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北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和苏辙。明朝散文家茅坤曾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名称便从此流传于世,其文章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主张文章要开孔孟之道,以此来反对当时单纯讲求形式的骈文。他的思想渊源于儒家,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其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简练,鲜明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其风格雄健奔放,气势充沛,纵横捭阖,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

柳宗元的散文风格自然流畅,幽深明净。他一生创作丰富,议论文、传记、寓言、游记都有佳作。议论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以《封建论》最有代表性;寓言多用来讽刺时弊,想象丰富,寓意深刻,言语尖锐,《三戒》是他著名的讽刺寓言;传记散文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略带夸张虚构,《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柳文中的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柳宗元也因而被称为“游记之祖”。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这“八记”并非单纯的景物描摹,而往往是在景物中抒写胸中种种不平,寓意深远,使得山水也带有了人的性格。

柳宗元的散文语言简练生动。他常运用虚实结合、夹叙夹议的创作手法谋篇布局,使得文章意趣横生。此外,柳文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而富于变化,这是他汲取骈文之长所致。

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约有法;议论既纡徐有致,又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语句圆润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欧阳修的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是“古文”中的名篇。

最能体现他散文成就的是记事兼抒情的作品。他的这类散文,无论状物写景,还是叙事怀人,都显得楚楚动人,如他最著名的《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四时的景色和早晚的变化以及人们游玩山间的情景,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抒发了一种摆脱束缚后,从容怡然而又怅惘若失的情怀。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见长。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擅长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中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很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他强调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宋史》说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辩难,不露锋芒。《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重理,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不迫,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著名的《寄欧阳舍人书》,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练,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战国策目录序》论辩入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改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士,杂沓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辞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王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对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读〈孟尝君传〉》《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感。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如《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又曲折多变。

苏轼的散文以雄健恣肆见长。他在《自评文》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这段话概括简短,准确地说明了其散文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他的政论文,立论范围广泛而主旨分明,往往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气势恢宏;他的记叙性散文,叙议相长,铺张扬厉,汪洋恣肆。即便是随笔、序跋、书札一类的杂文,或谈艺论道,或抒写襟怀,或描景状物,或记人叙事,也莫不如行云流水,波澜迭出,变幻莫测。如他所言:“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沈德潜说他的风格是“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

苏轼的散文,首先以其政治论文大露峥嵘。在《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颇有贾谊、陆贽的气势神韵;文脉晓畅,文采飞扬,受《战国策》的影响明显可见。苏轼的历史论文,如《留侯论》《晁错论》等,是其政治论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借描画和评述历史人物、事件、典故,阐释政治见解。这些文章尽管在内容上无特别可取之处,但写法上善于随机生发,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更重要的是依靠广博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淡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淡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发展并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种文体,影响了元、明、清各代散文创作,对当代散文创作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书收录了唐宋八大家散文共一百余篇。每篇文章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点明散文的主题,语言简洁明了;注释与译文是对难以理解的字词、短语等进行解释,对全文进行白话翻译,文通语顺,便于阅读、赏析。通过以上几个类项,读者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赏析古文,从而得到更多的收获。书中还有唐宋八大家简介,具有资料价值。阅读本书,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由于所选多为名篇,部分已收入中学教材,对学生的理解、阅读、练习也多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