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绞圈房揭秘:真正的本地老房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与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的特征比对

我们从建筑、审美角度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绞圈房作为上海地区代表性的民居,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下面将绞圈房与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作对比,来看看三者的异同。可以说绞圈房,与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一样,都有着四合院的基因,三者是同根同源,然而同中有异,各具特色。

1.形制特点

四合院建筑,是中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表示东、西、南、北四面,“合”表示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江南民居与上海绞圈房就传承了这一特点,只是在具体的形制上各有不同。

北京四合院以南北纵轴对称的布局为基本特征,它四面有房,但并不绞连(图2-19)。屋面南北为双坡屋顶,但垂花大门开在南侧的东南巽位,并不居中,大多是砖木结构,多彩绘装饰。此外,山墙常见马头墙。

江南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布局,一般来说是前街后河,坐北朝南(图2-20)。江南气候温暖,河流纵横,因此民居大多粉墙灰瓦,蠡窗映水。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两层楼房。四面围合,但东西两侧厢房大多是或檐或廊,少数是房,故呈单坡屋顶状。有仪门,但位置相对固定。大型民居中轴线上有门厅、大厅和上房,为正落;两侧平行为边落,主要为花厅、书房、厨房和用人住房等。大厅和楼厅前后均设天井,宽与大厅相同,进深不小于建筑高度,后面的天井小而狭长,呈长方形,仅起通风采光的作用。中轴线最后或两侧设花园,花卉树石亭廊曲径为庭院。中型民居进深在七八十米,以二进、三进为多,一般不设置备弄和庭院。小型民居一般为平房,房屋平面为一字形、曲尺形、三合院和四合院。

绞圈房是上海地区乡土建筑的一个代表,特征是“土”,因此被打上深刻的江南地区农村经济特征的烙印(图2-21)。绞圈房多为一层平房,双坡屋顶,四面绞合;墙门居中而开,仪门藏在围墙内侧,且位置往往固定;山墙常作马头墙或观音兜。绞圈房大多建在河边,屋后植竹林。中轴线布置,五开间居多,两侧厢房,庭心宽敞,除了通风、采光与便于联络的功能外,还有晒衣、晒谷、种植花木等实用功能。

2.结构形式

上海绞圈房、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都采用砖木结构。江南民居、上海绞圈房的木结构主要是穿斗式(俗称立帖式,图2-22)。木柱被穿枋横向连接成排架,挑出的木枋承托挑檐。江南地区的穿斗式木构架多采用杉木作为木柱和梁枋,杉木具有抗腐性好、抗压性强、不易被虫蛀、自重轻、不易变形的特点。为了应对江南潮湿地基的问题,工人们先在宅基地上将土压平夯实,再铺一层碎砖和粗砂压实,然后浇石灰浆凝固,有的铺泥填实。天井部分在这种无基础地坪上铺上石板或青砖就完成了。房屋部分基础穿斗式木柱以8~10米间隔预设柱础,在地坪上垫一块8~15厘米厚、形状为方形的石磉板,上面放石鼓,木柱竖在石鼓上,这样石鼓既可承受立柱传递的荷重,又可隔绝湿气避潮,不会致使木柱脚腐烂。穿斗式构架先在地面拼装成整榀构架,整体施工时将一榀榀构架拉竖起来,架上横架,插上木梢,整个房屋木构架就完成了(图2-23)。穿斗式构架的山墙,抗风性能非常好。

3.建筑细部

任何建筑的异同,在细节上最能分辨清楚。除了上海绞圈房特有的建筑构件之外,我们再从上海绞圈房、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三者共有的建筑细部来分析,以分清它们的异同,把握上海绞圈房的特征。

·仪门

仪门,原是官衙的礼仪之门,取孔子第31世孙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有仪可象”之句而得名,是坐轿、骑马的起止点。《辞源》释义为:“明清官署第二重正门,泛指宫殿的侧门。”江南民居除了农屋外,一般都会有仪门。三合院、四合院、多进合院也都有仪门。仪门的位置通常在大门的背面,面向正房的天井。古代迎送宾客至仪门,所以仪门布局很讲究。仪门由门框、门头和屋盖三部分组成。门框用砖砌筑,内侧为从木大门开始向内放大的斜线,这样使仪门显得宽大,墙身有闩门的洞,闩门的木棍可横向伸缩,关大门时如果用木棍搭配铁具固定后,即使撞也撞不开。门框下端有勒脚,考究的人家会贴雕刻花纹的石板。门头是仪门的重点部位,横向有好几个层次,中间层是四字匾额,一般写“积善余庆”“螽斯衍庆”等吉祥字句;两边有砖雕,内容丰富,制作精美。仪门最上一层是屋盖,有平单坡和两头翘角的单坡。

仪门并不是每座上海绞圈房所必须具备的建筑构件,但它是鉴别上海绞圈房的重要特征之一。上海绞圈房因袭江南民居之风,将仪门演变成了门楼,并融入自己的特色,正如张源潜编著《松江方言志》:“仪门头——旧式大宅院的第二道门,面朝大厅(大厅朝南,面朝大厅即朝北)的门脸上有砖雕门饰,并有四言横额。”

