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情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气候气象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东距海洋400~500公里,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南北狭长及境内山脉起伏连绵、沟壑纵横、高低悬殊,气候南北差异和垂直变化显著。境内气候,按冷暖程度分,北部属中温带气候,南部属暖温带气候,北南之间是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准暖温带气候;按干湿度分,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气候,仅中高山区和晋东南地区属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介于4℃~14℃。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温度一般在5℃~7℃,五台山最低,仅-4℃。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8℃~10℃,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12℃~14℃。全省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介于-16℃~-2℃;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介于19.5℃~27.5℃。

常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各地区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多雨中心是:中条山东段、太行山中南段、太岳山、五台山及吕梁山较高山区,年降雨量为600~700毫米;少雨区是: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及晋西北地区,年降雨量为350~450毫米。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冬季降水量仅占2%~3%。

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特殊的气候特征和地形条件,使得山西气象灾害频发。境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寒潮、霜冻、大风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

2014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0.5℃,较常年偏高0.7℃,较2013年偏低0.3℃。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且中部盆地高于同纬度东西两侧山区。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的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8℃以下;运城市以及临汾中南部气温较高,在12℃以上;其余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8℃~12℃。各季节平均气温的主要特点为:夏季气温偏低,冬、春、秋季气温偏高。年平均降水量为532.3毫米,较常年值偏多64.0毫米,偏多14%,较2013年偏少33.2毫米。全年降水量在近10年中为第三多,介于277.4~779.9毫米。大同大部、朔州大部和忻州部分地区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运城、临汾、晋城大部和长治部分地区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其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介于400~600毫米。全省降水资源量为830.1亿立方米,较累年值偏多100.4亿立方米,较2013年偏少51.7亿立方米。根据降水资源及丰枯标准,降水资源总量属丰水年份。全省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冰雹、霜冻、连阴雨、干旱、高温、寒潮等,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据统计,2014年全省以气象灾害为主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1.1亿元,比2013年减少66.5%;农作物受灾面积72.0万公顷,比2013年减少60.4%,其中,绝收面积11.4万公顷,比2013年减少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