当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时,文思勃发就像流水奔涌一样不可遏止。当把写好的文章给别人看时,别人讥笑它,我就感到高兴,别人称赞它,我便感到担忧,因为这说明文章中还保留着一般人的观点。像这样也过了好些年,然后文思就像大水浩浩荡荡地奔流。这时我又担心内容不纯,便让文思的奔流停止下来,平心静气地以客观眼光考察一下,使内容都纯正了,然后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自己不能不继续加强修养。要在仁义的大道上行进,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著作的源泉中畅游,不迷失仁义这条道路,不离开儒家经典的源泉,我终身如此。
文章的思想内容好比是水,语言好比是浮在水面的物体。水势大,那么能浮在水面的物体大大小小都能浮起来。气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盛,那么语句的长短、声调的高低便都会恰到好处。虽然到了这种地步,难道自己敢认为自己的文章已经接近成功了吗?即使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待到为人所用时,人家从中能得到什么呢?虽说如此,大概一般等待别人任用的人就像器物是否被取用一样吧。用和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是这样,他思考问题有一定的方法,自己行事有一定的原则,能为人所用,就把自己的道德表现出来,给人们带来好处,不能为人所用,就把自己的道德传给他的弟子,把它写在文章中让后人学习。像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现在有志于学古人立言的人太少了。有志于学古人立言必然会被今人遗弃,我真的为他们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悲哀。我多次称赞这些人,是为了鼓励他们,并不是我敢表扬那些应该表扬的人,敢批评那些应该批评的人。向我求学的人很多,我考虑到你说话的意图不在于求取功利,姑且对你讲了以上这些看法。韩愈诚告。
【注释】
[1] 火于秦:指秦始皇采纳宰相李斯的主张,焚烧《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
[2] 黄、老于汉:黄帝和老子的学说传至西汉初期,又兼采各家学说,比较重视法治,主张守成无为。汉文帝时,曹参推荐盖公讲黄老法术,文帝很信仰,自此道家兴盛发达。
[3] 佛于晋、魏、梁、隋之间:传说东汉时,明帝夜梦一个金色的人在殿前飞行。傅毅奏说这个人便是佛。明帝派人去天竺国求来佛经和释迦牟尼像。从此佛教传入中国,至晋、魏、梁、隋各朝都有许多人信佛。
[4] 杨:杨朱,字子居,战国时思想家,主张“为我”。
[5] 墨:墨翟,战国时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
[6] 强梗:强暴不法之徒。
[7] 符:古代的凭证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相合为证。玺:印章。秦汉后多指皇帝用的印章。斗斛:量粮的两种器具。权衡:秤。权,秤锤。衡,秤杆。
[8]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9] 禹、汤、文、武:指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和周武王。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助周武王灭殷建周,制礼作乐,被儒家尊为“圣人”。
[10] 曷不:何不,为什么不。
[11] 传:此指《礼记》。
[12] 夷礼:夷狄的风俗礼仪。
[13] 中国:指中原地区的诸侯国。
[14] 经:此指《论语》。夷狄:古代对外族的通称。诸夏:指中原各诸侯国。
[15] 戎:指古代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荆舒:泛指古代南部地区的民族。
[16] 郊:祭天的礼。假:通“格”,到来、降临的意思。
[17] 庙:宗庙,这里指祭祖。人鬼:人间的鬼,指祖先。飨:通“享”。
[18] 荀:荀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扬:扬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著有《法言》《太玄》《方言》。
[19] 鳏、寡、孤、独:《孟子·梁惠王下》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20] 闻(wén):名誉,好名声。
[21] 几:庶几,大概。
[22] 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性柔和,是吉祥的象征。
[23] 咏于《诗》:《诗经》有《麟之趾》篇。
[24] 书于《春秋》:《春秋·鲁哀公十四年》有“西狩获麟”的记载。
[25] 鬣(liè):鬃毛,马颈上的硬长毛。
[26] 《易》:《易经》,中国古代一部占筮用的书。云从龙:语出《易经·乾卦》。
[27] 伯乐:姓孙,名阳,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事见《庄子·马蹄》和《列子·说符》。
