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传奇之末日来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试爆

第八章:试爆

XJ罗布泊核实验基地

王翔从BJ来到XJ,一路颠簸,终于赶到了试验厂。他赶来是要参加全球第一枚核聚变炸弹的引爆测试。

在他面前,屹立着一座高大的建筑,它全身白色,基地大门为灰色,旁边有许多的军事人员守卫着,不远处便是核试验场。他快步走入了战略核发射基地。

穿过白色走廊,两位身穿蓝色制服,头戴蓝色帽子的工作人员迎了出来。他和王翔握了握手:“王博士,您终于来了,我们的核聚变炸弹马上运来,最后的检验将由您来负责。”他说话间无不透着一种尊敬。王翔点了点头,跟着他们俩一起走入了宽敞的电梯间。

五楼(顶层)

巨大的噪音呼啸而来,携带着一股飓风吹乱了王翔的短发。所有人都蹲了下来。一架军绿的运输直升机从天而降,降落在了顶部平台上。尾部的后背盖,两名军人快步上前,侧着身子,伸出左手,拽住铁索,用力往外拉,把一个大木箱子搬了出来。那箱子涂着白色的油漆,画着一个辐射的标志。他们和箱子一起下降至实验室。

实验室中

走出电梯间,又有几个身穿军装的军人跑了过来,和另外几个军人一起,把箱子推进了实验室中。王翔和另外几个工作人员一起走入了实验室。

工作人员在玻璃上把手按了上去,“滴”的一声,玻璃从中间分开,他们走入了玻璃房。

军人们弯下身子,把那个木箱子打开,捧出了一个铁盒子,放到了操作平台上。王翔穿上了一件防辐射服,在操作平台上拿起一个长方形的金属仪器。他打开铁盒子,从中取出了一颗半径约15厘米的金属球。金属球反射着耀眼的光芒。他把金属球放在一个架子上,把那个金属仪器突然放在金属球上。他又激活了一个窗口,连接了那个仪器,窗口突然出现了一幅场景:不同的色块交叠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壮观的图像。色块上出现一个白色的字,标明了不同的重金属。他又调出了另一个色块,进行了一些对比。他点了点头:“核聚变当量合适,应该没有问题。”他又思考了一下:“最好还是用超级计算机进行一下模拟吧!”

工作人员笑了笑:“这个啊!我们这儿之前刚编写了程序的,我试试。”工作人员抬起手,在空中比画了一个长方形,一个全息窗口弹了出来,他又如蜻蜓点水般点了点屏幕。“叮”的一响,窗口连通了超级计算机,出现了一个操作界面。

王翔走到窗口前,填写相应信息:“半径:15cm;重量:15kg;成分:……”他每填一个就低声核对一下。

“——正在载入信息中,已开始生成物品。”

“生成完毕。”

王翔走到操作界面的前部,手点在了“位置选定”这个选项。他把旁边的地球放大,一直放大到细节可节,再点击了罗布泊这个位置,接着把金属球旋转到茫茫的戈壁滩上,点击了模拟引爆按钮。

很快整个铁球突然出现了裂缝,但1%秒后,裂缝中突然闪出了金光。半径1公里的地区,温度急剧上升。铁球内部产生几千牛顿的力量把外皮粉碎,并推了出去。中间燃烧的橙红色的核火球迅速膨胀,刹那间形成了一个“小太阳”。“小太阳”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冲击力,冲击波向着外部释放。肉眼可见的白色冲击波成了一个以核火球为圆心,向外迅速扩张的圆。那圆又抹平了周围两三个小山包,尾随其后的是一片火红。那火红扩散着,贪婪地吞噬着被扫平的一切。

第二波冲击波随之而来,它像一个“膜”,巨大的推力似乎还把光线扭曲了。但人们却清晰地看到了一幅恐怖的场景:那橙红色的蘑菇云开始形成,两道“光环”从蘑菇的“头部”扩散开来,大粒的石头从高温的云雾中心飞了出来……

王翔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窗前,点了点蓝色的屏幕,调到了“结束进程”的界面,又点了点“测试环境”这个深蓝色按钮,紧接着旁边弹出了一个显示框。王翔点了点菜单,又点了一下“辐射测试仪器”一栏,“叮”的一下,显示屏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仪器,仪器上端伸着长杆子,杆子底部有一个红色的圆盘,右边有一个长方形的显示框,框里面显示着一些复杂的数据。

王翔点击了那个测辐仪,挪动了一下图标。刹那间,显示框中所有的数据全部同步为“0”。王翔长舒了一口气,转过头,对工作人员说:“核聚变炸弹的辐射值为0,质量没有问题,应该可以试爆了。”

