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音乐:1580-1750年的西欧音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海因里希·许茨

海因里希·许茨(Heinrich Schütz,1585—1672)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城镇书记官和旅店老板。在许茨的家庭旅店,莫里茨伯爵听到了年轻的许茨唱歌,立即将他带到了卡塞尔进行音乐训练,并接受贵族教育。许茨起初在马尔堡大学学习法律,但莫里茨将他派往威尼斯跟随乔瓦尼·加布里埃利学习了四年(1609—1613)。尽管许茨有路德教信仰,但加布里埃利仍把他作为自己的助手,这使得许茨在作曲和管风琴演奏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到卡塞尔后,许茨名声大振,以至于1614年萨克森的约翰·格奥尔格一世选帝侯也邀请他拜访。作为他的领地的臣民,莫里茨不能拒绝选帝侯延续这次访问的随后的要求,在1619年,许茨因此得到了一份永久的职位——德累斯顿宫廷的音乐指导。

许茨为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的选帝侯宫廷创作了很多剧场盛典和宴会娱乐音乐,但他的主要职能还是为小教堂创作和指导音乐。这是新教德国最为庞大和著名的音乐机构,拥有十六位歌手和将近二十位器乐演奏者。许茨为这一音乐团体创作的大型作品体现了其早年创作的特点。

当1628年萨克森卷入“三十年战争”时,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和对其路德教盟友的支持使得选帝侯无法付钱给他的音乐家们。许茨选择暂时离开并二度访问威尼斯,在那里他见到了蒙特威尔第并且得知“一出不同声部的喜剧如何转变为朗诵式风格并被带到舞台上和运用到歌曲中”,他错误地相信这种实践“在德国仍然完全不为人知”。1629年他从威尼斯返回之后,他的教堂音乐风格,甚至一些音乐中的引用显示了他也深入关注到了蒙特威尔第在圣马可教堂的助手亚历山德罗·格兰迪的协唱曲。

许茨从意大利返回不久,萨克森选帝侯完全卷入到了三十年战争之中,甚至更加强烈地削减其小教堂的活动。许茨很幸运地受到丹麦王储克里斯蒂安宫廷的邀请(1634—1635年),他在那里为一出芭蕾和两出喜剧创作的音乐几乎全部遗失了。据作曲家本人称,他返回到德累斯顿后出版的小型作品反映出战争期间的选帝侯宫廷的紧张气氛。

又经历了三次较长时间辗转不同宫廷之后,许茨在其六十岁时返回德累斯顿却发现宫廷小教堂不复存在了。因此,他要求并最终获得半退休状态,并允许其作为名人访问其他宫廷,为某些特殊场合创作大型作品,并大量出版这些作品,在其晚年时逐渐富有并声名远扬。(图6-3)

图6-3 海因里希·许茨的一幅肖像画,1654年之前、或1657年之后由克里斯托弗·斯贝特纳绘制

许茨大概有将近五百首作品传世,其十四卷本作品的大多数在作曲家本人监督下印刷出版。几乎所有作品都是宗教歌词的多声部声乐作品,其中很多毫无疑问是为德累斯顿和其他宫廷教堂的路德教仪式所作。与沙因和沙伊特不同,许茨很少在其作品中使用众赞歌的歌词或旋律,有时也配以拉丁语歌词而非德语歌词,反映了路德教世界最强有力的宫廷小教堂中的音乐与礼拜仪式的世界性风格。沙因和沙伊特对于众赞歌和本地语的使用符合小型宫廷或市政教堂的地区性或国家性特征,其中会众的参与更为重要。而许茨的音乐在歌词和音乐上则更与意大利协唱曲相似。

许茨最早的音乐曲集《大卫诗篇》(Psalmen Davids,1619年)包含与乔瓦尼·加布里埃利的复合唱作品非常类似的德语诗篇配乐。这些作品配有一个跟随低音,而非真正的管风琴通奏低音,器乐声部几乎都是重叠声乐旋律。这二十六首诗篇歌词都是德语的,大多都是在单一节奏下朗诵出来。

许茨的《圣谐曲》(Symphoniae sacrae,也译《神圣交响曲》,1629年)第一卷显示了他于第二次访问威尼斯时听到的小型宗教协唱曲的最新风尚。这些作品强调了风格化的说话式节奏和抽象的结构,通常是为了反映或者制造歌词的修辞格。《啊!你多么美丽!》(A.51)就是其中一例。

这首作品的拉丁文歌词源于《圣经》的雅歌,这是许茨意大利模式的典型来源。像大多数非仪式拉丁文歌词一样,这一首取自圣杰罗姆从希伯来文翻译过来的通行本拉丁文《圣经》,圣杰罗姆也曾于四世纪在罗马研究过修辞学。因为杰罗姆无疑是使用西塞罗和昆提利安的著作作为指南,他们的观念和术语特别适用于通行本《圣经》。作为贵族教育的一部分,许茨也研习过西塞罗和昆提利安作为当代修辞学问的补充。许茨很多同时代德国人都用相同的篇幅论述过音乐与修辞的关系,并且运用大量修辞学语汇进行音乐分析。

