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
(一)中国梦的内涵
1.历史纵向的角度
有论述认为,中国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明的传承,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可以说,中国梦不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而且体现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如辛向阳在《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一文中指出,中国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密切相关的。(4)陆卫明、赵述颖在《“中国梦”解析:历史到现实》一文中指出,中国梦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现实依据。中国梦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诉求,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5)冯国权、任立亚在《美丽中国梦》一书中指出,中国梦是对昨天的缅怀、今天的肯定、未来的承诺。(6)
2.中外横向的角度
有研究认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如谭扬芳在《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紧密相连》一文中指出,中国梦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加强世界合作、倡导世界共赢的梦。(7)
3.个体与群体的角度
有论述认为,“中国梦”既是中国人共同命运中感情、力量的表达,又是普通人希望、追求的表达。这样的中国梦,折射出了每一个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个人、民族与国家的梦想“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如陈晋在《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学习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一文中指出,从根本上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发展、人民幸福安康。(8)辛鸣在《“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一文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国家实力更强大、人民生活更殷实、世界贡献更杰出。(9)
4.多维视角
有研究认为,中国梦意义重大、内涵丰富,需要对其进行多维透视。如孙来斌、刘近在《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梦”多维透视》一文中,从东西、今昔、群体与个体等多维视角对“中国梦”分别进行了比较。(10)温新荣在《中国梦的历史嬗变及理论解读》一文中,从静态、动态、比较、过程、结果等视角对“中国梦”进行了解读。(11)刘冠军等在《“中国梦”的多维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一个研究框架》一文中,从哲学、经济、文化、历史、公平正义、生态、世界、心理学等维度对中国梦进行了审视。(12)
5.民生角度
有研究认为,中国梦是以人民为本的梦,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如周天勇在《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一书中,从成为城里人、安居乐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优美、家庭平安、精神生活等涉及民生福祉的角度论述了中国梦。(13)伍景玉、梁超在《中国梦实现路径》一书中,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食品安全六大民生热点问题出发诠释了中国梦。(14)冷溶在《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一文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其实就是实现中国老百姓的梦。(15)侯为民在《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三个维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七十四》一文中认为,中国梦内涵有民生改善的目标。(16)
6.比较视角
有研究主要从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区别出发,对中国梦内涵进行了解读。①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比较。有研究普遍认为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差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发展前景上,美国梦“夕阳西下”,中国梦“旭日东升”。例如,张维为在《美国梦的困境与中国梦的前景》一文中认为,美国梦一路下滑,中国梦一路高昂;美国梦日渐式微,中国梦蓬勃向上。(17)朱继东在《“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一文中指出,美国梦正变得虚无缥缈,中国梦正开辟人类美好未来。(18)第二,价值取向上,中国梦是集体主义,美国梦是个人主义。例如,柴尚金在《中国梦与中国精神》一文中指出,中国梦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美国梦体现了西方的价值观。(19)曹显明在《“中国梦”的价值理念解读——以与美国梦的比较为视角》一文中指出,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统一,美国梦是寡头垄断富裕与广大无产阶级贫困的统一。(20)公茂虹在《解读中国梦:一个古老民族的百年梦想》一书中指出: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是集体主义,美国梦的核心价值是个人主义。(21)第三,实现主体、内涵、目标等方面存在不同。华倩在《“中国梦”的价值提炼与国际意蕴》一文中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在基本内涵、实现主体、终极目标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22)陈瑶在《解析美国梦及其与中国梦的异同》一文中指出,中国梦和美国梦在文化背景、孕育土壤、本质内涵、性质定位、价值标准、目标指向、路径选择、发展前景、对外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23)②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比较。在发展模式上,有研究认为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具有显著的区别。例如,吴海江、杜彦君在《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一文中认为,美国梦“是一种无法让人们普遍享有的梦想”;欧洲梦“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中国梦“既具有在发展阶段、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理念上的特殊性,又是一种彰显包容性精神的新型现代化文明模式”。(24)
7.学科视角
有研究主要从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对中国梦内涵进行了解读。①经济学视角。例如,程恩富在《习近平的十大经济战略思想》一文中阐述“中国梦中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时指出:“经济发展战略作为对未来的设想,首先要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的步骤。中国梦的现阶段具体指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25)谢地、谢斯儒在《中国梦的经济学解析》一文中指出,经济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石。(26)张幼文、黄仁伟在《中国国际地位报告2014》一书中指出,“中国梦”实质是“经济超强梦”。(27)杨静等在《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书中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筑牢“中国梦”的五大着力点。(28)辛向阳在《“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一文中指出,到205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占世界的30%以上。(29)②哲学角度。例如,傅艳蕾在《个体与整体之辩:“中国梦”的当代哲学意蕴》一文中指出,当代的“中国梦”蕴藏着“个体与整体”这个古老的哲学主题。(30)③伦理学视角。例如,郭良婧、郭广银在《“中国梦”的伦理意蕴、表征及构建路径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梦”蕴含了伦理意蕴方面的深刻内涵。(31)
综上可知,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梦内涵进行了解读,涉及历史纵向、中外横向、个体与群体、多维视角、民生视角、比较视角、学科视角等多个方面多个学科。虽然解读视角不同,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一致的,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通俗的表达,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位一体”的梦,是历史、现实、未来“三位一体”的梦,是中国梦与世界人民梦互动的梦。
(二)中国梦的特征与价值
1.中国梦的特征
