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疗灵”与疗身的貌离神合:借医传教在局势变化中的调适(1925~1937)
1925年及以后,中国国内及加拿大政治、经济局势不断发生变化,加拿大传教士的在华传教、行医活动再次面临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
首先,“五卅”运动以后,国内反英、日运动兴起,基督教会由于其特殊的经济来源,特殊的时代背景,成为民族运动打击的直接对象,教徒“被会匪目为吃洋教者,被军阀认为赤化通敌者,被革命军看为是帝国主义工具、文化侵略走狗”[27],等等。深处内地的加拿大长老会因属英国领事管辖,在卫辉也遭到打击,教徒退教,学生罢课游行,百姓拒绝为传教士服务,街上商贩拒绝卖给传教士食物,甚至发生打砸教堂的行为。在教会内部,中国教徒也积极开展自立、自传、自养的“三自”爱国运动。其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提高其在国民面前的形象,开始制定全国性医疗服务体系,各地、市、县医院相继成立。虽然卫辉平民医院(后改为县医院)设备简陋,仅有病床3张[28],但它是一个方向标。随即,卫辉和新乡共有8家西医院先后成立。这些西医院虽然实力不及教会医院,但传教士仍感受到了竞争宣教对象的压力。最后,1931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加拿大国内经济衰退,对教会海外传教事业的支持力度下降,在华传教士薪金第二年即缩减了15%,中、加来往传教士人数减少,在华传教士员额相对固定[29]。加拿大在豫差会面临人手不足、经费短缺问题。
面对中、加政治、经济变局,加拿大传教士被迫进行各种调适,以摆脱被动局面。而且,针对各时段压力的侧重点不同,他们调适的内容与方式也不尽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