[28] 骈(pián)死:谓和普通马一起老死。骈,并列、一同。槽枥:马厩。
[29] 庸知:不需知,哪里管。
[30]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31] 相师:相互为师,互相学习。
[32] 常师:固定的老师。
[33]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hào)氏时代的官职名称。事见《左传·昭公十七年》。苌弘:春秋时周敬王的大夫。孔子至周,曾向他学习弹琴。事见《孔子家语·观周》。师襄:周太师(乐官)。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事见《史记·孔子世家》。老聃(dān):姓李,名耳,字聃,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曾做过周守藏室的史官。孔子至周,曾向他请教周礼。事见《孔子家语·观周》。
[34] 六艺经传: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六艺,也称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释经的著作。
[35] 治具毕张:法令健全完备。
[36] 有司:主管官员或官府。
[37] 兀兀:劳苦的样子。
[38] 规:作为典范。姚姒:指《尚书》中的《虞书》和《夏书》。姚,虞舜的姓。姒,夏禹的姓。
[39] 周《诰》:指《尚书》中《周书》的《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殷《盘》:指《尚书》中《商书》的《盘庚》上、中、下三篇。
[40] 《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曾修订过。
[41] 《左氏》:指《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春秋》写成的一部史书。
[42] 《易》:《易经》。相传为周人所作,通过八卦的形式推演阴阳变化。
[43] 《诗》:《诗经》。
[44] 《庄》:《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庄周作。《骚》:《离骚》。战国时伟大诗人屈原所作的抒情诗。
[45] 太史所录:指汉太史令司马迁所作的《史记》。
[46] 子云:西汉时的辞赋家扬雄,字子云。相如:西汉时的辞赋家司马相如。
[47] 跋前(zhì)后:老狼前进就踩到脖子下垂着的肉,后退就被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48] 头童齿豁:谓头发掉尽,牙齿脱落。
[49] (máng):房屋的正梁。
[50] 桷(jué):椽子。
[51] 栌(bó lú):柱上的短方木,即斗拱。侏儒:指梁上的短柱。
[52] (wēi):门枢臼。(niè):古代门中央所树短木。(diàn):门闩等。楔(xiē):门两旁的长木柱。
[53] 玉札:地榆。丹砂:朱砂。赤箭:天麻。青芝:又名龙芝。以上都属贵重药物。
[54] 牛溲:车前草。马勃:又名马屁菌。败鼓之皮:破鼓上面的皮。以上属于粗贱药物。
[55] (yì):小木桩。楹:柱。
[56] 訾(zǐ):指责。昌阳:菖蒲,据说是一种久服可以延年益寿的药物。
[57] 苓(xī líng):猪苓,可作利尿逐水剂的药物,无延年益寿之功能。
[58] 京兆:唐时府名,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59] 天宝之乱:又称“安史之乱”。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和其部将史思明,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攻陷洛阳,进入长安等地,玄宗逃往四川成都。此乱历时7年多,才被平定。
[60] 手镘(màn)衣食:手操瓦刀谋得衣食费用。镘,瓦刀。
[61] 相生:相互依存。
[62] 杨朱:战国时期思想家,魏国人。主张“重生贵己”,宣扬“为我”,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
[63] 皇甫(shí):字持正。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曾从韩愈学古文,与李翱、张籍齐名。
[64] 律:指《唐律》,以下所引条文,皆出于《礼记》。
[65] 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其中的一个字。
[66] 释之者:指解释《唐律》的人,这里引的皆是为《礼记》做注释的汉代郑玄的话。
[67] 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谓孔子母亲名徵在,孔子不讳单称。如《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又《卫灵公》:“某在斯,某在斯。”
[68] 不讳嫌名:谓臣避君主的名讳时,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
[69] “康王钊之孙”二句:周康王,姓姬,名钊。其子周昭王,名瑕。“昭”和“钊”同音,周人不讳。原文“孙”应为“子”。
