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3章 淮南王刘长反汉

汉文帝三年,淮南王刘长入长安,朝拜皇帝刘恒。刘长还做了一件举国震惊的答案:当街杀死辟阳侯审食其。这种行为,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刘长主动请罪,说了杀审食其的原因。刘恒以他为母报仇,不加深究。

刘长犯下这样的滔天大罪,却得到刘恒庇佑。所以,他的言行举止,很是轻狂。用现在的话说,他走路张牙舞爪,携带一阵狂风。

若用两个字形容:嚣张。

刘长仗着刘恒的庇护,僭越之事,做了不少。比如与皇帝同车,喊刘恒为四哥,见皇帝不用请示。

刘长的这些行为,在长安留下了不好的名声。

朝臣见到他,能躲,就躲。正所谓,惹不起,就躲得起。毕竟,诛杀列侯,这样的大事,竟然没有任何罪。况且,那位列侯,还当过左丞相。

长安,谁敢惹刘长。

答案只有两个字:没人。

就连薄太后和皇太子刘启,都惧怕刘长。进而,又透露出一个潜藏的现象:刘恒也怕。

刘长朝拜完皇帝,又替母报仇,做完该做的事之后,他要回到封国淮南。此次,入长安,刘长体验到一个好东西:权力。

刘长是吕太后扶养长大,自认为身份比刘恒尊贵。他认为大汉皇帝,应该由他来坐。然,功臣派和刘姓皇族以他母舅凶恶为由,让他无缘帝位。

功臣派老的老,死的死,罢黜的罢黜。就连功臣之首的周勃,差点丧命牢狱。皇族派最厉害刘襄、刘章、刘兴居三兄弟,也是当世豪杰。不是落得郁郁而终,就是被逼造反自杀。

看着功臣派和皇族派落到这个结局,刘长心里很高兴。

你们不让我在长安当皇帝,好,我接受。现在,我要在淮南国当皇帝,你们能拿我怎么办。

回到淮南国后,刘长越发骄纵肆志,当起了无名的小皇帝。为了证明自己是小皇帝,刘长做了几件事。

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发令称制。不经请示,擅自封爵,任用官员。朝廷派来的人,一律不用。争当有罪人的保护伞,乱用生杀大权,欺压百姓。

淮南王刘长身边汇集了很多人,要么是亡命之徒,要么是阿谀谄媚之辈。没有人敢站出来,指出刘长的过失。也没有人警示刘长,他的行为很危险。

处在这样的环境,刘长不变坏,没有天理啊!

刘长一天比一天膨胀,对刘恒一天比一天不满。

有句话说得好,上天要毁掉一个人,就要先让他疯狂。刘长已经很疯狂,但,还不够。一封书信的到来,加速了刘长在正常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最终走进了死亡深渊。

这封书信,是薄昭写。

刘长在淮南国做的那些事,瞒不过身在长安的刘恒。刘恒很生气,也没有办法。他不能出面去教育刘长,更不能以诏书的形式斥责他。刘恒念在他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兄弟,只要刘长不做出格的事,他都可以宽大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身为兄长,在弟弟做错事,有必要的提醒义务,劝他改过。刘恒不想亲自出面,也不想有太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摆在台面上,那就是国事、大事。他要找一个值得自己信任,又能够正确处理这件事,且这个人还要有影响力。很快,刘恒找准了一个最佳人选。他就是薄昭。

薄昭,是刘恒的亲舅舅,也是薄太后唯一的弟弟。薄昭在刘恒继位过程中,是有大功的代来之臣。他在朝廷,不仅地位尊贵,还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刘恒登基做了皇帝后,薄昭被封为轵侯,还有一个职务,出任车骑将军。

刘恒是薄昭看着长大,他想的是什么,薄昭岂能不知道。刘恒想劝阻刘长,又出于多种原因,不敢明面上说。所以,薄昭要揣摩皇帝的意思,要用自己的才华,用心写好这封规劝信。

信中,要站在刘恒的角度考虑问题。又要站在刘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他要在信中剖析利害,直击关键,表明一个中心思想:劝刘长要遵守法度,做个安分守己的藩王。

通过翻阅资料,在《汉书.淮南厉王传》找到了薄昭规劝刘长书。书的内容,比较生硬,字数还不少。现在,就来谈谈这份书信的内容。

这封书信,为了拉近关系,让刘长看下去,开头先赞扬了他具备的圣人品质:个性刚直、孔武有力、力能扛鼎、慈惠仁厚,贞信多断。

又指出皇帝为他做的那些事:比如皇帝登基,没有为难他,反而多封他三个县。你去长安,当街诛杀列侯。皇帝不令狱吏审讯,宽赦其罪。你驱逐朝廷命官,擅自选国相和任命二千石的官员。皇帝没有深究,特准你如此。你想当平民,为母亲守墓。皇帝不准,让你南面称王。

