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卓越成绩,都是中国共产党倾听时代声音、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基于特定时代问题作出正确抉择的结果。
今天,时代的声音是什么?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刘云山同志在《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文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重承诺,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社科理论界要把中国梦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深入阐释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深入阐释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深入阐释中国梦的文化底蕴,……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文化条件。”刘奇葆同志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理论支持》一文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要把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作为首要任务,……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学术界围绕“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历史文化基础、重大意义、与美国梦的异同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学理支撑。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对“中国梦”进行宏观解读,从某个学科出发的研究很少,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进行解读的更少。
这本书是一部充满时代感的著作。它没有拘泥于具体事物细枝末节的描绘,而是重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思想为依据和原则,以中国梦经济目标为主线,围绕“中国梦经济目标是什么、发展历程与展望、实践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这项研究不仅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而且具有思想引领价值、政策导向价值、国民凝聚价值。
这本书观点鲜明,明确指出:第一,经济增速变化的原因是经济规律与经济政策(人的主观能动性)双重作用的结果。第二,中国梦经济目标是由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前列高收入国家之一、由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按汇率计算,在贴近实际的假设条件下,2069年前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前列高收入国家之一、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在逐步实现中国梦经济目标过程中,中国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加显著的贡献。第三,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指标包含客观标准(经济状况、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环境、人口素质)和主观标准(主观幸福感)。
本书思路清晰,以“中国梦经济目标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为逻辑理路,分别阐述了以下几个阶段:1840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为世界文明和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1840—1949年,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由独立完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820年的32.9%下降到1950年的4.5%,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820年的600国际元下降到1950年的439国际元,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820年的90%下降到1950年的21%;1949—1978年,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78—2014年,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人民积极性明显提高,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从2015年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实现,中国将成为世界前列高收入国家之一、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作为奋斗目标。
本书措施具体,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经济目标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目前,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依据我的研究,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国民经济已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准中心”地位,“在70年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础上应继续谦虚谨慎、稳中有进地巩固和扩大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争取在2035年左右进入中心国家行列;然后到本世纪中叶,争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顶级中心国家,以便有力促进被国际组织广泛认同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1)
但是,这些现阶段成就并非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而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提供了历史依据、实践经验和物质基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中国经济面临国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国内经济发展短板等问题,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需要各级干部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的根本经济制度,面向国际、立足国内,科学运用经济发展规律,准确研判经济发展趋势,积极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和新变化,在扩大总需求和加强总供给两方面同时发力,以圆满实现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梦经济目标!
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学部委员
程恩富
2019年10月
(1) 翟婵,程恩富。中国正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准中心”地位——确立“中心—准中心—半外围—外围”新理论[J].上海经济研究,2019(1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