工作人员迅速点了点手表上的一个键,两三个人立即把核聚变炸弹核心部分装载到一辆运输推车上,然后他们一起把车推走了。

XJ中国国核发射中心十分钟后

茫茫的漠色戈壁滩上,乱石被飓风卷起,带着尘土在空中飞扬。阵阵沙尘暴淹没了这里稀缺的绿色,防风林像卫士一样守卫着导弹发射基地。

从高空俯视,基地上只有约三层的金属基地,地上黄色和蓝色的“蚂蚁”在地上乱爬。那些“蚂蚁”是一些挖掘机。地面上有着大大小小的坑洞,像是月球上的陨石坑。有两个坑洞似乎已经挖好了,上面用金属钢条立着,形成了一个“井”字形的样子。一旁浅浅的洼地上,凝固的混凝土把地基压得严严实实的,上面架着钢架。井底处,有着与横截面半径一样的圆形发射器,上面能够装载一枚74cm,高7.1m的导弹。

几辆货运军车走入了一号坑中的金属平台上。几个身穿军绿色迷彩服的军人从绿色的卡车上跳了下来。他们和另几个常驻人员一起,将一个木箱子搬上了叉车,橙色叉车缓慢地向一个白色大帐篷驶去。

叉车穿过了一排排奇怪的仪器,在帐篷前停了下来,前端的黑色“叉”缓缓下降,两个军人把箱子扛了起来,往帐篷走去。帐篷中陈列着酒精灯、试管灯、烧杯,集气瓶这些化学器具。一根绿色的药匙斜插入一个玻璃杯中。一旁还摆着三个蓝色的箱子,箱子上贴着一些标签“核聚变元素”“钠”“重金属”。

一旁的桌子上,还摆着一些奇怪的仪器,仪器是个长方形,右侧有一个铁盖子。明显,仪器是空心的。上方有几个滑纽,都用标签标注着一些单词,不知是英语还是法语。

正中间的地上,有一个巨大的架子,高约半米。架子上放着一个核弹外壳儿的金属制品,中间有一道平整的切口,外壳儿被分成了两半儿,散在旁边。

帐篷中央还漂浮着两三个全息窗口,上面用白字显示着许多复杂的方程式,右边还有一个曲线图,负号、平方、根号及分数线占满了屏幕。两个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一手拿着白纸,一手用笔画着什么。

头顶的LED灯悬挂在帐篷顶,摇动着,似乎随时都要掉下来一般。这里的人们已忙碌到顾不上其他了。

军人把箱子放在木桌子上,拉开帐帘,走了出去。帐里剩下了两个科研人员:一个白胡子老人,一个年轻人。

那个老人颤颤巍巍从板凳上站了起来,年轻人连忙扶起了老人。老人慢慢拿起拐杖,走到了木箱子前。他刚想弯下腰,却被年轻人拦住了:“爸!”

老人摆了摆手,蹲下去:“不碍事儿。”他把箱子拆开,其中露出了一个用防辐射膜包着的铁球。老人刚想把铁球抱起,却瞥见年轻人眉头一皱,老人笑了笑,站了起来。年轻人弯下腰,把铁球抱上了操作台。年轻人轻轻展开防辐射膜,把铁球放上了架子。

老人走上前去,把两旁核弹外壳缓缓滑了过来,把核聚变炸弹核心铁球包裹在空壳中。老人再把外壳旋转了一下,外壳儿扣在了一起。

老人又轻轻用防辐射膜把核聚变炸弹包了起来,弯腰放下了木箱中,年轻人赶忙走过来,着急地对老人说:“爸,你身体不好……”老人站了起来,那个年轻人拿起螺丝把它扭上,又拨出腰间的对讲机,对总部喊道:“核聚变炸弹已安装完毕。”

“收到!”

一个军人似乎接到了什么指令,立马猫着身子进来,把箱子推了出去。门外,直升机的风吹着沙石,卷起门帘……

不知何时,导弹发射器上装载了一枚新型东风-41洲际导弹。导弹的高度正好把头露出了发射井十公分左右,几个铁桥慢慢向中心延伸了过去,桥不偏不倚正好架在了导弹与井圈之间。

两名工程师快步跑过去,伸出手,把几枚螺丝扭了下来。头顶,两架直升机盘旋在上空,一架直升机降了下来,一个铁钩伸了下来。一摇一摆晃了两三下,铁钩正好挂在了导弹上方的挂钩上。直升机又吊着顶部的锥形物体升了上去。

另外一架直升机降了下来,把一个圆柱形状的白色东西降了下来,圆柱形由钢铁打造,看起来沉沉的。

“当”的一声,似乎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圆柱——核聚变炸弹成功运输到了导弹顶部的容器中。

