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立美术论集(上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风流独占百家名”
——吴昌硕诗书画印艺术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清末民初一位杰出的诗人、篆刻家、书画家。他以隶篆书法入画,开创了“苦铁画意不画形”的大写意花卉金石画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逝世之后,于右任先生为其作挽联云:“诗书画之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独占百家名。”概括了他的艺术成就。

吴昌硕,初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彰吴村一个三代举人的书香门第。其父辛甲先生乃闾里鸿儒,精于金石书画。昌硕自幼秉承家学,勤学不怠,于少年之际,已显露才华。17岁时,太平天国与清军争战于浙江,刀光血影,饿殍遍野。他随父母逃亡时只身失散,遂浪迹天涯,远走安徽、江西、湖北,以做零工为生。21岁返回故里,方知母与弟妹均为乱军所害,为侍奉老父,躬耕苦读,第二年得中秀才。随之,开始了游学的生活。

28岁,与归安县(今吴兴县)菱湖镇名门施季仙结婚。翌年旋去杭州、苏州、沪上,初从俞曲园学文,后师杨见山学书。于秦汉入手,研习金石之学。30岁时,经友人高邕介绍,与任伯年交,始学绘画。53岁,由于偶然的机遇,曾经代理过一个月(即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的江苏省安东县县令。随后,迁居上海市山西路吉庆里,以书画金石之作为生,声誉日隆。1904年西泠印社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成立,公推昌硕为社长。他一生谦逊淡泊,受人尊敬。1927年卒,享年84岁。

吴昌硕曾以诗文道出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观其作品,融诗书画印为一,把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基础上,从陈白阳、徐青藤、八大山人、石涛那里,继承了“畅神”的美学思想,强调于作品中抒发个性,反对临摹复古之风。昌硕与上述前辈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青藤、八大等人作品冷峻、萧疏,有出世之感;而他的作品则重笔艳色,笔简意蕴,热情地拥抱生活。

吴昌硕的画风雄健奔放,醇厚苍莽,气势磅礴。在构图上惯用对角线取势,喜欢以郁勃翻腾的曲线画藤蔓,以长行题款增大画面纵向的张力。其笔法纵横跌宕,浑厚挺拔。在设色上,浓艳醒目而格调清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重色淡墨,淡墨重色,对比强烈。首次在中国画中使用西洋红,大红大绿,变化无穷。他曾自题诗云:“姹紫嫣红佐临池,惭愧人称老画师。富贵原从涂抹出,旁观莫笑费胭脂。”(图1)

alt

图1

吴昌硕所生活、创作的年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清政府闭关自守大门的时候。随着海禁大开,上海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形成中国近代的书画市场并到海外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任伯年、王一亭、蒲华等各地画家云集上海,人才辈出,被后世称为“海派”,始开中国近代绘画之先声。作为“海派”旗手的吴昌硕,对后来大画家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等,都起到过很大的影响。他的书画在日本也大受推崇。

1900年,日本何井荃庐、长尾雨山来华拜吴昌硕为师,学习篆刻。1904年西泠印社成立时,二人成为该社第一批会员。承他们介绍,吴昌硕乃是当时在日本画坛最先享有盛誉的中国画家。日下部鸣鹤1891年来华后,与吴昌硕相交甚笃。他回国后,吴昌硕曾有诗、画相赠,以表惜别之情。1910年,水野疏梅经王一亭介绍,从吴昌硕学画,多有诗篇赠答。1912年《昌硕画存》在日本首刊。20年代先后又在日本刊行《吴昌硕画谱》《吴昌硕画帖》《缶翁墨戏》(一、二集)《缶翁遗墨》等,并多次举办画展。

1980年,日本“赠呈吴昌硕先生胸像友好访华团”专程去超山拜谒了吴昌硕陵墓。缶翁弟子王个簃赋七绝一首:“一堂昨日送铜像,结队今晨去谒陵。中日邦交传万代,文坛盛世仰完人。”可见吴昌硕的诗书画印艺术,在日本享有盛望。

(原载《中外文化交流》199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