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
【题解】
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后为其所作《八愚诗》写的序。序里述说他命名溪、丘、泉、池等八物为“愚”的原因,通篇扣紧一个“愚”字,借愚溪以自喻,既写山水,又发议论,抒发了在美丑智愚颠倒的社会现实下,自己因“违理”“悖事”而被贬斥的愤懑之情。
【原文】
灌水之阳有溪焉[53],东流入于潇水[54]。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55],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56]。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57],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58],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59],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
【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有人说:“古时有一个姓冉的老人曾居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叫冉溪。”另有人说:“这条溪水可以用来染色,以它的用处命名,所以叫染溪。”我因为愚笨犯了罪,贬居在潇水旁边,喜爱这条溪水,沿着溪水走了二三里,到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安了家。古代有一个愚公谷,如今我的家在这条溪水旁,但是溪名至今没有定下来,本地的居民还在争辩这条溪的名字,看来不能不改溪名了,所以我更改为愚溪。
我又在愚溪之上买了一个小丘,命名为愚丘。从愚丘向东北走六十步,有一个小泉,又买了下来,名为愚泉。愚泉有六个泉眼,都涌出于山丘下面的平地处,原来泉水是由地下涌出的。泉水合为一处弯曲折流到南面,称为愚沟。就在这个地方堆积泥土,垒起石块,塞住狭隘的地方,成为愚池。愚池之东建有愚堂,其南面修了愚亭,池水中间有愚岛,美好的树木、奇异的石头错落放置。这些都是山水之间奇异的景物,因为我,全以“愚”为名,受到屈辱。
水是聪明人喜欢的。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为什么呢?因为溪水流到很低的地方,不能灌溉田地;溪流高峻湍急,水中多高地滩石,大船不能进入;幽深及浅近狭隘处兼而有之,蛟龙不屑居住在此,不能兴云行雨。对于世间没有一点可利用之处,倒是和我有些类似,所以用有些屈辱的“愚”字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春秋时卫国大夫宁武子,在卫国政治无道的时候便装作愚笨,那是聪明人装愚笨;孔子的学生颜渊,终日不违背师长的话,像是很愚笨的样子,那是睿智通达的人貌似愚笨。这些都不是真的愚笨。如今我逢着国家政治有道的时候,违反常理,违背世事,所以凡是称为愚笨的人,没有比得上我的了。那么,天下没有人能与我争这条溪,我得以专用“愚”来命名它了。
此溪虽然对世上没有可以利用之处,却能倒映万物如镜,清莹明澈。溪流锵然鸣响,发出金石般的声音,能使愚笨者喜笑、眷恋、钦慕,快乐得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颇能以吟诗作文自我安慰,洗涤万物,映括百态,而没有什么避讳的。以我的愚诗歌咏愚溪,觉得茫茫然没有什么悖于事理,昏昏然和它同归并融为一体,超越天地宇宙,融入空虚玄妙的境界,在寂寥空阔中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于是作了《八愚诗》,刻在溪边石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