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运行
2014年,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环境下,全省经济在下行中保持了总体平稳发展的态势。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59.4亿元,增长4.9%;固定资产完成投资(不含跨省、农户)11977.0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820.1亿元,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实现总额5549.9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19.9亿元、下降6.1%,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068.7亿元、下降6.6%;粮食产量达1330.8万吨,增加18.0万吨,增产1.4%,实现“五连增”。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大力激发微观经济活力,较好地应对了经济发展不断下行的压力。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积极优化投资结构。2014年,在年初确定在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城镇化和生态环保、民生社会事业四大领域投资1.17万亿元盘子的基础上,5月26日省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切实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其中,在交通、水利、新能源及民生领域增加投资计划365亿元,比年初计划增加3.1%。这其中新增铁路项目投资计划35亿元、水利项目投资计划112.5亿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投资计划142亿元、新能源项目投资计划45亿元、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投资计划30亿元。8月,省政府又作出决定,在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民航、输气管道和城市综合管廊领域首批推出40个项目,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以合资、独资等方式参与建设及营运。在政府扩大投资计划规模和鼓励民间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全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5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11977.0亿元,增长11.5%。其中,民间投资完成6977.5亿元,增长20.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8.3%,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在2013年投资超万亿元的基础上,2014年投资总量再次突破万亿元。在扩大投资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2014年,全省投资结构优化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强。全年全省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四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92.3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6%。二是重点民生工程投资加强。全年全省保障性住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五件实事”、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四项重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427.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6%。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全年全省在节能环保产业、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特色潜力产业(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生物、轻工纺织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投资,完成5825.6亿元,增长10.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8.6%。全年全省工业完成投资5054.0亿元,增长7.5%。其中,煤炭工业投资1088.1亿元,下降6.0%,非煤产业投资3965.8亿元,增长12.0%;传统产业(煤炭、焦炭、冶金、电力)投资合计2303.9亿元,增长4.0%,非传统产业投资合计2750.1亿元,增长10.6%。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4.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在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促进扩大消费。一是积极推进城乡商贸流通网络的建设。在推动电子商务建设方面,贡天下特产网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土特产商城,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达4.7亿元;侯马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网络零售额突破亿元;太原市建成“一网两平台”,实现了六城区和近郊商品配送全覆盖,新增社会配送网点10000余家,城区统一配送连锁店达1000家,乡镇协同配送农家店达13000家。在健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方面,推进大晋中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建设,兴建了晋中、太原和吕梁22个县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产地集配中心,促进大晋中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成功入选国家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打造了60条农产品流通链条;提升农家店信息化水平,建设改造了22个农村物流配送中心,为5000个农家店配备POS机,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和农家店联网,增加了农家店刷卡消费、移动业务办理、信息发布及代办业务功能,方便了农民消费;全面推进“15分钟便民商圈”建设,将便民商圈建设纳入生活服务网络体系,升级改造了36个“15分钟便民商圈”,大幅提升了社区消费生活便利化水平。二是大力开展促销营销活动。在全国的促销活动,继2013年之后,2014年继续开展了“山西品牌中华行”和“晋善晋美·美丽山西休闲游”推介促销活动。其中,“山西品牌中华行”推介促销活动先后在南京、天津、西安、昆明、香港、澳门、南宁、福州、海口9地举行,现场销售近1000万元,签订供货合同突破10亿元;“晋善晋美·美丽山西休闲游”推介促销活动先后在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南宁、长沙6地举行,进一步提升了山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省内的促销活动,组织开展了“骏马迎春、福惠万家”活动、“全国消费促进月山西活动”、全省汽车行业“便捷服务、放心消费”促销活动、“大众美食”促销活动以及“幸福暖家”社区行、老区行、矿区行等大型活动。三是继续实施旅游促销政策。2013年5月15日,省政府出台实施推动“美丽山西休闲游”的重大措施。其核心条款是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的49个A级景区实行头道门票打折优惠,并不设期限,其优惠幅度旺季为20%,淡季为40%。后来,又有35家集体、民营及集体、民营控股的A级景区响应,加入美丽山西休闲游活动。2014年,84家景区“美丽山西休闲游”优惠活动持续开展,在吸引游客方面成效十分显著。全年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6.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3.0亿人次,分别增长4.9%和21.7%;旅游外汇收入2.8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829.3亿元,旅游总收入2846.5亿元,分别增长5.1%、25.5%和23.5%。四是新出台促进扩大消费的多项政策措施。这些新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2014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6月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山西省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11月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这几个新政策的出台实施,促进了这些领域产业的发展和消费的扩张。
努力稳定外贸和扩大区域经济合作。一是出台实施《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和积极发挥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的作用。《意见》于2014年7月18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提出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4个方面16条具体措施。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12月底建成运行,打开了山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窗口。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62.5亿美元,增长2.9%。其中,进口额73.1亿美元,下降6.3%;出口额89.4亿美元,增长11.8%。出口产品中,富士康手机和太钢等企业钢材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1.2%。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东盟和韩国是山西省前五大贸易伙伴。其中,通过太原武宿保税区进出口货物价值1437万元人民币。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0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9.5亿美元,增长5.2%。二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国务院于2014年3月31日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山西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渭南市、河南三门峡4个市的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推进与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天津股权交易所山西运营中心于2014年4月17日在晋中成立,开辟了山西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化的新途径;省政府于5月9日至14日组织各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企业组成的代表团,与天津和北京相关部门举行了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会,取得了达成41个合作意向和18个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250亿元的成果。
