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 信道“起点+长度”调度方法的提出
如5.1.3节所述,在5G NR Study Item引入比时隙更小的Mini-slot时域调度颗粒度,但如何实现基于Mini-slot的灵活时域调度,依赖具体的系统设计。
一种比较保守的建议是沿用LTE sTTI(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短发送时间间隔)类似的设计,即将一个slot分割成几个小的Mini-slot。如图5-18所示,可以将一个时隙划分为4个Mini-slot,如依次包含4个、3个、3个、4个符号,然后基于Mini-slot进行资源分配,如PDSCH 1包含第一个时隙的Mini-slot 0,PDSCH 2包含第一个时隙的Mini-slot 2和Mini-slot 3,PDSCH 3包含第二个时隙的Mini-slot 1、Mini-slot 2和Mini-slot 3。这种方案只是通过较小的Mini-slot长度,减小了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发送时间间隔),但并没有实现Mini-slot的长度和时域位置的任意灵活性,无法随时开始传输数据,这是一种不彻底的创新。
图5-18 类似sTTI的Mini-slot结构
另一种方案基于更彻底的创新思想,即设计一种在时域上“浮动”(Floating)的信道结构,一个信道在时域上从任意位置起始、到任意位置终止,如图5-19所示,信道就像一个长度可变的船,可以在时间轴上随意浮动。
图5-19 “浮动”式的Mini-slot结构
当然这种“浮动”信道是一种理想化的技术概念,多大程度实现这种“浮动”,具体如何实现这种“浮动”,取决于是否能找到一种现实的系统设计,包括设备软硬件是否能实现如此灵活的操作,信令系统是否能有效指示如此灵活的资源分配。
“浮动”信道需要如图5-18所示的固定Mini-slot网格更细的资源分配颗粒度,即直接用OFDM符号作为资源分配单位。3GPP首先引入了这种“符号级调度”的设计思想[7],比如指示信道的“起始符号+长度(即符号数量)”(如图5-19所示)或指示信道的“起始符号+终止符号”。理论上,这种“符号级调度”可以为信道分配一个任意长度、任意位置的时域资源,其功能不仅超出了LTE的“时隙级调度”,也已经超越了早期的Mini-slot概念,因此也就不需要再使用Mini-slot这一概念,NR R15标准中也没有使用这个概念。在R16 URLLC标准中,为了在一个时隙内传输多个用于HARQ-ACK反馈的PUCCH且简化多个PUCCH之间的冲突解决问题,又引入了和Mini-slot相似的Sub-slot(子时隙)概念,我们将在第15章中具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