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这段死去的回忆突然伏击我(没救了)
“这段死去的回忆突然伏击我...”
余震坐在电影院,看着一部名为《我的干饭青春回忆,勿语》的电影,这是一部大女主戏。
也就是在这时,他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一个小弹窗:
“记忆同步插件已启用。”
还记得那个应急按钮吗?
其实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现在才真正开始。
而一直被称为“宇宙跳跃”的能力,其实来自于一群自称“超时空电波族”的“怪人”。
他们曾和超越神族一起打造了宇宙立方,后来却突然神秘失踪,就此杳无音讯。
某个坐在桌子前拿着毛笔画小兔几的老头儿(老头儿:没错,又是我,你们可以叫我里老头儿,里外不是人的里):
“这都是作者的意志。”
但不管怎么说,余震发现在这个插件的作用下,他调取非自身记忆的速度,变慢了。
在尝试多次后,余震也渐渐开始回过味儿来,这些记忆并非出自之前那次失控的宇宙跳跃。
他此刻正和其他平行宇宙的自己同步记忆,这意味着他们也能看到他的记忆。
“这可真不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不同世界的他,不仅名字,甚至可能连身高,男女乃至喜欢的东西,都可能完全不一样。
对方甚至有可能,只是一块石头,一块会思考的石头,这是余震曾亲身经历过的。
不过,对他而言,这其实也有好处,因为这个插件的出现,那些因失控的宇宙跳跃所带来的记忆,此刻也全部淡化。
“再没有比现在更清醒的时候了。”
余震走在街上,思考着未来。
继续拍电影?不不不,那都是过去式了。
就像水往低处流。
余震知道,他又一次的喜新厌旧了,感谢苟作者不存在的大纲。
不过,不拍电影干啥?
还有就是...
余震坐道牙子上,皱着眉:
“要不然,咱还继续拍?”
这一纠结,就是好长时间,再一回过神来,才发现“演员诞生记”第一季都已经完结了。
还别说,整挺好,余震坐在自己位于荣信达的办公室里,看着落地窗外:
“咱也算是成功人士了。”
荣信达有条不紊的发展着,余震与有荣焉,但他没想到会再次见到张汉林。
老张投资了荣信达三个小目标。
总之,余震突然就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想拍啥牌啥,也随时都能开始...
呃,这个还不行,得先等剧本过审,然后是剧组成员、演员到位。
其实剧组成员可以用固定班底,可问题是余震手头上根本没有牌,更不要说好牌了。
好点的摄影师都已经很贵了,更不要说和摄影师搭配的人员,以及其他的一大堆人。
当然,大环境就是演员站的很高,对幕后人员关注非常少。
一部电影火了,人们会说演员演技高超,也可能说编剧的剧本很好,以及导演的水平很强。
却很少有人会说动指幸苦了,特效师了不起,或者替身不容易。
而一般提到动指,也几乎都会以为只有动作片才会需要。
更不要说替身,这年头很少有不用替身的演员,不像以前,危险动作才用替身的太多了。
当然,大环境如此,而且也确实有在逐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而且以上都是作者的胡言乱语,当不得真,这里也不是作者的世界。
但余震此刻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而且似乎更为严峻,这些幕后人员目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好的很贵,便宜的能力堪忧。
用一句话来说的话就是:
“它断层了,脱节了。”
虽然确实有补救措施,短时间内是起不到什么太大作用的。
这就需要余震思考,自己接下来该拍一部怎样的片子,电影还是电视剧,特效方面需要多少。
其实就目前来说,不用特效的影视剧越来越少,特效已经成为了影视剧的标配。
无非是用的多还是少,用的明显还是一眼看不出来,用的是很贵的还是五毛的。
尽管大部分都会被吐槽为五毛特效。
“那就拍点简单的。”
于是余震想到了“伪纪录片”,其中佼佼者不胜枚举。
余震随手就是三部好片,《灵动:鬼影实录》、《女巫布莱尔》以及《科洛弗档案》。
想了想之后把《小武》和《一个都不能少》也写了上去。
他还想到了那句话:
“当代纪录片的趋势是,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纪录片向故事片靠拢。”
故事片与纪录片界限的模糊,造就了伪纪录片。
余震忽然意识到,他完全可以用纪录片的手法去拍摄故事片,毕竟他所知的伪纪录片属实数量有限。
不过在这之前,他决定先拍一部练练手,目光最终定格在了《灵动:鬼影实录》上。
这部片子一万多的成本,两亿多美刀的票房,先不说电影公司到底赔了多少,这部电影最大的功臣绝对非宣传莫属。
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把电影拍好,很难想象这部电影能否做到原本的成绩,虽然确实可能会小赚一笔。
真正的噱头还是宣传时说的那些话,伪纪录片归根结底是造假,可如果宣传时可以模糊了这一点呢?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模棱两可的,我朋友说的之类的小道消息,就会让人真的以为这就是一部“纪录片”。
然后抱着忐忑的心情,进入电影院,被吓一大跳。
再拉着更多的朋友进入电影院,体验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就是为什么这样的片子往往第一部大卖,续集方面就会越来越无力。
余震忽然想到一个词,“刺激的时间效应”。
摇了摇头之后,将“灵动”的剧情写了下来。
故事很简单,男女主搬进了新家,却惊恐地发现屋子里似乎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存在。
慢着,这故事似乎很眼熟啊,余震忽然想到了另一部电影,《鬼魅浮生》。
同样的搬进新家,同样的“有不干净的东西”。
如果能够结合到一起呢?
余震便将“浮生”的故事也大致写了一下,因为意外而与妻子M阴阳两隔的C以灵魂的形式留在M的身边,看着离世后家里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换。
两个故事结合,M和C搬进新家,屋子里似乎有不干净的东西,于是M想搬家,C不同意。
两人争执中,C跑出去被车撞,凉凉。
C跟着妻子回家,看她沉默于无尽悲哀,一切触手可及,却无法安慰。
C一直凝视着自己无法参与的生活。
当M决定埋葬过往,结识新的朋友,C心碎了。
他奋力用一点生活的暗示,提醒妻子那些自己说过的、未能说出的话。
可活着的人越深情,越无法靠这些暗示活着,M收拾行李,不顾一切搬离了这个家。
转而来了一家人,转而他们也搬走,房子被拆,高楼大厦平地起,C不知何去何从,仿佛再次失去一切,绝望自杀。
一瞬间,他竟回到过去,此时M和C刚刚搬进新家。
于是来自未来的成了鬼的C决定将他们赶出去。
“前后呼应,完美。”
余震又想到,还可以更完美,更棒,
“C为什么要把过去的自己和妻子赶出新家这里需要设计一下。”
再说回“灵动”那一部分,那些显然都是未来的C制造出来的动静。
而为了弄清真相,过去的C决定用他的DV摄影机记录,并在看到夜晚发生的各种诡异事件后,想要逃离这间屋子。
但M却似乎发现了什么,并不同意这么做。
“没错,就是这样,M从未来的C身上找到了熟悉感!”
翌日。
“夜晚灯光会突然闪烁熄灭,水龙头自动打开,莫名响起挠墙的声音...”
古欠一开始以为这是惊悚片,看到后面发现这是爱情片,再往后发现还有“穿越时空”。
这下给他彻底整不会了:
“这要素也太多了吧?”
“不多不多,”
余震摆了摆手,表示这都是小场面,
“一点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