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本书遵循文献分析(提出研究思路与方向)—理论分析(构建理论分析模型)—战略背景分析(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现状与合作风险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规避思路)—目标分析(提出合作原则、机制、目标、模式)—路径分析(设计合作方向与路径)—政策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研究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问题,分析陕西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现状,梳理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总结其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共生理论构建陕西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共生机制,提出陕西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方向与路径,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本书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以国际产能合作为切入点,分析陕西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目标、机制与路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 绪论。主要分析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提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等。
第2章 文献综述。基于文献收集和梳理,述评国内外学者对国际产能合作的相关研究。首先,对国际产能合作的内涵及相关提法做了总结和概括;其次,梳理了国内现有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意义、动因和思路方面的研究;最后,归纳国际产能合作的机制和路径方面的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研究,并进行述评,讨论了国内学者对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第3章 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五部分内容:一是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两种理论的比较及基于此理论的陕西省国际贸易理论选择,提出陕西外贸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应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实现国际竞争中的竞争优势,“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应加速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升级发展,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战略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二是资源禀赋理论的内涵及基于此理论的陕西省国际贸易理论选择,提出应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陕西特色经济,陕西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加快转型升级,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陕西高质量特色经济。三是共生理论的内涵及基于此理论的陕西省国际贸易理论选择,提出陕西应基于共生理念,积极搭建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充分发挥共生理论的协同效应,发挥陕西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经济合作的兼容性,基于共生效应,陕西产业应充分发挥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兼容性。四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及基于此理论的陕西省国际贸易理论选择,从理论、时代、实践三个维度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内涵,提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体系,以双向开放为根本的共同体思想为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和路径提供理论支撑,是陕西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理论选择。五是基于对上述四种理论的内涵和理论选择分析,提炼构建陕西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理论分析模型,确定本书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第4章 “一带一路”倡议对陕西省对外开放新格局重塑的影响分析。重点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对陕西对外开放新格局重塑的影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内涵。从古丝绸之路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分析,指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范围及定位;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沿海沿边地区与内陆地区均衡发展的需要、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需要、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需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需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等六个方面,分析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及战略意义;从中国与中亚国家五个领域的互联互通,新欧亚大陆桥建设,技术、资源、产业、交通、贸易、文化、旅游等合作三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二是陕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发展战略。分析提出陕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是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全面开放新格局重塑,分析提出陕西的发展战略和思路。三是“一带一路”倡议助推陕西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政策支持、区域交通支持、人才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陕西省外贸经济的影响因素;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枢纽经济建设,核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推进陕西对外开放新格局重塑三个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助推陕西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5章 陕西省外贸经济发展及国际产能合作现状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外贸环境,指出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加快,但面临的风险也在上升,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对外贸易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其次分析了陕西省外贸的发展环境,陕西进出口增速创5年来新高,合同外资与实际外资实现双增长,对外经济平稳增长,旅游产业平稳增长;最后分析了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的现状,陕西省属企业对外合作力度加大,建立了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协同机制,基于陕西能源优势产能合作向更深更广领域推进。
第6章 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陕西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优势与劣势,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陕西省体制机制、陕西省企业面临的风险和融资条件、合作伙伴的具体情形等方面提出了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存在的困难。其次提出了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开放度较低、对外贸易依存度低、国际投资层次低、实际利用外资停留在浅层面、客观因素影响进出口走势、对外经贸结构有待提升、陕西装备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旅游仍需做大做强等。最后从国际因素的不确定、东道国因素的挑战、国内因素的挑战三方面提出了合作中遇到的风险,并分析了产生合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国家面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心态失衡;东道国社会形势恶化,海外投资环境日趋复杂;中国企业应对社会舆论反应能力欠缺,对东道国的了解不够深入。
第7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原则与总体目标模式。本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陕西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基本原则和选择标准。提出以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原则,遵循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遵循综合、有序的系统化协作原则,坚持统筹协调、内外兼顾的合作原则,坚持与国际制度融合的原则,坚持包容并进的开放式合作原则等六个原则。第二,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的共生机制构建。基于共生理论,提出共生目标为构建以产能合作为核心的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一体化组织,并构建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共生机制图,提出建立合理的共生利益分配机制、高效的共生关系协调机制、高效的共生环境优化机制。第三,陕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目标模式,提出其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战略目标为:基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打造陕西制造强省总体战略目标;基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区域布局目标为:基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将陕西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核心区;打造陕西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出产业布局目标为:基于国际产能合作输出推动陕西优势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打造具备完整价值链的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区。第四,陕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目标模式的保障机制。主要从建立国际产能合作制度磋商机制;基于全产业链式项目建设,建立国际产能合作技术沟通机制;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机制;以区域统一货币为工具,建立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支撑机制等四个方面,阐述陕西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目标模式的保障机制构建。
第8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方向与路径设计。本章首先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目标推进的理念,提出陕西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应遵循全球化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和协同联动理念等四个理念。其次,以以对外直接投资为载体,加大陕西与相关地区的产业交流与合作;以贸易发展为依托,深挖“一带一路”地区的市场潜能;以金融配套为契机,提升金融发展对产能合作的服务功效;以陕西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陕西省营商环境;践行“淘汰—优化—升级”的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布局方略;以陕西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为补充,促进互联互通;建立创新型保障机制助推国际产能合作目标模式的实现等七个方面为抓手,提出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的方向。最后,提出陕西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路径:一是陕西省内三大区域协同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二是打造交叉立体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区域布局;三是形成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布局;四是构建陕西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目标模式的保障机制体系。
第9章 陕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政策建议。本章主要在前面章节论证的基础上,对陕西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大与沿线国家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搭建产能合作平台,提升陕西企业“走出去”水平;优化管理机制,加强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合力;推动设立三大组织,加大金融支持国际产能合作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积极防控投资风险,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的风险规避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的良好形象;利用区块链技术拓宽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跨境支付领域;聚焦口岸法制建设及智慧平安口岸建设,优化陕西省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
第10章 主要结论与后续研究。总结全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书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见图1-1。
图1-1 本书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