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怪怪博物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厕所博物馆

坐标:印度·新德里

“印度的厕所背后不仅包含了现代文明的冲击,也有宗教观念之下难以妥协的禁忌。”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拥有一个全世界闻名的厕所博物馆,却不愿意认认真真地去建一座厕所,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印度有一本书,叫作《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有关宗教、道德、哲学和法律的汇编之一,传说是由天神之子摩奴制定,里面详细规定了如厕的地点和方法。而摩奴在印度神话中是人类的始祖,他的话必须得听啊!

仅仅是一个法典规定就能让人保守到如此地步?

其实不光如此,还有很多原因导致印度人不愿意修厕所。

最重要的一点是,印度人都很信奉宗教,而在印度的文化里,不仅摩奴祖先规定了各种如厕的规矩,而且人们公认厕所是藏污纳垢、不吉利的地方,进入不洁的地方自己也会被污染,印度教更是认为修厕所是对女神Vishnu的亵渎。

女神Vishnu

同时,经济原因也是一大难题。在印度建一个厕所的成本大约为25000卢比,相当于2500元人民币,这差不多已经是农村一家人半年的开支了。再加上印度是个缺水的国家,印度对很多贫穷地区采取的是政府供水,仅在早上6点至9点供应,在这几个小时要把一天用的水接好保存下来。连喝水都这么麻烦了,哪还能用来冲厕所?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真的要在全国普及厕所,形成系统,那工程特别大!印度目前的排污系统,很多都还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下水道系统还要重新规划和扩建,这个工程量可不是随便说说!

再说,印度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并不觉得露天厕所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方便,更无法察觉于全球的文明环境有多么方便,就得过且过吧!

爷爷、父亲都是这样过的,你以为老天就对你不公?不!以后你就慢慢习惯了……

生活不易,且好好珍惜我们有厕所的日子,节约用水!想要改变环境,就先要改变环境中的人,改变他的意识。于是在1994年,苏拉布国际服务组织的创始人宾德什瓦里·帕塔克决定让印度人民了解现代卫生的观念,接纳并推崇这个概念,可是一味的说教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于是将这个想法付诸于实践,迈开了极为大胆的改革步伐。

创立人:宾德什瓦里·帕塔克(Bindeshwar Pathak)

第一是在全国各地修建公共厕所,让人们在使用中切身地体会到方便;第二是创建了这座人们想都不曾想过的,将私密生活中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厕所”搬进其中的博物馆。这个举措一经实施便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惊叹于其步伐的大胆,尺度的开阔,但对于一个仍有大约3亿妇幼厕无定所的国家来说,这实在是一项生活与精神上的双重福利。

只有意识上的改变,才能真正推动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展馆通过还原厕所最原始的构造和面貌,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改进的痕迹,直到今天厕所早已经走过了最为原始的作用,从作为人们的生理排泄场一路升级为有内涵有文化的生活家居场所。

这里展出着来自阿根廷、卢森堡、科威特以及塞内加尔等世界各地的最特别的厕所和它们背后的构建故事,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日益进步的精神文明。例如,博物馆里收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便壶,超越原始作用尽显华丽的王室厕所,五星级宾馆厕所模型,曾经需要专人背在身后的街头流动厕所,潜艇上微波废物处理装置,甚至还有符合未来时代需求的高能节水厕所等。

作为第一个国际厕所博物馆,实在够新鲜也足够博人眼球。因其展出的主题过于特别,已经成为地标性的旅游景点,为地方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创立意义:

这家博物馆一方面是展出关于厕所的从原始阶段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也同时在厕所的更新升级中体现出人们需求的不断升级、制造商源源不断的智慧,以及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出如何更好地改善当下厕所的性能和品质。苏拉布国际厕所博物馆展室面积并不大,却向人们认真而全面地展示了厕所从诞生一直到今天的变化,从初级的解决生理需求到今天的厕所文化,不只是一场技术迭代的精彩蜕变,更是一场人类精神文明的华丽转身。

