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斗争。母亲在干什么?上野千鹤子呢?
田房 请问,大学斗争究竟做了些什么啊?
上野 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但是太难回答了(笑)。一开始,学生们眼前是“大学当局”这个明确的敌人,学生们提出的要求也很具体,比如“撤销对学生的不正确处分”“停止调高讲课费”。后来渐渐加入了“自我否定”“对生产性原理的批判”这些课题,使得运动渐渐抽象化,目标变得模糊不清。再到后来,就变成了“革命”。
田房 原来如此!
上野 运动一旦开始,就很容易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断激化,不断突进,最后变得越来越难控制,停也停不下来,谁也阻止不了。大学斗争也是一场错失了平息时机的运动。当时大学与学生团体进行了多方交涉,一般学生运动领袖事先与大学当局商谈的行为被称为“顶层交涉”,主要决定到什么程度为止,在什么情况下收手。
田房 像职业摔跤那样吗?
上野 没错没错!工会与企业的交涉也一样。如果不事先设定一个范围,就很容易失控。再加上大学老师基本都是中年以上的老男人,万一血压飙升到190,那可是会要人命的(笑)。所以这里要有一个大人的自觉,不要逼人太甚。
田房 可当时不是有人扔燃烧弹吗?
上野 所以说,一旦失控,情况就会变成那样。看见有人扔了个燃烧弹,所有人就会想:“哦!我们也得这么干!”结果变得越来越激进。到最后,也会留下许多悔恨。万一被问到“你到底想要什么?”,反倒很难回答。
田房 这就是所谓集体意识的变化吗?
上野 也算是吧。真要细致分析那个时代,可能非常困难。小熊英二干脆说那是婴儿潮世代的“自我寻觅”(笑)。为了寻找自我而破坏大学,让自己和同伴都遍体鳞伤,这么说也太过于笼统了……
田房 原来是这样啊。我很难想象自己的母亲竟是那个时代的学生。
上野 你母亲是大学学历吗?
田房 是女子短大。
上野 当时的大学升学率为13%左右。男性升学率20%,女性升学率5%。
田房 只有5%?!
上野 所以双方都是大学学历的夫妻特别稀有。
田房 不过以前可能真的是那样。“那谁谁的妈妈和爸爸都是某某大学的”这种事都能变成传闻,给人感觉“好厉害!”。
上野 因为她们只占同龄人口的5%啊。
田房 原来这么少啊。
上野 因为当时大学数量比现在少,而且是升学率低、孩子数量多的时代,因此大学生夫妻格外罕见。由此可见大学生真的很少。学生运动的参与者及支持者只占大学生的两成左右,因此也不是每个人都参与了大学斗争。约有两成参加,两成支持,剩下的六成都是中立派。要是学校被占领了,那些人就出去打工,或是出门旅行(笑)。
田房 “好棒,放假了!”这样吗?
上野 对对对。你母亲应该属于中立派,就是被别人麻烦到的人(笑)。
田房 被别人麻烦……也很难说啊(笑)。我从来没听她提起过那种事,可能我母亲一点兴趣都没有吧。我只知道她参加过夏威夷俱乐部,甚至很难想象三岛由纪夫其实是我母亲那一代人。
出处:2019年度《学校基本调查》年次统计
上野 多数派的人大部分都这样,无论哪个时代都如此。不过,如果要了解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他在什么时代,经历过什么事情。首都圈和地方的大学斗争存在温差,而我当时身在京都,所以感受到的氛围跟东京不太一样。那时的学生坐不起新干线,也有人专门乘夜行火车到东京来参加游行(笑)。
田房 就是为了参加游行?
上野 没错,专门为了这个过来(笑)。不过他们都是少数派,更何况你母亲念的还是女子短大,对吧?那她那边的气氛应该更平和了。御茶水女大和津田塾大学都有男生混进去组织活动,尤其是御茶水女大那边,搞得特别激烈。
田房 是混进去加入大学里的组织吗?
上野 没错,还动员那里的党派,传授游行和集会的方法,帮忙制作标语牌(笑)。
田房 活动爆发的契机是什么呢?
上野 活动开始于1967年前后,一开始是医学部斗争,后来快速扩散的背景是越南战争。当时美军是从日本基地出发轰炸越南北部的。美军有个很严格的制度,士兵只要在战场待上几个星期,就能获得一个星期假期,防止过度疲劳。那些休假的美军都会回到日本,于是美军基地周围就会聚集很多日本女性。现在可能很难想象,但那可是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时代啊。
田房 哇,好夸张!
上野 所以那些拿着几百美元军饷的G.I. 就能靠着手上的钞票为所欲为。说是G.I.,其实年龄跟当时的大学生差不多。村上龙在《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里就描述了当时美军与日本大学生的吸毒和性爱场景。我在美国碰到过曾经驻扎在日本基地的老兵,他还很害羞地说:“日本真好,日本女人真好。”真是想起来就生气。不过后来汇率变成1美元兑换100日元,再后来变成70日元,然后山田咏美这种供养G.I.、倒贴G.I.的日本女人就出现了(笑)。
田房 哦哦哦!
上野 基地问题和越南战争都不是跟他们完全无关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都兴起了反战运动,而大学斗争正好在那个背景下兴起,因此在日本也有同样的运动。那时的日本学生认为,自己也被迫支持了越南战争。现在应该很难想象,总之每个人在当时的经历都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