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0”“〇”和“零”的来源
(一)“0”的源流浅析
大约公元前200年,印度人发明了十进制的数字体系,大约公元7世纪,他们改进了这个体系,引入了“0”。到15世纪,印度阿拉伯数字成为最流行的数字体系。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使用现代的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1]“0”是十进制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0,1,2,3,4,5,6,7,8,9)中一个重要的记数符号。“0”的出现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创造。“0”一直被人们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它的诞生地却是在古代印度。印度的瓜廖尔石碑上有记载无误的“0”。用圆圈表示“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0”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宗教与哲学基础。“0”的梵文名称为Sunya,当时称“零”为“首那”。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0”乘以任何一个数,都使这个数变成“0”。“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正整数、负整数和“0”称为整数。“0”是实数轴线的中心,也是解析几何中笛卡儿坐标轴上的原点。
(二)“〇”的源流浅析
曹先擢(1995)说:《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都没有“〇”,唐武则天造字,其中有“〇”,指星,但未流传下来。类似“〇”的符号我们祖先也早创造出来了。据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第七册)介绍说:“南宋蔡沈的《律吕成书》内,把118098用文字表示为十一万八千□□九十八。这□□即代表空白。画方时一快就变成〇了。大约江南在南宋末,北方在金末元初,数学著述中都出现了〇的符号。”我们要补充指出,这里的□□,表示的是系位结构,□既代表位数又代表系数,与阿拉伯的〇(引者注: 似应为“0”)仅表示位数的空缺,是不同的。[2]
苏金智(2009)说:在记数时,我国古代用□形表示空位,也就是表示“零”的数概念。后来书写符号用“〇”代替方框,文字形式则采用“零”字。“〇”有时也作为文字使用,可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已经作为汉字收入词典中。现在一般是把“零”与大写数目字并列,把“〇”与小写数目字并列。“〇”与“0”从符号产生的历史看是不一样的:“〇”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数字符号,是中国的特产;“0”是阿拉伯数字,是进口的。
(三)“零”的源流浅析
苏金智认为,作为数目字的“零”出现的时间很迟。汉字“零”出现的时间很早,但开始并不表示数概念。甲骨文中就有这个汉字……“零”用来表示数概念大概在元明以后。在记数时,我国古代用□形表示空位,也就是表示“零”的数概念。后来书写符号用“〇”代替方框,文字形式则采用“零”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