厕所博物馆 展品1 《摩奴法典》中的规则

厕所博物馆尽管展品数量不胜枚举,但最明显的还是陈列在大厅的文化展板,这很符合一座博物馆的整体风格。

虽然印度的现代设施在世界发展的脚步中相对滞后,但在古老文化方面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哪怕是厕所文化和礼仪也是十分考究,而这样的论证在印度古代典籍《摩奴法典》中有着明确的佐证,它对如厕礼仪这样规定:“已婚人士如厕前应吟唱一首颂歌,并且:(1)如厕前,应将“圣线”(sacred thread)绕成小圈,并放在右耳上。(2)排便前应用布料将头包住。如果身边没有布料,则应把圣线绕过头顶并垂于左耳。(3)排便时务必保持沉默,白天应该面朝北方,夜间面朝南方。(4)排便时不应该碰到水。(5)排便完后,应用右手持水罐,用左手清洗。”规范下有两条补充:“(1)独身者应比已婚者严格两倍;行瑜伽者应三倍严格;圣人应该四倍严格。(2)这些规范仅适用于白天,夜间清洗频率应减半,旅行期间进一步减半,病人应视能力而行。”

尽管如今看起来规则中免不了些许荒唐和不切实际,但其间也充满严肃和令人尊重的认真态度。印度是名副其实的古国,他们对于现代文明进步接受得较为迟缓,多少也有对古传统的深深敬畏和留恋的原因。

厕所博物馆 展品2 公元2世纪的 “坐便片”

厕所博物馆虽然规模不算恢宏,但各种特异厕所文化呈现眼前,妙趣横生。博物馆中有一个由三片残缺的弧形陶片组合拼接、因为历史久远最终也拼不完整的圆盘形“坐便片”,说明上介绍说是在公元2世纪时从一个尼姑庵中发掘出土的。它的直径80厘米,中间只留了像手掌般大小、直径17厘米的便孔。“坐便片”呈现土陶红色,历经风雨,如今的表面已经斑驳点点,虽然残缺但没有细碎裂开,这也从侧面说明虽然看起来和陶制品相当,让人小心翼翼,但实际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我们今天想象的那般脆弱,可见原始厕所的设计也蕴含着智慧,至少从材质的可用性来看是经过考究的。

厕所博物馆 展品3 多功能的“双坑茅厕”

该博物馆内有一块空地,专门用于一种“双坑茅厕”的展览,一边是蹲位,带有便池和两脚的蹲放处,而另一边则像是两口圆口的下水井。它们如“米奇”头像一样规则地分布着,这样的双坑茅厕作用是使蹲便中的排泄物能够及时地经过管道到达另一个存储坑内。这样一来,一方面,免去清理厕所的眼前麻烦,不用处理这些排泄物,保持着蹲便坑的空间和可用性;另一方面,另一边的坑则经过存储、发酵,成了灌溉的肥料。如此一来,解决了人的内急,也解决了肥料的需缺,这样的厕所在印度农村非常实用,一举两得。当人们知道这样的厕所极具好处之后,截至今天,印度农村已经修建了约150万座双坑茅厕。

厕所博物馆 展品4 欧洲的美感夜壶

当厕所发展到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追求美感与实用,于是产生了极具欧洲风格的夜壶。这些夜壶的特点是告别原始赤裸裸的方便器具,在解决身体排泄的基础作用上,格外强调视觉美感。于是,中世纪的欧洲人就开始将大多数的夜壶伪装成沙发椅、木质椅,各种独具匠心的造型甚至还有装饰罩作为掩饰。

这些看似“多此一举”的装饰正是人们精神文明的标志,当精神文明在平地逐渐拔起了高度,人们便不再满足于实用型,开始追求功能型,直到过渡至“功能+美感”集于一身,正是这些不断向上的索引力推动着人类从原始时代不断向前快速行进。

厕所博物馆 展品5 缓解如厕“秘籍”

从古至今,人的“三急“是何等大事也耽误不得的。这个注定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尴尬经历也许人人都亲身经历过,虽然现代厕所修建得越来越有文化内涵甚至变得有趣味性,但对于随时随地可能到来的“内急”还是存在空白点,也曾有一系列尴尬视频公布在网络平台,面对大庭广众,人们控制不住内急,索性就地解决,这种场面的尴尬指数几乎冲破了人的道德底线,令人不敢直视,却无可奈何。

