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特别是建设中学图书馆或室)的法律与道德框架
1.1.1 未成年人的权利与“儿童优先原则”
首先,应确认未成年人拥有与成年人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根据《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相关要求,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应受到社会保护。目前,我国青少年、儿童受教育、接受文化和信息服务等权利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保障其权利已成为大多数图书馆的基本办馆准则和内在要求之一。
《儿童权利公约》是世界上首部全面保障儿童权利并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它于1989年11月在联合国大会第44/25号决议中通过,并于1990年9月生效,现已成为全球广为接受的公约之一。我国于1991年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批准加入该公约,并于1992年4月生效。该公约共54项条款,其确立的四项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与受保护权,其中,与图书馆联系紧密的是发展权。《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指出,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第十七条指出,缔约方确认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并应确保儿童能够从多种国家和国际来源获得信息和资料,尤其是旨在促进其社会、精神和道德福祉及身心健康的信息和资料……保护儿童不受可能损害其福祉的信息和资料之害。第二十八条指出,缔约方确认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此项权利……使所有儿童均能得到教育和职业方面的资料和指导。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指出,缔约方一致认为教育儿童的目的应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第三十一条指出,缔约方确认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缔约方应尊重并促进儿童充分参加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权利,并应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基于未成年人在我国享有的权利,各图书馆(特别是中学图书馆)必须在资源提供(特别是馆藏采选)、阅读推广(特别是读书活动)、读者指导教育等工作上做细、做好,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所服务中学生的权利和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通过并公布,该法最近的修订和审议是在2020年10月,并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校在节假日将文化体育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于2011年出台,该纲要主要在教育和社会环境领域提出了与促进儿童阅读等相关的发展目标和策略措施。该纲要对教育和社会环境的要求包括:坚持基本公共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创造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文化环境……为儿童健康上网创造条件。在公益性文化场所和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儿童提供公益性上网服务。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对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强化城乡社区儿童服务功能……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机构与社会团体、志愿者参与儿童保护……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与指导。增加社区图书馆和农村流动图书馆数量,公共图书馆设儿童阅览室或图书角,有条件的县(市、区)建儿童图书馆。“农家书屋”配备一定数量的儿童图书。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儿童优先原则”,这也成为该纲要的一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儿童优先原则是指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配置公共资源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如上文所述,儿童不仅指教育学上狭义的儿童(小学生),还泛指18周岁以下的所有未成年人。目前,儿童优先原则已成为指导我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领域的基本思想。对中学图书馆来说,除了文献、读者这两大因素,还有第三大重要因素,那便是阅读。真正有后劲的学生一般是在中小学时期博览群书的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公民是图书馆的头等大事。
1.1.2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基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需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并将其定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调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指出,加强“硬件”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在2014—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民阅读”连续几年被列入其中,这表明“全民阅读”已成为重要的治国方略和立国方针。未成年人阅读是“全民阅读”的构成要素,且系其基础和重点工程,因此被称作“根的工程、花的事业”,甚至认为它能够“照亮”整个国家。2021年4月30日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第十一条规定:“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第五十一条规定:“图书馆……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201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必须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基础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与目标,也为中学图书馆的存在与发展夯实了根基,它们可谓依法做好中学图书馆功能定位和建设的基本法律政策依据,使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个体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决定了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我国已经实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与“文化强国”战略,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文明大国的文化软实力。