另一架直升机从顶部落下来了一截,顶部的锥形弹壳不偏不倚落在了东风-41洲际导弹主体部分上,两名工程师拿起螺丝刀将螺帽拧上。他们收拾好东西,站起身,按了身旁一个红色按钮,吊桥缓缓收了回去。

工程师拾起腰间别着的对讲机,按上对讲按钮:“安装完毕!可以开始了。”

指挥室中

指挥室看起来还算齐整,最前方有一个巨大的液晶屏,离液晶屏约3米的位置,有一排桌子,有5个身穿西装的领导坐在前方,后面有一排人,戴着耳机,手不停地敲击着操作面板,上方显示着复杂的数据。更后面,大量的记者架着摄像机录着视频。世界上,几十亿双眼睛透过摄像头望了过来。

“滋——安装完毕,可以开始了。”

身穿军绿色的军官大喊:“打开第一道安全闸。”

所有人停下手头的事,同时按下白色按钮。

窗外一号发射井中

白色的钢铁阀门突然从导弹上抽了出来,缓缓向后倒退,退到井壁之后。

没过几分钟,又有一道阀门被打开了。

指挥控制室中

“电路接通!燃料充足!安全阀打开成功!”

“开始倒计时。”

戈壁滩上

茫茫的戈壁上,王翔从滚烫的乱石堆上站了起来,还有几名记者,戴着遮阳帽,扛着摄像机解说着。

“十!”

王翔笑了笑,回忆起自己的从前。

二零四九年,他出生在芝加哥,父母给自己选择了中国籍,把他送回了国。

“九!”

自己最早的记忆似乎是一个海岸边,浪花拍击着礁石,不远处的小岛上似乎在建什么大工程。在以后回忆这段时光时,妈妈告诉他那是自己四风的时候,去了一次海南旅游。

“八!”

第二次去海南,是自己18岁时,他和自己的朋友、老师去学习,他们进入了一座岛,那岛上有一座巨大的顶棚建筑,建筑里有许多工作人员,他们好像在研究一种神秘的力量,叫可控核聚变。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他终地理解了可控核聚变是什么,也终于坚定了自己摇动的梦想。

“七!”

第三次去海南,那时大学刚毕业。次年,他加入了可控核聚变项目。他第一次把海南当家一样,

“六!”

经过六年,他终于把可控核聚变项目弄成功了,同时也倾尽了自己的青春。

“五!”

王翔为“里程碑”号提供了首台核聚变发动机,成了核聚变行业的权威。

“四!”

这次,作为核聚变炸弹的科学顾问,来检查聚变能量。

“三!”

“二!”

“一!发射!”

随着发射导弹的巨大声浪,王翔从回忆中回过神来,一枚导弹从发射井中冲了出来,升到离井口百米处,一停,又一声更大的声浪迎面打来,导弹拖着白雾,升空而去,一团团白烟笼罩着井口。

那枚导弹飞天而去。

突然,那导弹上方出现了一道小孔,大量白色的蒸汽从细孔中喷射而出,导弹立即调转方向,朝核实验场而去。极强的蓝色带电粒子从尾部喷射而出。

随着几束蓝光,导弹消失了在地平线。

突然,身后的扩音器响了起来:“请所有人立即配置耳罩,至少隔音200分贝,并佩戴高强度墨镜,勿直视核聚变爆炸处。”

王翔迅速从口袋中掏出了一副试验防护墨镜,又戴上了一个耳罩。此时太阳突然暗了下来,不远处出现了另一个太阳,那太阳使一切变得昏暗无光。

实际上,墨镜已自动调节了亮度,此时如果以这种光亮来到太阳下,你也会看到一片昏黑。而王翔没有这种感受。因为太阳在地平线燃烧的太阳使他看到了一片火红。

随着亮度锐减,轮廓清晰了,一团膨胀的蘑菇云占据了视野,“嗡嗡”的声音在耳膜回荡。巨大的光环带着四十多米的巨石扩散开来,以下沙丘被将近3400千帕的巨大的压力所摩擦沉入巨坑。

不远处,防护铁丝网被冲击波所冲破,冲击波已完成了4.2km的旅途,消散了。巨坑只剩下了鲜艳的蘑菇云……

“人类第一枚核聚变炸弹试验成功。”

王翔扭过头,不经意间,他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拄着拐杖,望向西方的蘑菇云,滴滴的泪水从黑色墨镜框下淌出。王翔认得那人,那人曾为它,小太阳,奋斗了七年将余生献给了它。老者颤抖地举起手,压在了太阳穴处。

灿烂的阳光洒在了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