在博物馆内陈列展出的不仅有厕所便器的一路发展,还有关于如厕的“应急秘籍”,可谓足够体贴与完善。展品中有一块如厕“秘籍”展板。

如果恰巧人在户外时身体突然给出信号,但令人尴尬和着急的是附近却没有厕所,或者在这个身体本能的“自然召唤”时,偏偏没有厕纸,那么这时如何缓解这种迫在眉睫的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用任何一种钝物,类似于笔、棍甚至是手指等能用得上力气的“工具”,用力压在手掌中心,按照展图的方向重复按压式移刮三到四次,这种迫在眉睫的“身体信号”就会神奇地缓解许多,从而给你延迟一定的时间去做好准备工作。

厕所博物馆 展品6 “露天排便,社会诅咒”

如此奇特的厕所博物馆设立在印度,自然是这个国度更加需要这样一所博物馆,与其说它表面上看是陈列厕所的一路发展和进步,不如说创立者是在用心良苦地“托物言志”,召唤印度人民看到厕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的更新换代,促使印度对于生活卫生有更高要求与追求,让人们觉得文明如厕并不是一件遥远和不必要的事情。所以,展出的是厕所,传递的仍然是文化,思想的改变才能推动生活的改变,于是博物馆也重在文化教育,比如其中有一幅展图,上面写道:“露天排便,社会诅咒。”

很显然,随着全世界逐渐迈入现代文明的门槛时,印度显然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所崇尚的舒适得近乎于原始的方式在近现代文明中、在本国的进步人群中、在世界前进脚步中,俨然成了这个国家落后的象征,甚至一度被诟病为现代文明的疾患,这种原始的方式在当年没有错,但在大家都在前进改善的时候,仍旧执拗于原始方式的思想开始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批判。

印度作家V.S.奈保尔无奈于这种落后的原始方式还赤裸裸地行进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他在书中对印度人清晨在河岸上蹲成一排大解的景象这样露骨地描述:“在果阿,清晨时分,你也许会想出门走一走,沿着曼杜威河畔的回栏大道散散步。往下一瞧,你却看到距离路面六尺的水边,蹲着长长一排人影,乍看起来,就像一丛丛被冲刷到岸边的海草似的。在这一点上,果阿的居民和古罗马帝国的公民看法一致:解大便是一种社交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时,他们得蹲在一块儿,边拉边聊天。”

可是很显然,有一部分人,他们非常想改变,改变自己、改变现象,乃至于改变印度整个国家。于是博物馆里不只出现了展品,还出现了文化;不只有远古的静态文明,还有着现代思想的渗透教育。

➲知识型演说

关于印度,你知道多少?

1.印度文明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已存在数千年。这个神奇的国度成功地保持了几乎完整的文化血脉,要知道,许多其他类似的文明或文化已经完全从地球表面消失或面目全非了。

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时也很平和,既不对外扩张,也能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印度虽然在历史上曾遭受多次殖民统治,推崇了新的殖民文化,但每个统治者走后,印度又恢复印度教传统。比如,伊斯兰文化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的冲击,同化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片土地,却仍然没能撼动印度主体文化。

(啊,他们走了,我们继续高举印度文化大旗!)

2.很多去印度旅游的人会非常不习惯印度的生活习俗,觉得那里不安全,环境很脏,对女性很不友好等,但是当你驻足在印度街头,你又会发现即便是街头跟你要钱的乞丐,都拥有一种优雅的气质,特别是女性,还散发出一种神秘的异域气息。他们大多数人把宗教和家庭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就算很贫穷,也全身洋溢着幸福感,这和其他很多国家都不同。

3.印度人很善于吸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影子。你能看到印度妇女们靠着父母和丈夫生活在面纱之下,也能看到她们领导着大型公司,甚至当上总理;你能看到有些人在出生、结婚和死亡仪式上严格遵循着古老的仪式,也能看到他们去法院结婚领证。如果你遵循所有的传统,你会受到尊重;如果你打破了所有的传统,你也会受到尊重。

4.印度大约有22种官方语言,还有几千种非官方语言,它们在文字、语言、语法等各领域意义不同。

印度的每个邦都有自己的身份、文化、传统。

印度人在婚礼上特别奢华,到了“挥霍无度”的地步。

印度人非常重视家庭纽带和价值观,以至于有时会发生荣誉谋杀这种事情。

(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印度人最热衷的职业是医生和工程师。

印度人崇拜世间万物,一年四季都有节日和庆典,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