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新全球化另一个视角
数字化的本质之一就是连接,它也是看待新全球化的另一个全新视角。连接不只体现在互联网上,还体现在经济发展布局和新全球化上。
总体上看,过去中国的资源分配极不均衡,比如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电力资源西部多、东部少;有些地方天然气产量多,但不是主要消费地区。然而,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将手上一副普通的牌打成了好牌。“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国家级工程通过资源大调度连通全国资源,解决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也一样,高铁、公路、桥梁、隧道等星罗棋布,把中国连接起来。有了高铁线路,全国大小城市甚至县城都被连起来,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有了特高压电线,电就能在不同地区间传输;有了管道,天然气就能从资源富足的地方输送到资源欠缺的地方;有了跨海大桥,粤港澳大湾区就联系起来。原来支离破碎的经济布局连接起来之后,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城市获得了发展的新机会。
这些虽然是物理世界的连接,但是与数字世界的连接本质上是共通的。谁能成为网络上的枢纽和节点,谁就更胜一筹。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它们是数字化时代的枢纽和节点,很多人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创造价值。就如中国的铁路网络,现在甚至已经连接东南亚、欧洲等地区,近些年频繁开行的中欧班列改变了贸易货运格局。
中部城市郑州现在越来越显示出比较优势,原因至少有二:第一,郑州的跨境电商走在了全国前面,并大力发展航空枢纽;第二,郑州是“中国铁路心脏”,也是“米”字形高铁枢纽城市。在传统国际贸易时代,集装箱运输离不开海港,所以“得港口者得天下”。现在,大量货物开始通过铁路运输,于是郑州这样的铁路枢纽城市就顺势火起来。成都、重庆也一样,如果将中国与欧亚大陆连接起来,那么这两个城市更接近地理中心,沿海城市反倒成了偏远所在。所以,近些年郑州、成都、重庆等枢纽城市的中欧班列发展得很快。可以看出,连接令过去在贸易中存在感没有那么强的城市变得火爆。
我们要以更大的视野去看待连接,比如始于2013年的“一带一路”。在逆全球化插旗布阵的氛围中,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贸易开辟了新的通道,现实意义重大。与以前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或工业时代的全球化不同,“一带一路”以共商、共享、共建为原则,以开放、赋能、普惠、共赢等为内核,大家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非常看重互联互通,“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更是体现了连接的重要性。只有连接起来,我们才能分配资源,进而产生交易和分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也随之动起来。
实物基建和数字新基建分别对应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当两个世界连接之后,中国外贸释放出的竞争力能量级将完全不一样。长远来看,只要把网络协同优势发挥出来,再加上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中国外贸的前景非常乐观。现在我们至少需要弥补3个差距:一是软实力偏弱,二是从0到1的创新能力不强,三是法律、标准和规则等上层建筑运作水平不高。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外贸毫无疑问会更上一层楼。
因具有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大、制造业发达等有利因素,中国沉淀的数据量庞大,保持数据大国地位几乎没有悬念。当数据大国遇到新全球化,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期待。放眼全球,部分国家的数字化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爱沙尼亚。
延伸阅读
爱沙尼亚——数字化国度
爱沙尼亚,一个面积只有约4.5万平方千米、人口只有130多万的东欧小国,却因数字化成果名声大噪。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在聚焦工业的20世纪90年代,爱沙尼亚就开始实施信息技术发展战略,推动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近30年来,该国推出了网上电子银行、在线报税系统、智能停车系统、公民电子身份证、电子医疗系统等数字化服务,甚至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在线投票的国家,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大使馆。根据e-Estonia网站公布的数据,99%的爱沙尼亚公民拥有电子身份证,99%的爱沙尼亚政务实现在线化,约47%的爱沙尼亚人通过互联网投票。
数字化已渗透爱沙尼亚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颠覆了这个国家的社会运行模式。该国被誉为全球数字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曾经贫困羸弱的小国,因为拥抱数字化而实现逆袭,其做法值得我们思考。虽说爱沙尼亚仅是小国数字化的典范,对大国数字化有无借鉴意义尚不好说,但它至少向我们传递一个关键信息:数字化国家是可实现且具有巨大发展红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