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勇气2:“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成长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为何名气不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郊外,对现代心理学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这世上恐怕再无第二个心理学泰斗,像他这样如此缺乏名气了。

我们即使没有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年)的名字也是有所耳闻的。但是,唯独这位与前两位心理学家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德勒,恐怕大部分人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阿德勒被称作“自我启发之父”。其思想如今已经被纳入众多商业类经典书籍中,例如戴尔·卡耐基的《积极的人生》《成功之道》、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读一读这些书,你会发现其中很多理论都和阿德勒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思维方式非常接近。此外,在作为人际沟通技巧而广为人知的NLP训练等很多实用心理学训练中,也都可以看到阿德勒心理学的影响。

身为经营顾问的大前研一先生在周刊《宝石》(2008年11月8日)的特辑“可以用的心理学”专栏中,从积极思考的角度将阿德勒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对比,并做出以下评价:

“其实,我也是典型的阿德勒派。若说我在多大程度上是阿德勒派,那就是,我从来都不觉得人生中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

阿德勒心理学也被称作“人性心理学的源流”。受阿德勒影响的心理学者不计其数,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亚伦·T.贝克(Aaron T. Beck)、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等。

尽管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是作为源流的阿德勒本人,却不太为人所知。加拿大医学院的精神科医师亨利·艾伦伯格(Henri Ellenberger)在其著作《弗洛伊德与荣格》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阿德勒的功绩被大家抹杀了,阿德勒的原创理论,通通变成了阿德勒以外的其他学者的功绩,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个现象。”

“方方面面的人物,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把阿德勒的诸多理论剽窃挪用了。这样的事情恐怕除了阿德勒,再也见不到第二例了。阿德勒的学说,借用法国的一个惯用语来说,就像一个‘共同采石场(unecarrierpublique)’,所有人都可以若无其事地从那里挖掘点什么。甚至有的书上的内容如果是从其他地方引用来的,都会清清楚楚写明出处,但凡出处是阿德勒心理学(个体心理学),便丝毫没有要注明出处的意思。”

阿德勒本人对于别人利用自己的理论这件事情似乎也不太关心,十分宽容大度。

阿德勒这样说:

“可能有一天,没有人会记起我的名字了。甚至连阿德勒派存在过这件事都忘记了。即便如此,也没关系。因为到那个时候,从事心理学领域工作的所有人仿佛都和我们一起学习过一样,在行动着。”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导致阿德勒的名气不如他的实际功绩大。如下列举一二:

●留下的论文、著作较少,在理论形成体系之前就去世了;

●跟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巨头不同,未将其学派弟子形成牢固的组织;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导致阿德勒派的很多人惨遭杀害。

诸如此类。

如此,阿德勒心理学虽然名气不大,但还是留下了赫赫功绩,甚至被认为是“领先了一个世纪的先驱”。能够在此为大家介绍这样的阿德勒心理学,我感到十分光荣。

本书不同于学术书籍、心理学入门书籍,而是使用平易的语言,通过通俗易懂的解释,为大家“超级翻译”阿德勒及其弟子的话。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阅读本书,特别是如果您对学术书籍、心理学入门书籍感到望而却步的话,本书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书使用的是简单明快的语句,因此读者阅读此书可能会有“理所当然”的感觉。但是,“理所当然”才是真实所在,才是答案所在。

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趣闻。

听完阿德勒演讲的听众说:

“您今天所说的话,不都是理所当然的常识吗?”

阿德勒如此回答道:

“所以呢?常识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