两部分的《啊!你多么美丽!》[O quam tu pulchra es]开始于几乎相同的一系列具有修辞格“词尾重复法”特点的乐句——“我所爱的,我的鸽子,我可爱的,我完美的”,许茨每一次都用相似的方式处理:四句词中的每一句都唱相似的音乐,“我的”[mea]一词与其他词汇不同,用一个下行的大跳,并且第二个声部的模仿进入有大量的重复。第一部分乐段中上升的模进(第5—14小节、第24—33小节)同样带来在歌词中潜在的“激增法”的效果,因为歌词语汇从“所爱的”到“鸽子”开始上升,直到“可爱的”和“完美的”。第一部分接下来的音乐织体上的叠句(多次重复法)“啊!你多么美丽!”,开始了一系列朗诵风格的对比性段落,歌词提供了美丽的特定的例子(列举法)。器乐引子连接到音乐的第二部分,它呈现出了之后声乐片段将要发展的三个动机,用以制造“要点提示法”修辞格(将要讨论的列举点)。随后(在第36—40小节),一种令人屏息的兴奋效果通过一系列中断(中途停顿法)产生,许茨反复运用感叹或休止来打断歌词的流畅。这首作品仍然包含有其他的修辞格,第二部分似乎根据修辞的布局进行设计。第二部分第1—21小节像是起到“告诫”的作用,第21—44小节像是“叙述”的作用,第45—52小节像是“解释”,第53—58小节像是第二次“告诫”,第58—79小节像是一个“命题”和“发挥”,第80—92小节像是一个“反驳”或是“明确”,第92—104小节像是一个“结论”或“总结”。

这种修辞处理的目的是在情感上打动听者,确定他们有同感,并且安排他们通过圣灵的启迪接受福音,以便通过神的恩典获得救赎。

许茨《小型宗教协唱曲》(Klein geistliche Konzerte,1639年)第二卷中的《你如何受伤害》(Was hast du verwirket,A.52),通过修辞表达的音乐控制传达了个性化的、充满情感的歌词(选自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即精心选择的强调、节奏和情绪转换,而非通过朗诵、音乐上的强调或修辞格的创造。这种风格类似二十年或更早之前的某些在和声上扩展和丰富的意大利独唱牧歌(例如西吉斯蒙多·德·印第阿创作的)。选择非圣经的关于耶稣钉上十字架的个人忏悔的德语歌词,反映了路德教相信对原罪的深深的悔恨是通往神的恩典的必要步骤。

随着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经济的复苏,许茨开始出版他的大型作品,特别是《圣谐曲》的第三卷(1650年)。虽然在他的曲集出版之时,德累斯顿宫廷的小教堂恢复了一定规模,但是其中的成员仍然不能得到稳定的收入,我们也不能确定许茨的晚期作品主要是为这一群人创作的。相反,它们很可能是许茨作为荣誉宾客在其他宫廷和城市访问时,为那里的一些特殊场合创作的。在这些大型作品中,许茨典型地结合了他早期交替式作品的广阔性和他晚些作品中强烈的对比、惯用手法和歌词的修辞表达。一个极好的例子便是著名的《扫罗,扫罗》[Saul,Saul](A.53)。

像大多数《圣谐曲》第三卷中的作品一样,《扫罗,扫罗》的歌词取自路德的德语圣经的一段叙述,描述的是扫罗报告了从天堂得知的消息,这使得他皈依了基督教(成为最终的圣保罗),这一段记载于《使徒行传》26:12—18。如同《啊!你多么美丽!》的第二部分,这首作品有一些修辞安排的特点。

重复的乞求“扫罗,扫罗,扫罗,扫罗!”在弱拍上温柔地劝诱着,同时从黑暗的深处(D小调和声,低音的重五度)威严地上升到明亮的高音(D大调和声,小提琴三度),最后是合唱的回声。这个“告诫”不断地问:“你为什么要迫害我?”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并好意地安排他们去听。一个节拍、速度、动机和织体的突变引入了第二对乐句,“你很难忽视这次召唤”(字面意思是“你很难对抗荆棘”)这两个乐句(第13—22小节)为后来的加工提供了材料,就像一次正式演说的叙述或呈示。减缩的开始乐句的返回(第23—27小节)的功能像是第二次“告诫”,同时第二对乐句(第28—49小节)的加工形成扩展。激动人心的高潮的三次乞求“扫罗,扫罗,扫罗!”当然是“对听众情感的最后的呼吁”,是这段音乐演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