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区+”时代:当代中国社区治理转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社区的消解、分裂力量也在发生着快速变化

一是社会流动性加剧导致社区成员的在地感和归属感不强。这主要是社会成员生活节奏加快,跨地区性流动加速,导致居民对社区的认同下降,对社区生活参与的积极性下降。

二是人们的居住方式和居住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曾经有学者将城市社区定义为居住于一条街两边的居民,也有学者将农村社区定义为可以进行“眼对着眼、手拉着手”的市场交易范围。两者都说明了生活方式对于社区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或被动选择了居住在多层楼房内,生产生活分散化、差异化,人们互相发生交往、交流的机会大为减少。单元房的完整生活功能提供、个人家庭生活的私密化、缺少集中的居民公共生活场所等,再加上居民家庭和个人分散生活能力的提高,都使得居民不需要、不愿意参加社区集体生活。另外,人口高流动率、人们居住选择的偶然性和个体自由权观念的兴起,使得“陌生人社会”规则在多数城市,特别是大型、中型城市替代了传统的“熟人社会”规则。

三是市场力量完善了个人和家庭的自足性。网络、电信、电视等远距离交流、交往、娱乐工具的普及,尤其是电脑、手机等社交功能的强化,在帮助人们于茫茫人海中更容易找到愿意交往对象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容易对近在咫尺的邻居和社区其他居民视若未见。农村社区不同程度地也在经受上述变化。而且,因为农村青壮年人群的就业距离较远、农村学校向城镇集中合并,特别是农业劳动日益家庭化(除了耕地家庭承包外,现在农村的大量农活也开始商业性地大量使用机械化农具,农村家庭间的农业劳动互助基本消失),农村红白喜事也开始实行商业化,农民间生产和重大活动的互帮互助日趋减少。

四是现代社会普遍性的社会成员公共参与意识下降。在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经历着人们的“去政治化”、“去公共生活化”过程,人们不再关心、关注社区、所在城市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转而更为关心、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