[70] “曾参之父名皙”二句:曾参,即曾子,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他事亲极孝。他父亲名点,字皙,也是孔子的学生。《论语·泰伯》记曾子的话:“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昔”和“皙”同音,曾参不讳。原文“名”应为“字”。
[71] “周之时”二句:骐期,春秋时楚国人。杜度,汉章帝时齐国的相。两人的姓与名皆同音。
[72] “浒”“势”“秉”“机”:唐太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玄宗名隆基,其浒、势、秉、机四字分别与虎、世基四字同音。
[73] 谕:唐代宗名豫。“谕”与“豫”同音。
[74] 谏议大夫:官名。唐时隶属门下省。常侍从规谏。阳城:字亢宗,唐定州北平(今河北顺平东南)人。家贫好学,为集贤院写书吏,唐德宗时中进士。曾隐居中条山,由李泌推荐,召为谏议大夫。任谏官五年,每日饮酒,未尝言事,韩愈为此写下了这篇《争臣论》。
[75] 恒其德贞、夫子凶:见《易经·恒卦》。意思是,在“恒其德”的原则下,有所占问,妇人则吉,丈夫则凶。
[76] 恶(wū):怎么,哪里。
[77]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易经·蛊卦》中“上九”爻辞。前一个“事”为动词,谓侍奉;后一个“事”为名词,指行为、节操。
[78]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易经·蹇卦》中“六二”爻辞。意思是王臣屡屡直谏,并非为自己,而是为君为国。
[79] 《书》:《尚书》。本段话出自《尚书·君陈》。
[80] 岩穴之士:指隐居山林的知识分子。
[81] 闵:通“悯”,忧虑。
[82] (yì):安定。
[83] 禹:夏禹。他治理洪水非常勤劳,十三年里三过家门而不入。
[84] “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二句:出自汉班固《答宾戏》。大意是说孔子和墨子热心世事,周游列国,整天奔忙不休,座席还未坐暖,灶上烟囱还未烧黑,又离家出行了。
[85] 国武子:名佐,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国语》:“柯陵之会,单襄公见国武子,其言尽。襄公曰:‘立于淫乱之间,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鲁成公十八年,齐人杀武子。”
[86] “《传》曰”句:《传》,指《国语》。《国语》又称《春秋外传》。引文见《国语·周语下》。
[87] 乡贡:唐时士人由州县举选而不经过学馆举选的叫“乡贡”。进士:唐时士人参加礼部考试的叫作“进士”;进士得第,叫作“前进士”。
[88] 诛:责备,责罚,惩处。
[89] 取于盗:在盗贼中选取人才(事见《礼记·杂记》)。
[90] 举于管库:在管理仓库的人中选拔人才(事见《礼记·檀弓下》)。
[91] 休征嘉瑞:吉祥的征兆。
[92] 麟凤龟龙:古代认为代表吉祥的四种动物。
[93] 百执事:指公卿百官。
[94] 阍(hūn)人:看门的人。
[95] 质:通“贽(zhì)”,古代的见面礼。
[96] 亟(qì):屡次。
[97] 渎(dú):轻慢,对人不恭敬。
[98] 继:一直,连续。
[99] 伺候:等候,守候。
[100] 加:对待。新:新交的朋友。
[101] 属:连续不断。
[102] 闵:同“悯”,怜恤,同情。
[103] 如:到。东京:即今河南洛阳。
[104] 邈(miǎo):远,形容表情冷漠。
[105] 悄(qiǎo):沉默寡言。
[106] 诛:责备。
[107] 标轴:标明题号的书轴子。古代书画用卷子,卷子中有棍杆,两头叫轴。
[108]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和韩愈交情很深。
[109] 生纸:未经加工精制的纸。
[110] 揩字:涂抹的字。注字:添加的字。
[111] 俟(sì):等待。
[112] 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古代八种做乐器的材料,叫作“八音”,常用来泛指各种乐器。
[113]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的时代。咎陶(yáo):也作“皋陶”。传说是虞舜时的狱官,曾制定法律。
[114] 夔(kuí):传说为虞舜时的乐官。
[115] 《韶》:传说为虞舜时的乐曲。
[116] 五子:夏朝君主太康的五个弟弟。太康游乐无度,被有穷后羿所废。五子怨太康失国,作歌追述夏禹的告诫,称为《五子之歌》。
[117] 伊尹:名挚,商初的贤相,曾辅助商汤灭夏建国,作过《伊训》《太甲》《咸有一德》等。
[118] 传:这里指《论语》。
[119]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语出《论语·八佾》。夫子,对孔子的尊称。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有战事时,就摇动大铃召集百姓。这里是说孔子不被诸侯所用,将要退而著书,传于弟子,其力量如同帝王发布政令。
[120] 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庄子》一书。荒唐:广大无边。
[121] 臧孙辰:即臧文仲。春秋时鲁国大夫。
[122] 慎到:战国时赵人。著有《慎子》。田骈:战国时齐人。齐宣王时做过上大夫。邹衍:战国末期齐人。阴阳家,曾为燕昭王师。尸佼:战国时鲁人。杂家。著有《尸子》。