有研究认为,中国梦源于中国,属于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例如,曹显明在《“中国梦”的价值理念解读——以与美国梦的比较为视角》一文中指出,“中国梦”具有阶段性、丰富性、主题性、开放性、人民性五大特征。(32)韩振峰在《简论“中国梦”的十个鲜明特征》一文中指出,“中国梦”具有整体性、时代性、科学性、导向性、人民性、共享性、历史性、现实性、发展性、实践性等特征。(33)张幼文在《中国梦的国际内涵与世界意义》一文中指出,中国梦具有和平性、共享性、和谐性、包容性等国际特征。(34)
2.中国梦的价值
有研究认为,中国梦的产生,是理论诉求和实践呼唤双重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世界价值、理论价值、目标指引等。①历史价值。例如,李捷在《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一文中指出,中国梦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不懈奋斗的历史主线。(35)李抒望在《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一文中指出,中国梦既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又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宏伟愿景。(36)②时代价值。例如,刘云山同志在《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文中指出,中国梦顺应了中国的发展大势,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共同心愿,展示了中国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意愿。(37)章忠民在《中国梦: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一文中指出,中国梦是最大公约数,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38)③世界价值。例如,吴建民在《“中国梦”:中国和世界都需要》一文中指出,以让世界听得见、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宣传中国梦,可以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曲解和误解。(39)李源潮在《中国也有一个可以追求的梦》一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既有美国梦又有中国梦,期待世界各国优秀人才来中国寻找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40)④理论价值。例如,朱继东在《“中国梦”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自信》一文中指出,中国梦凸显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价值自信。(41)⑤目标指引。例如,景俊海在《中国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一文中指出,中国梦是激励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指挥棒、奋斗目标。(42)
(三)中国梦实现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认为,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重重艰难险阻。在国内,面临贫富分化、生态恶化等难题。例如,刘戈等在《十问中国梦给梦想多一点时间》一书中指出,中国梦在实现进程中面临艰难险阻:贫富分化、改革触碰既得利益集团、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生态恶化、高房价、僵化的土地制度、人民币国际化、教育、创造力、道德滑坡、权力寻租。(43)在国际,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例如,胡宗山在《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机遇与挑战》一文中指出,中西存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国需要了解国际局势、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44)
(四)中国梦实现的路径
有研究认为,中国梦实现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依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必须依靠“四个全面”,必须具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①在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方面,例如,孙岩在《实现中国梦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析》一文中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动力保证。(45)颜晓峰在《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46)②在依靠中国道路方面,例如,辛鸣在《“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47)佟斐、沈壮海在《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圆梦”的唯一正确道路。(48)章传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一文中指出,历史终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49)侯惠勤、辛向阳在《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基础。(50)③在依靠中国精神方面,例如,祝福恩、谢璐妍在《“三个倡导”助推“中国梦”》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51)谷建国、张春和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和精神依托。(52)④在依靠中国力量方面,例如,刘文嘉在《用中国力量圆中国梦》一文中指出,中国梦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53)王金柱在《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一书中指出,从主体力量方面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因素。(54)⑤在依靠“四个全面”方面,例如,程恩富、刘志明在《“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一文中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顺应当今中国发展形势、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稳步实现中国梦的顶层设计。(55)⑥在依靠“三个自信”方面,例如,李捷在《百年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靠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56)尹世尤、丁亭亭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一文中指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57)
(五)国外梦想的启示
有研究认为,可以借鉴国外梦想发展中国梦。例如,周显信、卞浩瑄在《“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一文中指出,美国梦在美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梦的实现可以借鉴美国梦的优点。(58)
(六)中国学者对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梦的述评
针对国外学者对中国梦的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评述。例如,刘爱武在《国外学术界对中国梦的研究:主要观点、偏见及启示》一文中指出,国际社会对是否存在中国梦、提出中国梦的目的、中国梦的内涵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议,学者在热议中提出的观点,大部分是值得积极肯定的,但也存在部分偏见和误解。(59)项久雨在《国外学者的中国梦研究:意义、问题及启示》一文中指出,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一些学者开始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肯定中国模式和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60)
(七)经济预测
1.经济发展趋势
有研究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由高速进入中高速。例如,陈锡康等在《2014年我国GDP增长速度预测与经济走势分析》一文中指出,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中叶,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2011年为第一阶段,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2032年到21世纪中叶为第三阶段。每一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同。其中,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高速增长,第二阶段的潜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在7%~8%,第三阶段是中速发展阶段,潜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在5%~6%。(61)李成勋在《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可行性分析》一文中指出,未来55年的战略总目标将分阶段实现:1995—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30年为第二阶段,2031—2050年为第三阶段。每一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目标任务不同。其中,第一阶段的基本情况是经济增速8.5%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综合国力上升到世界第4位;第二阶段的基本情况是经济增速6.5%左右,全面实现工业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国力将上升到世界第2位;第三阶段的基本情况是经济增速约为4.5%,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国力将上升到世界第1位。(62)据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其中,2016—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潜在增长率为7.0,2021—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潜在增长率为5.9,2026—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潜在增长率为5.0。(63)
