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 导线和地线

5.0.1 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宜根据系统需要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根据系统输送容量,并应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结构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等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0.2 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要求。当选用现行国家标准《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T 1179中的钢芯铝绞线时,海拔不超过1000m可不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应符合表5.0.2的规定。

表5.0.2  可不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

5.0.3 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其允许最大输送电流与陆上线路相配合,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

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限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

5.0.6 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宜按下列规定取值:

1 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宜采用70℃,必要时可采用80℃;大跨越宜采用90℃。

2 钢芯铝包钢绞线和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100℃,或经试验决定。

3 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

注:环境气温宜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风速采用0.5m/s(大跨越采用

0.6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0.1W/cm2

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5.0.8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max——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

TP——导、地线的拉断力(N);

Kc——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5.0.9 导、地线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导、地线拉断力的70%。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导、地线拉断力的77%。

5.0.10 地线(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验算短路热稳定时,地线的允许温度宜按下列规定取值:

1 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200℃。

2 钢芯铝包钢绞线和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

3 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

4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

5.0.11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结构选型应考虑耐雷击性能,短路电流值和相应计算时间应根据系统情况确定。

5.0.12 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宜符合表5.0.12的规定。

表5.0.12  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

注: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无冰区段、覆冰区段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最小标称截面应分别不小于80mm2、100mm2

5.0.13 导、地线防振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铝钢截面比不小于4.29的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其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5.0.13的规定。当有多年运行经验时可不受表5.0.13的限制。

表5.0.13  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

注:4分裂及以上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档距在500m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振措施。阻尼间隔棒宜不等距、不对称布置,导线最大次档距不宜大于70m,端次档距宜控制在28m~35m。

2 对本规范第5.0.13条第1款以外的导、地线,其允许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及相应的防振措施,应根据当地的运行经验确定,也可采用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3 大跨越导、地线的防振措施,宜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尼线加防振锤方案,同时分裂导线宜采用阻尼间隔棒,具体设计方案宜参考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5.0.14 线路经过导线易发生舞动地区时应采取或预留防舞措施。

5.0.15 导、地线架设后的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通过试验确定,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降温法补偿。当无资料时,镀锌钢绞线的塑性伸长可采用1×10-4,并降低温度10℃补偿;钢芯铝绞线的塑性伸长及降温值可按表5.0.15的规定确定。

表5.0.15  钢芯铝绞线的塑性伸长及降温值

注:对铝包钢绞线、大铝钢截面比的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应由制造厂家提供塑性伸长值或降温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