[123] 苏源明:字弱夫,初名预,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人。唐代诗人。李观:字元宾,陇西(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唐代文学家。
[124] 浸淫:逐渐接近。汉氏:指汉朝。这里指汉朝的诗歌。
[125] 李翱:唐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一说赵郡人。他是韩愈的学生,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126] 利泽:利益和恩泽。
[127] 进退:升降,任免。
[128] (jùn):同“俊”,有才能的人。
[129] 美:用作名词,指甘美的果蔬。茹:吃。
[130] 鲜:用作名词,指鲜美的鱼虾。
[131] 盘:盘谷的省称。
[132] 维:是。
[133] 阻:险阻。
[134] 燕赵:战国时期的两个诸侯国。燕,在今河北、辽宁一带。赵,在今河北南部和山西北部。感慨悲歌之士:指荆轲、高渐离、乐毅一类豪侠人物。
[135] 矧(shěn):何况,况且。
[136] 吾子:对董邵南的亲切称呼。卜:检验,验证。
[137] 望诸君: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的封号。他替燕昭王攻齐,先后取七十余城。昭王死后,惠王中了齐国的反间计,派骑劫接替乐毅的职务,乐毅害怕,投奔赵国。赵王封乐毅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称为“望诸君”。
[138] 屠狗者:指高渐离。战国末期燕国人。曾以屠狗为业,荆轲同他结成好友。荆轲刺秦王政未成被杀,高渐离替荆轲报仇也被杀。
[139] 节度:节度使的省称。唐代设置,统辖一个道或几个州,有军政、民政、用人、理财等权,世称藩镇。御史大夫:主管弹劾、纠察以及掌管图籍秘书。乌公:名重胤,字保君,唐张掖人。唐宪宗元和五年,任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
[140] 嵩:也作“崧”,山名,古称中岳,又名嵩高。在河南登封北。邙(máng):山名,在河南西部。 (chán):水名,即河。:水名,出河南渑池,经渑池合渑水。
[141] 驷马:古代车辆,一车四马,两服两骖,称为驷马。
[142] 王良:传说为春秋时晋国善御马的人。造父:传说是周穆王时的善御马者。先后:指帮助驾驭车马。
[143] 烛照、数计:用烛光照它,用数理算它。比喻见事之明,料事精确。龟卜:用龟壳占卜吉凶。卜时用火灼龟壳,由壳上的裂纹来断吉凶。比喻料事如神。
[144] 张:“供张”的略语,意为设宴饯行。
[145] 三行:三巡,行酒三遍。
[146] 执爵:执掌酒器。爵,这里指酒器。
[147] 去就:谓离去或就职。
[148] 祝规:祝愿和规劝。
[149] 咸:全部,都,统统。
[150] 六韵:六个韵脚。旧体诗一般两句押一个韵,六韵应是十二句。
[151] 东都:指洛阳。唐都长安,以洛阳为东都。
[152] 市:做买卖。这里指出仕、求官。
[153] 居守:指东都留守。河南尹:河南府长官。司:官署。
[154] 奚所:哪里。
[155] 南面:这里指皇帝。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皇帝见群臣时面南而坐。听:治理。
[156] 縻(mí):羁留。
[157] 资:依赖。
[158] 介然:耿耿,有心事。
[159] 留守相公:指当时的东都留守郑余庆。相公:指宰相。郑余庆曾经两次做过相公。
[160] 四韵:古诗隔行押韵,故此指八行诗。
[161] 季父:最小的叔父。
[162] 建中:韩愈派去祭十二郎的家仆。
[163] 孥(nú):妻子儿女的统称。
[164] 遽(jù):突然。
[165] 东野:孟东野。
[166] 耿兰:人名,十二郎的仆人。
[167] 比:近来。
[168] 终丧:服满父母去世后的三年之丧。
[169] 兆:墓地。
[170] 敛:通“殓”,把尸体装入棺材。
[171] 窆(biǎn):下葬,安葬。
[172] 伊、颍:指伊水和颍水。
[173] 尚飨:希望死者能享用祭品。飨,通“享”。
[174] 维:用在句首,起强调时间的作用。
[175] 潮州:唐代州名。州治在今广东潮州市潮安区。
[176] 列:同“(liè)”,阻挡,封锁。
[177] 罔:同“网”,张网捕捉。(chuō):同“戳”,刺杀。
[178] 江、汉:长江和汉水。
[179] 岭海之间:五岭以南,南海以北。五岭,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
[180] 涵淹:潜游。
[181] 禹迹:大禹的足迹。传说大禹治水,足迹遍及九州,所以称九州大地为“禹迹”。(yǎn):覆盖。这里是踏涉的意思。
[182] 扬州:传说夏禹所分的九州中的一个州。潮州在古扬州境内。
[183] (hàn)然:凶狠的样子。,眼睛突出。
[184] 亢:同“抗”,对抗。
[185] (xǐn)睍睍(xiàn):恐惧不敢正视的样子。
[186] “七世祖庆”三句:柳庆曾任北魏侍中,入北周。他的儿子柳且为北周中书侍郎,被封为济阴公,并非柳庆封济阴公。拓跋魏,指南北朝时的北魏,鲜卑族,姓拓跋,故称“拓跋魏”。侍中,官名,秦置,是宰相的属员。魏晋以后相当于宰相。
[187] 曾伯祖(shì):柳,字子燕,唐中书令。武后时,为许敬宗、李义府等诬陷,被杀。柳是柳宗元的高伯祖。