杜定友先生指出:“图书馆是国民修养的中心点……于个人德行和修养,极有补助……图书馆是国民游乐的中心点……平时浏览图籍,也是一种最高尚的消遣方法。图书馆是普及教育的中心点……比任何教育方法,都来得普及。”宋庆龄指出:“未成年人不但要学好各门功课,还要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眼界开阔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不但能掌握前人创造的知识,还能大胆地设想一些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情或是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正是我国教育界和全社会多年来期盼的学生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渠道。这些都证明了大力倡导阅读,提升民众文化教育水平不能局限于个人或家庭的偏好、兴趣或习惯,它已成为影响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层次、创新能力乃至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阅读的行为与能力事实上在个体早年就已经体现和逐渐形成了,早年的认知模式与阅读体验直接决定了步入成年后个体的阅读能力、阅读态度和阅读行为,而且这些对成年人来讲已基本定型,不易调整变动。同时,公民的社会阅读能力正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强盛的根本。“从娃娃抓起”所要“抓”的对象,必须包括未成年人阅读,而包括中学图书馆在内的图书馆服务正是干预和促进未成年人阅读行为的有效手段。因此,国家需要高度重视适用于未成年人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此同时,未成年人一般对成年人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使得未成年人能够进一步成为构筑不同人群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比如说一个孩子可以带动周边不少人到图书馆。英美等国家的图书馆就已经认识并利用了该规律,从而吸引更多人群到馆并有效推动了社会阅读的不断发展。
1.1.3 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要求
从社会整体和民生需求,以及扶持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地区等角度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包括教育在内的民生事业的发展不仅利于当地的繁荣稳定,而且能增强民族团结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对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
具备特定调研对象和地域范围的研究能够探明且推动缓解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原副主任李玉先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国际上也有相关研究显示中学图书馆在移民儿童群体中对缩小学习差距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在荷兰等西方国家,非西方移民家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落后于本地学生,在阅读和口语能力方面尤其突出,还有很多研究显示学校图书馆不仅与学生的阅读行为、态度有关,而且与学生的学习成效呈正比关系,学校图书馆可以为弱势群体设计良好有效的阅读推广活动。美国相关研究证实了学校图书馆是一个服务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甚至是促进实现教育平等的重要工具,如果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学习止步于图书馆大门,那么对学生自身以及启迪他们、开发人类文明的潜力都会造成伤害。
我国于2016年5月发布并实施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发〔2016〕4号)提出,要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坚持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推进变革性研究,强化研究课题的源头储备,提升我国科学发展、技术发明等的整体水平,支撑产业变革并保障国家安全。该纲要还特别提出要筑牢创新根基,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特别要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加强科学教育,丰富科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兴趣,还要加强科技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该意见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该意见第二部分为“着力促进创新创业环境升级”,提出了稳步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第五部分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升级”,提出要深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国家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教育综合改革统一部署的大事,在重视创业成效的同时,更要重视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年轻人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倡导“劳创融合”,即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在劳动中尊重首创、鼓励创造。具体来讲,图书馆管理员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的管理知识与技能帮助师生获取最新、最全的信息资料,还可通过定题、信息推送、科技查新查重、培训讲座等方式帮助师生保持和提升科研意识与能力,做好师生教学创新与创新学习的辅助辅导工作,并解决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4 海内外国际组织与部分国家政府的行业立法立规状况及其客观的发展要求
1.1.4.1 海外国际组织与部分国家政府的行业立法立规
作为当代社会最重要、影响力最大,又被视为图书馆事业三大支柱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其在国际上最重要的行业指导文件是《公共图书馆宣言》(Public Library Manifesto)。它是在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上出现的,随后联合国又于1959年通过了《未成年人权利公约》,这两个文件都提到了人人应享有信息自由,而且承认未成年人应受到特殊照顾,特别是在教育和阅读权利保障方面,两个文件经过两相验证从而确保了上述内容的权威性。1949年版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正式表达了国际文化知识界与图书馆界对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立场。现行的1994年版《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此类型图书馆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两项关键使命是:从小养成与强化儿童的阅读习惯,以及支持各级正规教育和个人自学。两项使命密不可分,但它们也代表着不同的行动目标及差异化要求下的实现路径和策略,对其实现程度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这就说明两者构成了密切相关但相对独立的关系,它们具备同等重要的价值。对中学图书馆来说,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未成年学生,因此这两项使命的达成更应列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另外,与中学图书馆直接相关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其余使命包括下列七条:
