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与记忆——为什么总是记不住想记的
我们为什么能记住事情——记忆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能够记起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却会忘记不久前才学习过的知识?在记忆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记忆其实是由“编码”“存储”“提取”这三个步骤组成的。
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要经过转化、组织,才能成为适合大脑理解和记忆的信息,这个过程就是“编码”。就像我们在记忆英语单词时,需要用读和听的方式来编码,将单词转化为视听信息,才能被大脑接收。不过,这种编码属于浅度或中度的加工,想要记得更牢,就需要对信息进行理解、练习、讨论之类的深加工。
经过编码之后,信息就可以被存储在记忆中了。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记忆又可以被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就是人们常说的感觉记忆,是我们的感受器官受到信息刺激后,短暂地将信息保留在感觉通道内形成的记忆。这种记忆只能保存很短的时间,为0.25—2秒。
瞬时记忆的内容被我们的注意力捕捉到后,才会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保存的时间稍长一些,但也很容易消失,一般为5秒到2分钟。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如果刚记住的信息不再进行复述,只要过18秒钟,记忆信息的正确率就会下降到10%左右。任其发展的话,在1分钟内,这些记忆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加工和复述信息,才能让短时记忆转变为不容易遗忘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一般分为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没有限度,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电脑硬盘,储存着大量信息供我们提取使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提示词或是其他线索来提取整体记忆。比如,我们忽然想不起以前背诵过的一首古诗,此时可以让别人提醒第一个字或某些关键字,就能够唤醒记忆。长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一般能保存许多年甚至终身。
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其中,情景记忆是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存储易受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比如,几天前我们参加了一次公司聚会,事后进行回想,当时的情景便会浮现在眼前,就连该情景中的人物做的一个动作、说的一句话,我们都会有记忆犹新的感觉,这就是大脑将该情景和其中的各种信息“打包”存放进长时记忆而形成的。这种记忆有点像录像,但又没有录像那么逼真,有些细节可能会被大脑“篡改”,但它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记住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倘若情景记忆的能力受损,我们就想不起过去参与的事件和与他人互动的情况,因而会感到非常困惑和痛苦。
语义记忆是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语义记忆表现在公式、符号、规则、单词、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乘法口诀。语义记忆受一般知识、规则、概念等的制约,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