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东吴入局
辽口,魏军粮仓。
王昶听着斥候的赘述,登时大吃一惊:“太尉被围,城中又无粮草,我等此时不前去营救,更待何时?太尉是魏国的社稷之臣,他若是有了什么闪失,你们全都人头落地。”
斥候脸色微变,跪伏在地,颤声道:“王大人即刻出兵解围辽隧,太尉也响应出兵,可作夹击之势击退燕军。”
“这是太尉的原话么?”
王昶松了一口气,看来还是有办法的。
斥候道:“太尉其意如此,并修书一封,唯您一人可观。”
王昶放下心来,将书信接过手,屏退左右的侍从侍卫,小心翼翼地拆开。
信上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信中司马懿阐明早在出兵辽东时,就致书高句丽国,邀其一起出兵灭燕。本该在千里之外的高句丽大军,此时已离襄平不远,不日即可进攻襄平。
王昶心中一愣:“太尉的意思,是让我配合高句丽的部队去攻击公孙渊所在的襄平?是了,这是‘围魏救赵’之策,高句丽进犯公孙渊所在的襄平,没理由做儿子的不回师援救,父子反目成仇只在朝夕。”
高句丽在辽东之东,自千年以前出自扶余国王室,由一王子率小支部族出走,经千年的时间在玄菟郡发展起家,由部族变为国,拥有五个部族数万户的人口。
千年以来一直依附为中原王朝的臣属,汉武帝时期助汉朝攻打扶余国有功。至东汉末年公孙氏辽东起家,威震东北。高句丽国惧畏其势,多有容忍,也常暗中示好曹魏,今年正月魏国开拔大军征北,高句丽表示愿意联合魏军消灭公孙氏。
王昶想到:“太尉以此解围,果然不错,原来早有准备。”
当即召开军议,命使者前往高句丽的部落,向夷国说明兵分两路,瓜分辽东的战略。
——
与此同时,沿海北上的诸葛谨,率领三万水师驶入辽东半岛。
东吴水师驻军大孤山为港口,距离辽口的魏军水上粮道仅有五百里的路程。
东吴的巨型楼船好似怪物一般,几乎为当世所能达到的第一流水师。
当然,如果赤壁之战前,整个中原最强大的水师是夺得荆州后的曹操。早年曹操不仅做好南下计划,挖了人工湖泊练水师,得到刘表的荆州水师更是如虎添翼。
只可惜赤壁一役,曹操的水师尽数焚毁,即使到了今天,魏国也没能恢复到当年的规模。
头发花白的诸葛瑾立于楼船上,目光炯炯有神,瞧着波涛的海面,心情也跟着波澜起伏。
“大将军,海上风浪大,还是进入船舱中休息吧。”
另一名老态龙钟的老人缓步走出,目光坚毅,顾盼之间凛然生威。
诸葛瑾向他瞧了一眼,摇头道:“不必,我等已入辽东,司马懿的大军,想来也会在辽口一带驻防。”
老态龙钟的老人名为羊衜,是此次助燕抗魏的前锋,作为诸葛瑾的参谋。
两人虽说加起来一百二十几岁,却不容小觑。
诸葛瑾出自琅琊诸葛氏,小门小族,可这一代所出的奇才当代无二,诸葛瑾身兼吴国的大将军,其弟是蜀国已故丞相诸葛亮,族弟诸葛诞是魏国的将领之一。
诸葛氏一族的仕途遍布三国。
羊衜为东吴太子孙登的幕宾,后升任督军使者、始兴郡太守,其为人不仅口才超绝,且是他极力建议孙权出兵辽东,以观二虎相斗,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策略。
孙权对辽东战事非常上心,便把他们两人派了出来。
羊衜笑道:“司马懿擅长速战速决,自正月出兵辽东以来,已快七个月的时间,仍是寸功未建,看来也是老了。”
诸葛瑾摇头道:“司马懿擅用诡诈之兵,无所不用其极,不可轻觑。当年的孟达便是中了司马懿的迷惑之术,在驻足不前中被司马懿奇袭擒下。”
顿了一顿,沉吟道:“或许,他正在暗中使坏也说不定。”
羊衜道:“老夫曾认为辽东最多撑不过两个月,可还是熬了过来。能让司马懿接连受挫,燕国世子的本事不小。”
诸葛瑾道:“听由陛下的旨意,若是公孙渊败了,我们就劫掠辽东的男女人口、物资南归,一切全看形势而定。”
羊衜点头称是,他也是这样的主意:“我军所调的军舰早已备好空间,就等着劫掠而归。”
三国的乱世乱到了极点,自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以来,人口从五千万锐减到了一千万不到,目前的魏国约有四百四十万人口,蜀国百万余人口,而东吴人口在三百万人口。
当然,这些是各国户籍上的登记在册人口,还不包括大量被世家豪强隐匿、藏在深山老林的人口。
要想支持北伐之战,所需依靠的就是百姓,男女人口。
史书中多有劫掠百姓的记载,比如蜀国丢失街亭撤退的时候,诸葛亮就顺手劫掠了千余户百姓归蜀,按照一户平均五六人算,直接带走了五千余人。
孙权也是时不时地派人劫掠山越、入夷州抓土著,完全当成了吴国收入的来源。
有了人口,就能开荒耕种、赋税徭役、增添兵员各方面的不足。
诸葛瑾抚掌大笑,心想若能得在辽东迁三千户归吴国,也就不枉费出动三万大军远征辽东了。他点了点头:“派使者会晤公孙修,毕竟来者是客。”
羊衜道:“大将军认为,由谁去比较合适?”
“让老夫的犬子诸葛恪走一遭即可。”诸葛瑾思来想去,也只能让儿子过去。
羊衜不免担忧,说道:“公孙渊反复无常,前年便斩我吴国使臣,若是又出此事,元逊此行凶险万分。”
诸葛瑾摇了摇头:“大吴三万大军在此,公孙渊若是真干出此事,便是撕毁盟约,背信弃义。不出两月,辽东即灭。”
他说话总是轻声轻语,此话说出来却是掷地有声,威严莫犯。
羊衜道:“让元逊领军五千人前去吧,老夫可放心不下,也算是一展吴国士卒的雄威。”
诸葛瑾闻言赞许有加,说道:“说得是,就依你说得办。”
辽隧城外,公孙修的两万五千人马已围得如同铁桶般,轻松等待魏军粮尽的那天。
“最多还有八天。”
公孙修推算了一下,不管司马懿如何治军,粮草仅有八日可用。八日一过,城中粮尽,司马懿只得冒死突围,不然等在城中也是死路一条。
便在这时,斥候拨马前来,叩首于地,大声道:“报,世子殿下,三十里外有五千东吴士卒开拔而来。”
杨祚面露喜色:“世子殿下,援军终于到了。”
公孙修闻言大喜,盼了这么久的王师,王师终于上岸了,朗声道:“立即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