(1)为个人发展创造力提供机会;
(2)激发儿童与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促进文化间的对话和文化多样性;
(4)发扬口述传统;
(5)确保居民获得各种社区信息;
(6)提高利用信息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7)支持和参与并在必要时组织不同年龄组的扫盲活动与计划。
《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三个基本观念的其中两个分别是通过立法保障该事业的发展,完全或主要由公费支持;对社区所有成员平等服务,全部免费开放。与本书的研究对象相比较,虽然它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但上述宣传对中学图书馆的定位和方针政策的确定、调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将其作为行业代表性规范文件列出。直到1996年国际图联第62届北京大会后,《公共图书馆宣言》才开始在国内图书馆界及全社会普及开来,国内行业同人必须不断学习与领会该宣言,并在实践和研究中加以贯彻、执行。
学校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接纳。作为国际性的图书馆行业专业组织,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IFLA)于1980年公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宣言》,该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阵地。作为修订、更新后的版本,1999年11月,IFLA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全民教育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宣言》,该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技能,发展其想象能力,使之能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生存于世,世界各地学校图书馆的共同目标就是因所有人的教与学而存在,它们被视为惠及师生的,能够增强、提升学校社群教与学的一种力量。该宣言还指出,学校图书馆的宗旨是向学校辖区内的所有成员提供平等的服务,而不论其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职业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要向不能获得图书馆正常服务和资料的用户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从而保障学校辖区所有人应有的权益。另外,该宣言还对学校图书馆开展服务过程的必要因素——资金保障、工作内容、图书馆管理员和运营管理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该宣言奠定了学校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各项基本原则,在尊重教育过程和学校整体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学校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学校范围内信息公平与自由原则不受侵犯。
2002年,《学校图书馆指南》由IFLA学校图书馆部(当时称学校图书馆和资源中心部)编制,2015年修订为《学校图书馆指南》(第2版)(IFLA第77号专业报告)。该指南旨在协助学校图书馆管理员与教育决策者向师生提供有效的图书馆服务。该指南指出,所有学校图书馆的一致目标是培养具备信息素养并以负责任和有道德的方式参与社会的学生。该指南所规定的目标与上文IFLA与UNESCO规定的目标有所差异,但相似度很高,两个目标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991年发布的《国际图联儿童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由儿童和青少年服务组(IFLA Librari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Section)制定并发布,2003年发布修订版,2018年修订为《国际图联0~18岁儿童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并发布,其2018年之前的版本仅限于对13岁以下狭义上的儿童服务,但该指南的各版本都围绕儿童在信息、阅读、素养方面的权利和需求来支持世界儿童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它们为不同能力层次的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图书馆服务。1996年发布的《青少年图书馆服务指南》也由儿童与青少年服务部制定,2009年完成修订。它针对青少年服务为国际专业社群提供了图书馆开发服务框架,既包含理论论述又包括实践建议。该指南面向“青少年”即12~18岁的读者(根据文化和国家不同也可能超过18岁);与青少年有关的图书馆服务使命是通过为成长转化期的青少年群体获取特定资源和环境提供帮助,以满足他们在智识、情绪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需求。这些服务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图书馆服务从儿童向成年人服务的转换;(2)满足青少年应有与所需的教育、情报、文化和休闲时光的需求;(3)促进青少年综合素养的提升,及其终身学习与休闲阅读的行为。
2004年8月召开的第70届IFLA大会的主题是“图书馆:教育与发展的工具”,该主题旨在倡导图书馆与学校联合起来为教育服务。会议主办方不仅提倡利用现有的图书馆资源,而且鼓励开放所有资源宝库,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建设与发展社会管理、教育、文化等事业,真正有效地保障民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应有权益。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是一项横跨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等领域,涵盖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的框架议程。其中,图书馆是促进这些目标实现的关键,该议程第4个目标是确保包容与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其中10个下属具体目标都与图书馆紧密相关,图书馆支持识字教育,提供资源服务,让研究人员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创造出新的知识;议程第10个目标是减少国家内部与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所属第2个具体目标是增强所有人的权能,促进他们融入各类社会生活,第3个、第4个具体目标是确保机会均等,减少结果不平等现象,以及采取政策(特别是财政、薪酬和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平等。2018年12月,IFLA标准委员会(IFLA Committee on Standards)发布了《国际图联0~18岁儿童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2018年修订版),其是对2003年版本的修订,介绍了各儿童图书馆在服务上的最佳实践,促进并鼓励国际图书馆界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儿童提供有效的图书馆服务。