再进入主题,指摘刘长过失。

薄昭从汉高祖刘邦为切入口,谈及汉高祖创业艰辛,就是为了替子孙打下基业,生活过得更好。接下来就是数落刘长的八大错误。

为虚名,抛弃先帝的基业,是不孝。

守不住父辈的基业,是不贤。

不守父长陵,却守真定母冢,先母后父,是不义。

多次违背天子法令,是不驯。

谋取名节,矜高于兄长,是无礼。

亲近罪臣,滥用刑法,是不仁。

重布衣一剑之任,轻贱王侯之位,是不智。

不喜好学问大道,恣意妄行,是不祥。

薄昭害怕刘长看不懂,明确表明观点:你这样相当危险。

再告诉刘长,不要继续错下去。你主动放弃王位,以专诸、孟贲之勇,一错再错,宗庙就没有你的牌位。

为了让刘长高度重视,不是玩笑之语。薄昭引经据典,先以古说法: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以安周;齐桓公诛杀弟弟,以归国。

再以今说法:秦始皇诛杀两弟,迁贬母亲,以安秦。

薄昭觉得这样说,还不能令刘长改正,又以当朝为例子。代顷王失代,高祖夺之,以为法;济北王造反被杀,以安汉。

薄昭引经据典,以古今说法,就是警告刘长,不要在正确的道路错太多。否则,等待他的只有一个下场:被杀。

不仅失国,还辱没先帝仁德,遭天下人耻笑。

薄昭以代王刘仲、济北王刘兴居被废和被杀的实例,让刘长引以为戒。然后,给他一个忠实的建议:上书请罪。

薄昭担心刘长是个粗人,不会写文,还给他代拟了几句谢罪的话。先说汉高祖死的早,自己是孤儿。再说吕太后霸道,活得战战兢兢。陛下即位后,恃陛下恩德,骄纵过分,行为不法。

认真反省,仔细检讨,好好悔过。当然,光嘴上说,表明态度还不行。还要有实际行动,亲赴长安请罪,且伏地长跪不起。

薄昭害怕刘长听不进去,来一个总结性发言:高度重视,早点拿出实际行动。否则,灾难将至,祸及自身,追悔莫及。

可以说,薄昭这份劝诫信摸准了刘恒的底线。只要刘长服软,认罪态度诚恳,刘恒就会既往不咎,宽大处理。他也摸准了刘长的性情,替他想好罪词,请罪的方式。

可惜,刘长看着这封书信,眼神充满不屑。他认为薄昭是在恐吓下,瞧他没胆。

刘仲被废,刘兴居被杀,吓唬谁呢?刘长才不是吓大的,谁敢拿他怎么样。现在的刘长,目无法纪,更无尊上。要他向刘恒请罪,他做不到。同时,刘长通过这份书信,也了解到一个信息。他在淮南做的这些事,皇帝都知道。

皇帝知道,却不敢拿他怎么样,这又说明皇帝也忌惮他。刘长越加疯狂,内心更加不服刘恒当皇帝。就在这时,身边的人怂恿他,把刘恒拉下来,由他去当皇帝。

他们一致认为,皇帝的位置,本该是他来坐。他当皇帝,绝对比刘恒好。刘长听进去了,也认为他应该是皇帝。

一个人过渡膨胀,迎接他的就是灭亡。这时,有两个人给刘长带来一个消息。一个叫大夫但,另一个叫开章。这两个人告诉刘恒,他们暗中联合功臣后裔,决定把刘恒拉下来,让他当皇帝。并告诉这个人,叫柴齐。

柴齐的父亲,叫柴武,在汉初十八功侯排名十三。现在,是功臣势力最有权力的人。他是汉大将军,还平定济北王刘兴居叛乱。

身边的人,也告诉刘长,他是实至名归。刘长听了,也信了。刘恒能够做皇帝,他为什么不能。刘恒带六人,就敢去长安当皇帝。刘长为了保险起见,有七十个核心骨干。他们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为了慎重起见,还要联络匈奴、闽越等盟友。

刘长听这些人说,造反的事情,相当简单,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反汉。

刘恒,你当皇帝,我不服。

我反你,你能拿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