2.人口发展趋势
有研究认为,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人口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例如,《1984年世界发展报告》一书中指出,在前现代社会,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自然增长率非常低;随着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人口过渡进入第一阶段,出生率大致保持不变,死亡率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在第二阶段,出生率仍保持在高水平,死亡率停止进一步下降,人口出现高自然增长率;在第三阶段,出生率大幅下降,下降速度高于死亡率下降幅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64)德国的柯劳思·柯尼希、张泽荣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很低;第二阶段,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急剧下降,增长率处于最大状态;第三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死亡率下降幅度变小,增长率由大变小;第四阶段,人口出生率比较低,死亡率比较低,增长率也很低。(65)综上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发展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迈进。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一)比较视角
国外研究主要从比较的视角研究中国梦,一致认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与美国梦是有区别的。例如,党的十八大前夕,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一文,称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中国梦是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又如,埃菲社报道称,与个人主义色彩的美国梦相对应的是,终于诞生了东方集体主义版本的中国梦。
(二)学科视角
1.中国经济复兴
有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不是崛起,不是奇迹,而是复兴。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Angel Gurria在给英国安格斯·麦迪森著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写序时指出,当历史学家回顾历史,他们会发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一个崛起,而是一个复兴。(66)又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中心执行主任Javier Santiso在英国安格斯·麦迪森著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前言中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一个奇迹,而是一个复兴。(67)
2.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有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1位。例如,英国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中指出,2015年前,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占世界GDP的1/4。(6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于2007年指出,2040年,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将降至14%,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将升至40%。(69)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于2009年指出,还有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70)加拿大迪利普·K.达斯在《中国经济的复兴》一书中指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可能比过去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如果不同地区的增长率完全保持不变,到2020年中国就可能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份额。”(71)美国迪内希·德·索萨在《一个国家的自杀:假如美国不存在,世界将会怎样?》一书中指出:“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之一,现在她正处在经济复苏时期,毫无疑问,那将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72)高盛公司的全球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认为,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位列其首,到2014年将会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73)何建武和李善同分三种情况对2006—202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进行了预测,预测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2006—202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加]迪利普·K.达斯。中国经济的复兴[M].吕增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4.
三、多维视角
有研究从多维视角对中国梦进行了阐释。例如,库恩(库恩基金会主席)认为,中国梦可以从国家、个人、历史、全球、对立等层面,进行归类、描述、分析、阐释。(74)
四、功能价值
有研究从功能价值层面对中国梦进行了解读。例如,在《中国梦如何与世界对话?——“中国梦的世界对话”国际研讨会观点摘编》一文中,马丁·雅克(伦敦经济学院LSE亚洲研究中心IDEAS高级客座研究员)认为:中国梦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发展转型,而且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转型,更关系到世界发展转型。罗曼诺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认为,中国梦的提出,给世界带来了新的话语范式,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沟通。韩敏在《第二届“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综述》一文中指出,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国人民而且对世界人民都是有好处的,而且也是完全必要的。(75)
五、实现障碍
有研究从实现阻力方面对中国梦实现进程遇到的难题进行了剖析。例如,新加坡学者黄朝翰、黄彦杰在《实现“中国梦”的障碍》一文中,从“贫富两极分化”角度分析了影响“中国梦”实现的障碍因素。
六、实现途径
有研究从实现路径方面对中国梦实现举措进行了分析。例如,杨·梅利森(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认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国际环境、国际关系,因此,中国应研判国际形势,根据新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总之,现有研究全面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在各个场合的讲话精神,对中国梦的内涵、特征与价值、面临的问题、实现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为本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可贵的借鉴。但仍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研究视角有待拓展,多将中国梦的理论解读局限于经验和现象层面,缺乏相应的学理性、抽象性和深度,特别是没有高度重视“中国梦经济目标”的理论渊源、历史文化基础、实践转化。②“应然”研究多,“实然”研究少。大多研究是停留在文献研究和理念思考之上的“应然”式研究,缺乏以具体实际尤其是当前中国梦经济目标的具体实际为基础的“实然”和“如何”的研究。③研究领域有待拓展。大多研究针对整个领域,很少针对经济领域,更少针对经济目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研究中国梦经济目标和实现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