不少西方国家已采用立法的形式推动人们阅读,如美国的《卓越阅读法案》(1998)和《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2002),韩国的《读书振兴法》(1994)和《读书文化振兴法》(2009),日本的《学校图书馆法》(1953)和《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1),俄罗斯的《民族阅读大纲》(2012)等都以立法形式保障了国民阅读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同时,这些国家设立了专门机构推动阅读,如美国的“国家艺术基金会”、日本的“读书协会”和“儿童梦想基金会”、英国的“阅读起跑线”项目所设的“图书馆信托基金会”、德国的“促进阅读基金会”等,它们通过调研、举办项目等方式成为从国家层面推动国民阅读的主导力量。
1.1.4.2 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业立法立规
政府是从事公共管理与行使公共权力的专业部门,政府的一切行为必须以公民信任为基础和前提。面向未成年人的图书馆服务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领域,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都特别强调保障未成年人的阅读条件,十年间的主要发展目标包括“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具体措施包括“各类文化、科技、体育等公益性设施和场所对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增加社区图书馆和农村流动图书馆数量,公共图书馆设儿童阅览室或图书角……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另外,原国家教委[1]分别于1991年、2003年和2018年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法规性文件《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下文不同版本全部简称《规程》)及两个修订版,2018年修订版(迄今最新和施行版,教基〔2018〕5号)所界定的办馆任务愈加繁重,并且进一步要求明确图书馆管理机制和文献信息管理制度,对图书馆人员和文献信息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体现出行政范畴中责权对应的原则,以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一般规律。在2003年版《规程》的指导下,很多省市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指南或评估标准等,具体如表1-1所示。比如2016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图书馆规程》,目的是提升上海市学校图书馆建设、服务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学习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表1-1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现行标准
(续表)
资料来源:此表格由笔者从王鸿飞编著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实践与阅读推广》中表2.1和有关官网信息资源(包括贵州省、福建省和河北省教育厅官方文件)整理而成。
2010年12月,文化部[2]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文社文发〔2010〕 42号),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此类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第二课堂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图书馆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该意见的出台引发了各地对少儿图书馆的重视,为推进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教育部、文化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3]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明确了学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即作为图书馆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图书馆对构建学习型与书香社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具有深远意义;该意见中关于信息资源高地、智慧中心、成长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提法是国家层面对学校图书馆功能的最新提法,它们顺应了网络化、平民化的社会服务发展趋势,也凸显出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与技术优势。2019年,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到,要从薄弱处着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生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现在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阅读习惯欠缺,要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读经典、读原著,在系统阅读、大量阅读、深层次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升素养、增长知识见识;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深化,未来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考生的分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希望提升理解、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那么阅读可谓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指出,今后基础教育难度要降低、广度要增加,这就要通过阅读解决,将作业由单纯做习题改为阅读加习题,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知识。
从教育行业的角度讲,学校图书馆是教育界人士均衡、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和领域,是广大师生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它对于保障、服务和改善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发展学校图书馆对教育行业本身也有重大、深远的影响。事实上此命题早已得到欧美国家诸多调研项目的证实。但到目前为止,国内针对该主题的高质量研究还很少,还未出现任何成型的以广西或其所属区域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成果,这样的落差与缺憾是广西文化界、教育界同人难以绕开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同时更是广西信息资源管理界发挥后发优势的突破口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