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修身进德 中庸[1]之道
原文
清能有容[2],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3]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4]。
注释
[1]中庸:“庸”古同“用”,亦称“中用”。指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保持中正平和。
[2]有容:有所包含,宽宏大量。
[3]蜜饯:亦称“果脯”,古称“蜜煎”。指汉族民间用糖浆浸渍水果食品,多以桃、杏、李、枣或冬瓜、生姜等果蔬为原料,加工制成。
[4]懿德:懿,美好。即指美德。
释义
清廉公正又有宽容大度的胸怀,仁爱慈祥又有好谋善断的素质,聪明睿智又有不忘细察的作风,刚直果敢有不矫枉过正的态度。这就好比蜜饯甜而适度,海产之味咸淡适宜,为人处世若能做到恰如其分才是美德。
浅析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学习伴随着人的成长之路,而德行是立身之本。所以说,喜爱学习就会接近智慧,尽力去实行就会接近仁爱,知道羞耻就会接近勇敢,清心寡欲,着装端正,不做无礼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修养德行的方法。居中履正,修身进德是中庸之道,其“道”在脚下,即要顺应自然规律,严格自律,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保持刚正的气节,而能否脚踏实地地去做,关键在于自心。中庸之道并非简单的中立、平庸等,中庸有多种含义,譬如不偏、不易、中正、平和等,其核心在于“诚”,即真诚,自心至诚则待人接物会真诚。进一步说,只有为人处世真诚,才能营造和谐的氛围,这既包括自身心态的和谐,又包括与人交往的和谐,还有接触环境的和谐等,和谐即相敬守礼,处事有“度”。恪守清廉的人往往容易矫枉过正,聪明能干的人往往容易骄傲自满,仁爱慈善的人往往容易犹豫不决,善于观察的人往往容易待人苛刻,秉性正直的人往往容易处事偏激。所以,做到不偏不倚这个“度”,而且持之以恒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就好比人们都要吃饭,但真正细心品尝到其中滋味的人甚少。由此可知,要使自身成为“中用”的人,才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