上海绞圈房中的仪门(图2-24)与江南民居的仪门(图2-25)有两个区别。一是上海绞圈房中的仪门,注重装饰,而江南民居的仪门,注重礼仪。上海绞圈房中的仪门是一座装饰华丽的门楼,它可以连接两边墙壁,也可以独立存在,两边并无侧门,而江南民居的仪门,居中而立,两边大多还有侧门。上海绞圈房是平房,仪门拔地而起,明显高出两边的墙体。那厚重的墙体,上覆单、双坡黛瓦,有的还饰飞檐翘角或动物塑像。从外表上看,仪门在不尚修饰的绞圈房中,好似鹤立鸡群。二是江南民居中的仪门位置相对灵活,而上海绞圈房中的仪门位置相对固定。如常熟翁同龢故居中的仪门,是在门厅、桥厅后的第三进处;而苏州冯桂芬的故宅“榜眼府第”,仪门则是在门厅、大厅、书楼后面。上海绞圈房中的仪门位置一般就在墙门间后边、庭心的入口处,它是北向的,与正门相背,面向客堂。仪门既可与墙门间相连,也可独立成门,故称“仪门头”。也正因为如此,历经岁月蹉跎、日月沉浮的绞圈房许多都已被历史埋没,但其构件——仪门却独自傲立尘世。如邻近豫园的南市艾家弄80号那座深藏在闹市民居中的绞圈房,许多年过去了,就只有仪门尚存世间。

·天井

四合院都有天井。它是指宅院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天井在中国古已有之。《孙子兵法》中就有记载:“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四合院的天井也称院子(图2-26),而上海绞圈房的天井大多称庭心(图2-27)。天井的大小与四合院的开间、厢房多少有关,通常开间和厢房的数量越多,天井也就越大。从俯视图看,上海绞圈房因四面都是双坡屋顶,形制呈方形,天井大多方正;而江南民居因厢房多单坡屋顶,形制呈长方形,天井大小不等;四合院因四面房屋并不绞连,故俯看的话,天井的“口”字边上像开槽。

多进合院大多不是平民住宅,而是为官之人的宅院,后来商人也效仿。从西周开始出现等级制后,宅屋也规定必须按等级营建。《唐会要·舆服》中有这样的描写:“准营缮令。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仍通作乌头大门,勋官各依本品。六品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其士庶公私宅第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伏请禁断。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此后《宋史·舆服志》《明会典》和《大清会典则例》中都对官宅有明文律规,对庶民也有律规。《宋史·舆服志》载:“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明史·舆服志》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三十五年复申禁饬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基物力,但不许过三间。正统十二年令稍变通之,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间”指房间的开间,开间数量多,房间面宽就长,开间以椽子(发)计,每发在2.3厘米,13发的开间面宽3米,25发的开间面宽5.8米。“架”指房间的进深,以木构架木梁计,梁(路头)一般在0.8~1.3米,一般情况下五路头进深6.5米。虽然上海绞圈房、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都有历代朝廷营建律规,但律规仅对宅屋开间和进深有严格规定,对院落纵深却没有明确说明,所以有研究者认为五间九架也可理解为九重堂即八进。

·客堂

过了天井,便是客堂(图2-28)。上海绞圈房、江南民居都有客堂。客堂也是民居的正厅或主屋。《简明吴方言词典》又将客堂释为:“专用于接待客人而不作卧室的房间。”唐朝的韩愈写过一首《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云:“客堂喜空凉,华榻有清簟。”

客堂都在后埭的中央位置,面积略比庭心小一些。明厅设有可脱卸的排门,次梁上可悬挂堂匾,有的主梁上有官帽饰。这是家族宴请宾客之地,逢喜可摆酒席,遇丧可作灵堂。日常可置放家族共用的大型农具,如稻床、纺车、扬谷机等,有的客堂靠墙处还设有舂米的石臼。

·屋面

四面围合的平房中,上海绞圈房是人字形的双坡屋面连成一体(图2-29),北京四合院因四面之屋独立成房,故各房屋面自成一体。而江南民居大多是前后埭的双坡屋顶与东西厢房或檐廊的单坡屋面连成一体(图2-30)。明代建筑“南春华堂”为江南民居,从1979年的卫星拍摄地图来看,可清晰地看到南春华堂东西厢房的单坡屋面与前后埭连成一体,故2003年迁入光启公园时,依然原样修缮。在直角相交处,人字形屋面向庭心的坡屋面形成45°夹角,呈现似米斗状。另一种第一埭、第二埭、第三埭平房屋面高出厢房屋面,向庭心的坡屋仍形成45°夹角,高出厢房的山墙上会有浮雕。建筑学上硬山顶是常见的“人”字屋顶,特点是屋檐与两端山墙齐平。悬山顶的屋檐悬挑出山墙,屋前后和两端都有挑出的屋檐;庑殿顶的屋顶前、后、左、右四个面都有斜坡;歇山顶是由庑殿顶与悬山顶相交的屋顶。在绞圈房屋面相交中,各种相交形式都有,但最内部的一个坡屋面必须四周环绕庭心。

·斜沟

江南民居是围合式的住宅,屋面转角处的作用是泄雨水,一般都会做成斜沟。北京四合院有围墙,但四面房屋并不连接,故无屋面斜沟。江南民居无论是三合院、四合院还是多进合院,埭房与厢房直角相交时,屋面会出现45°夹角,两边直行铺的青瓦会留出一条缝沟,作为接屋面落水用(图2-31)。上海绞圈房屋面呈米斗形,四个角的斜沟分外明显,因为绞圈房厢房一定是双坡屋顶,而江南民居厢房多单坡屋顶,所以江南居民的天井显得比较窄长,斜沟也稍显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