[188] 褚遂良:字登善,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因劝阻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斥,忧愤而死。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官至侍中,因救褚遂良遭贬。
[189] 武后:名(zhào),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后,曾自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在位十六年。中宗复位后,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190] 皇考:旧时儿子对已死的父亲的尊称。镇:柳宗元的父亲。
[191] 太常博士:太常寺的属官,掌管礼仪祭祀和议定王公大臣的谥号。
[192] 博学宏词:唐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由吏部在进士中考选博学能文之士,录取后就授予官职。贞元十四年,柳宗元考中博学宏词科。
[193] 集贤殿:集贤殿书院的省称。正字:官名,掌校勘图书、刊正文字的工作。
[194] 踔(chuō)厉风发:精神奋发,言论纵横,气势蓬勃。
[195] 率:常常。
[196] 交口:众口,齐声。
[197] 蓝田:县名。今属陕西。尉:官名。县官的助手,掌管全县的治安。监察御史:官名。属御史台的察院,掌监察百官、巡按州县、视察刑狱和纠正朝仪等职务。
[198] 用事者:谓当权者,指王叔文。
[199] 司马:刺史的属官。
[200] 元和:唐宪宗年号。
[201] 柳州:唐时州名,治所在今广西柳州。
[202] 是:这里,指柳州。
[203] 以男女质钱:指以子女为贷款的抵押。
[204] 子本:利息和本钱。
[205] 中山:古郡名,在今河北唐县、定州一带。刘梦得:名禹锡,唐东都洛阳(今属河南)人。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是唐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梦得文集》。
[206] 播州:唐置州名。今贵州遵义。
[207] 连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州。
[208] 诩诩(xǔ):拟声词。形容说大话的声音。
[209] 台、省:御史台、尚书省。均为中国古代官署名。
[210] 万年:在今陕西西安市境内。
[211] 河东:郡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裴君行立:裴行立,唐绛州稷山(今属山西省)人。当时任桂管观察使。
[212] 答李翊(yì)书:或作《答李翱书》。李翊,贞元十八年进士。贞元十七年,韩愈曾作《与祠部陆员外书》,向陆员外荐举李翊,称其为“出群之才”。
[213] 六月二十六日:指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六月二十六日。是年韩愈三十四岁。
[214] 生:古时前辈对弟子的称呼,也指读书人。足下:对人的敬称。
[215] 书辞:书信中的文辞。
[216] 下:指态度谦逊。
[217] 有日:指日可待,言为期不远。
[218] 其外之文:作者认为文是道德的外在表现,故言“其外之文”。其,指道德。
[219] 抑:转折连词。如同现代汉语中的“但”“不过”“可是”。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意谓自己只是望见了孔子的门墙,还没有登堂入室,这是作者自谦的话,说自己道德学问还未修养到家。《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220] 立言者:指李翊来信中关于“立言”的说法。立言,著书立说。
[221] 期:期望。
[222] 几:近,接近。
[223] 蕲(qí):同“祈”,求,希望。取于人:被人取而用之,被人学习。
[224] 固:已经。
[225] 无诱于势利:当时官场和科举考试皆用时文(骈文),故韩愈说欲写古文便须“无诱于势利”。诱,诱惑。
[226] 俟(sì):等待。实:结果。
[227] 遂:指果实成熟,饱满。
[228] 晔(yè):明亮。
[229] 蔼如:温厚和顺的样子。如,用法同“然”。
[230] 俨乎:庄重的样子。乎,用法同“然”。
[231] 茫乎:茫茫然。迷:迷惑。
[232] “当其取于心”句:把心里的想法用手写出来。
[233] 陈言:陈旧的观点和言辞。
[234] 非笑:非议和讥笑。
[235] 汩(gǔ)汩:水流迅急的样子,比喻文思涌动。
[236] 杂:指内容不纯。
[237] 迎而距之:言反过来让“浩乎其沛然”的文思停止下来。迎,逆。距,止。
[238] 肆:指放手去写。
[239] 《诗》《书》:《诗经》《尚书》,这里代指各种儒家经典著作。下面“无迷其途”承“行之乎仁义之途”而言,“无绝其源”承“游之乎《诗》《书》之源”而言。
[240] 气: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241] 希:同“稀”,少。
[242] “志乎”二句:“乐”因其“志乎古”而发,“悲”因其“遗乎今”而发。
[243] 亟(qì):屡次。其人:指有志于学古人立言的人。
[244] 劝: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