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虎妈战歌》有思考
几年前,一场关于中西方教育模式的论战兴起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世界,争论的导火索是一本名为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妈战歌》)的畅销书。该书作者美籍华裔女教授蔡美儿,以自传式回忆录讲述其如何严格教导两个女儿,并称以强迫为特点的中国传统管教方式远胜西方的散放式教育。一石激起千层浪,《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各大媒体竞相予以专题报道,讨论的话题亦超越中美教育模式和文化差异范畴,被提升到国家竞争层面。
抛开这场争论不说,美国人关注中国家文化却是事实。家庭教育和家文化问题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来说都是国家战略问题,然而相当多的人却把它看作上不了台面的“小儿科”学问,以致于造成了孩子教育的尴尬和难堪,影响了杰出人才的培养。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智慧不仅值得中国人发掘和研究,也能满足西方国家的需求。如何把家文化与人生发展的智慧结合起来,并在中西方家文化交融中创造出适宜杰出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成为各个国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虎妈战歌》的主人公蔡美儿有两个女儿——索菲娅和露露,图书出版时,姐姐17岁,妹妹13岁。从跨进学校大门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她们就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姐妹俩差不多从3岁开始练琴。姐姐索菲娅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世界音乐的圣殿——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大厅;妹妹露露12岁就坐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头把交椅。在大众面前,她们的举手投足更是彬彬有礼、可爱迷人,被羡慕不已的美国妈妈看作孩子们的楷模。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将目光投向国外,寻求和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开始反思甚至摈弃中国传统的养育思想之时,蔡美儿——这个“中国式妈妈”获得“美国式成功”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作为孩子的母亲,蔡美儿给孩子做了十条规定:不准夜不归宿;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有科目低于A;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西式教育在意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感受,让孩子自由成长,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但也直接造成孩子沉迷吃喝玩乐、不勤奋、遇到问题退缩等种种问题。相反,蔡美儿的理念是“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她似乎和现代众多中国家长一样,认为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全优生”是基本要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于是才有了她的家庭教育思路和方法。
这种严格管教的思路和方法不仅引起了崇尚人权的西方国家质疑,也引起了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们的质疑。难道这种被质疑的家庭教育思路和方法能造就优秀的孩子?教育真的这么简单吗?蔡美儿严管出英才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其实,虎妈教子的话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激烈的争论反映的是一种对教育的焦虑。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竞争迅速加剧,催生了他们担心社会经济地位下滑的普遍焦虑。
在国家层面上,美国的全球地位正在面临众多“亚洲虎”崛起的挑战。正如《纽约客》评论:“亚洲虎经济”是《虎妈战歌》一书畅销的背景。
显然,《虎妈战歌》的争论并非是何种思路和方法能把孩子教育成功的问题,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绝不是复制某种方法就可以奏效的。
一个孩子实现成功发展,我们无法否认遗传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华裔+犹太=美国”的家庭中,蔡美儿的女儿索菲娅18个月就认识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简写本并开始学习弹钢琴。从索菲娅呱呱落地起,她就显示出极为理性的禀赋和特别专注的能力,而这些品质得益于她的父母。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索菲娅总是乖乖地入睡,整个夜晚都不吵不闹;偶尔啼哭,也有着格外明确的目的。蔡美儿的另一个女儿露露当然也很有天赋,只不过她和姐姐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显示了更多的逆反行为。而蔡美儿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也太多地彰显着遗传因素的作用。只不过这种遗传不单纯是生理遗传,而是包括生理遗传在内的心理和文化层面的遗传。
蔡美儿本人就是在严格管教中成长起来的人,其父亲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科学家,母亲曾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圣托马斯大学,并获得了化学工程学位。他们对蔡美儿及其姐妹要求非常严。每天放学之后蔡美儿与三个姐妹都要回家读数学、练钢琴,不可以去玩。正是这种严格的管教,让她有了美好的未来,因此,在感谢父母爱之严的同时,她也把这种严中有爱的管教带给了自己的孩子。这才有了她自己孩子的成功。
蔡美儿的女儿索菲娅和露露实际上是生存在一个老少几代人创建的书香家庭环境之中,这种家族的家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而由蔡美儿与其犹太人丈夫结合造就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文化氛围,也是孩子走向杰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不仅享受着父母家族智慧文化遗传的基因,而且也享受着其父母互动交流、讨论争论的智慧要素。孩子父亲开放的思维,引导孩子融入大自然环境中的情趣和情感,不能不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激励源。也就是说,孩子的优秀与杰出,绝不能仅仅归于一位母亲的某种思路和具体方法。
在蔡美儿家族里,有一位直系的先祖蔡武能在朝廷做天文学家,他也是个哲学家和诗人。1644年,明朝面临着清军入关的危境。因为技艺全面、学识渊博,蔡武能被皇帝御封为朝廷的兵部重臣。家族中最珍视的传家之宝,是由蔡武能手书的长达2 000页的专著,该书阐述了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作《易经》。
蔡美儿的姥爷也曾是一位儒雅、慈祥的教书匠,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放下教鞭去卖大米。她的爷爷经营鱼酱的生意,是个好脾气的商人。奶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做塑料制品的买卖,赚了许多钱,然后,她把盈余都换成了金条和钻石。变得富有之后,她在马尼拉最具声望的社区买了座豪宅。蔡美儿的父亲对移民美国总是充满向往,颇有数学天分、酷爱天文学和哲学的他,对在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生意场上周旋的家族生意深恶痛绝,本能地反抗家人为他做出的每个安排。甚至在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就拼命地寻找去美国的机会。后来,马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学院批准了他的入学申请,他终于“梦想成真”。
尽管蔡美儿“家长强权”的管教方法有争议,然而其家庭的文化背景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家文化的智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