积极发挥财政引领发展的调控作用。一是清理规范涉煤收费和改革煤焦公路销售体制,帮扶煤炭产业和困难企业发展。在全国率先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取消了省级设立的专门面向煤炭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了保留项目(全部为中央批准设立)的征收行为,取缔了各种违规收费项目,为企业减轻负担108亿元;继续停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为企业减负145亿元;实施了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税率按8%从低确定,再为企业减负70亿元。上述三项措施共减轻企业负担323亿元,吨煤可降低成本40元。改革煤焦公路销售体制,财政出资20亿元用于企业三年过渡未安置职工生活及社会保障补助,出资20亿元注入企业资本金用于转岗分流项目建设。二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帮扶困难企业发展。扩大“营改增”试点,减轻企业税负50多亿元;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范围,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近40万户小微企业得到实惠,减轻企业税负9亿多元。三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设立了战略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三支投资基金。首期投入政府引导资金12亿元,其中战略新兴产业资金10亿元、文化产业和旅游文化体育产业资金各1亿元,规划募集基金总规模达60亿元以上,重点用于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四是积极帮扶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按照国库现金管理规定,从国库存款中拿出200亿元,以定存招投的方式激励各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筹措资金2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47个市、县搭建“政银企”融资合作平台,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为58个贫困县注入风险补偿金2.33亿元,推动发展特色产业。五是强化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扶助。安排专项资金1.73亿元,对全省物流、电子商务、稀土、有色金属、茧丝绸、散装水泥等六大产业重点项目和全省节电改造项目给予支持,推动了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积极发挥金融支持发展的保障作用。一是出台实施《关于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措施》。该《措施》于2014年9月由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银监局、山西证监局、山西保监局联合印发,从落实国家有关金融政策、保持融资规模稳步增长、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加大金融财税政策引导、积极发挥保险担保作用、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全面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二是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月活动”和金融支持山西经济转型升级座谈会。5月至6月,在全省各市组织开展了“政银企对接月活动”。其间,省内43家、省外7家金融机构积极参加,达成融资合作意向千余项,364家企业现场签署融资协议。8月29日,组织召开金融支持山西经济转型升级座谈会,全国17家金融机构与山西213个项目成功对接,达成授信意向2834.03亿元,其中现场签约21个重点项目,签约金额972.72亿元。全年全省实现各类融资总额4241.08亿元,同比增加61.07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融资目标(4200亿元)。其中,新增贷款1487.95亿元,债券融资1329.08亿元,新增表外融资1401.24亿元,股票市场再融资22.81亿元,分别占融资总额的35.08%、31.34%、33.04%、0.54%,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大力招商引资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是推进经济发展和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2014年,在省内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全省及全国性的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主要有4月间举办的“山西—美国投资合作对接会”、第十三届(2014)太原煤炭工业技术装备展览会,6月间举办的“跨国公司进山西”系列专题对接会,7月间举办的第四届山西省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博览会,9月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10月间举办的中国(太原)国际煤炭工业博览会、山西省军民融合成果展示暨推进会,12月间举办的2015年度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等。此外,还多次组团参加了省外举办全国性的交易会、博览会等,各市县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全省招商引资活动的广泛开展,为企业融资、产业发展和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创造了条件。全年全省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64个,到位资金6903亿元。
力保工业稳增长运行和积极促进农业发展。一是强化保障和促进工业运行。出台专门措施,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要要素、重点地区、重点产品的运行监测分析,建立经济运行综合协调、联合协调机制,增强生产要素对全省经济工业经济运行的保障作用;同时对规模以上工业重点困难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等政策,帮扶渡难关。其中,强化要素协调保障,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全省省调20万千瓦及以上主力火电企业中,有30户实现煤电联营,装机容量2716万千瓦,占比达到75%,未实现联营的企业全部与省内煤企签订了长协合同;进一步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全年交易电量180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7.5亿元。深入开展企业帮扶,推进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全省184个预增产值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59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新增产值660.3亿元。积极支持中小微工业企业集群发展,全年新创办小微企业6万户以上,新增加培育“小升规”(一定规模的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企业200户以上,新增加培育“小巨人”(业绩良好、极具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小企业)企业100户以上。经过各方面努力,全年全省煤炭、冶金、化工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1.3%和1.9%,合计拉动全省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焦炭、电力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0.6%和1.1%,负拉动全省工业增长0.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中,装备、医药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和16.2%,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全年全省煤炭产量9.76亿吨、增长1.5%,其中出省外送6.63亿吨、增长7.6%;发电量2642.8亿度、增长0.7%,其中出省外送电820.2亿度、增长3.4%;焦炭8722.3万吨,下降3.5%;生铁4052万吨,下降5%;粗钢4325.4万吨,下降7.4%;钢材产量4701万吨,增长4.8%;氧化铝903万吨,增长15.1%;原铝82.7万吨,下降20.6%;化肥(折纯)461.3万吨,增长1%;水泥4537.9万吨,下降7.7%。全省主要工业品产量中,煤炭、发电、钢材、氧化铝、化肥产量处增长态势,焦炭、生铁、粗钢、水泥、电解铝、水泥产量均呈负增长态势。二是出台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农业发展。在2009年以来连续5年出台强农惠农新政策的基础上,2014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2014年新实施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的通知》,决定在继续执行中央及山西已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上,新实施1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包括对粮食种植、畜牧业、特色产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补贴。多年来,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夯实了农业基础。全年全省粮食产量1330.8万吨,增加18.0万吨,增产1.4%;蔬菜总产量达2227万吨、总产值392亿元,分别增长6%和3.1%;猪牛羊肉总产量76.7万吨,增长5.6%;牛奶产量96.2万吨,增长11.6%;禽蛋产量83.7万吨,增长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