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机制研究:基于汇率和贸易摩擦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局限性与不足

总结起来,在本书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及不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时序短。受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别数据、各国货币供给月度数据、关税率数据、一次性能源产出数据等可获得性的限制,本书实证研究中样本采集期设定为2003~2011年,数据的时序较短。同时,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变量的数据方面往往存在严重缺失,且数据质量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样本选取中发展中国家的占比相对较小。这些缺点可能会影响到实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随着今后数据有效期的不断增加,这一不足对检验结果的负面影响将会得到逐步改善。

(2)“反倾销壁垒”的代理变量问题。根据理论部分假设,“反倾销壁垒”的代理变量最好是选择为反倾销税率。但是,反倾销税率的国别数据很难获得,只好采用东道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次数替代。这很可能是造成与反倾销壁垒相关的某些验证工作未能与理论假说相吻合的部分原因。这成为后续研究工作有待完善的地方。

(3)理论假设的局限性。本书研究侧重于生产转移型对外投资诱发因素和诱发机制的讨论,对于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没有给予关注。这一点从理论假设的设定上就可以看出。然而,后一种类型的对外投资已经开始变得重要。而且,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压力的逐步增大,这种类型对外投资的重要地位将会凸显。笔者认为,这是本研究最大的不足,也是下一步欲探索的研究方向。


[1] 不过,2015年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可能引发资本外流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人民币贬值空间加大。

[2] 笔者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网站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得到。

[3] Russ,K.,“The Endogeneity of the Exchange Rate As A Determinant of FDI:A Model of,Entry and Multinational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7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