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师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写写我心里的话:学生赠言

何杰老师的《国际汉语教师手记》就要付梓了,厚厚的一叠样稿,端在手上,沉甸甸的。读后叫我立即有了不能不写点儿什么的冲动。

何杰老师年轻时就是我的老师。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我是她的“亲学生”,自然就有了“先睹为快”的幸运。

一读,倍觉耳目一新。

这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书,显然是为国际汉语教师而作,可是我作为普通读者,书中的优美的散文让我尽享文学的陶冶。

何老师是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教授。她几十年从教。教学论文连续六次入选国际语言教学会议。她的足迹遍及欧美,真的是桃李满天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她,一位国际汉语教师的随笔,能具专业学术价值。按我们的理解,专业学术著作往往生涩、枯燥。这本书却别具特色,它更像是由数篇精美散文组成的散文集,所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念都是通过散文随笔,用情景交融的画面,有色彩、有情感的文字,生动而自然地表露出来,教学理论用感悟和启示画龙点睛地提炼出来,使人读来亲切,又觉倍受点悟升华。

从事理论研究的语言学家们,一般较少从事文学创作,这大抵是“医不治己”吧。而我那长期从事汉语言研究的何老师,却有着一支“生花妙笔”。她写人物,写谁,就让你感觉谁在你面前,寥寥数笔,入木三分,如雕如塑,呼之欲出;她写风景,方块字勾画出的是最灿烂、最富深意的画卷。画面历历在目,如观其景,如临其境。请看她带她的洋弟子们去西安兵马俑参观,写出的如下文字:

“那由几千名武士集合起的陶塑大军;那由神态各异、姿势各异的士兵、战将组成的方队,栩栩如生、磅礴浩大。你可以听到他们的撼天震地的呐喊;可以听到他们踏地‘唰唰’的脚步声;挟带兵器铿锵的碰撞声。你可以感到他们的喘息;他们气冲天宇的豪情壮志;他们无坚不摧的意志。你真可以看见:前秦‘带甲百余万,车万乘,骑万匹’驰骋疆场,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壮举。你真可以看见,那打开的历史书页上,昔日征战的辉煌。”这样的文字,是不是有“力透纸背”的感觉呀?

何老师刻苦又好学,从不停止自己的学习。退休至今也没有停止工作,笔耕不辍:为青年开专栏,为同行献上经验之作。她极强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一直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叫我也奋斗不已。

她多次出国教学讲学交流学术,对国际汉语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她就是这样一边教学,一边总结。她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体会——不单单教授知识和方法,而且教了人心。她用自己最诚实的热忱和真心对待学生,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走进学生心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和不同国家的学生心贴心,通过语言教学进行情感的交流。这些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而是课上、课下、宿舍、旅途全方位的教学,那需要她倾注全部心血。

那个刺猬一样的“德国鬼子”魏爱夏(谐音:为了爱华夏)被老师的真心征服了,留下了这样的字条:

“何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知道你一直关心我,至今我都在感动之中。”

那个一脸“不屑一听”,要不就是“嗤之以鼻”表情的意大利学生凡玛朵,在和老师分别时“紧紧地紧紧地拥抱我,我甚至感觉到她的体温。她咬着嘴唇,强忍着眼泪塞给我一个纸包。坐定,打开纸包,一张小纸条烫着我的心:‘老师你是真心。I love you!’”

要说这句话的,一定还有很多,其中就有我。

至今记得,那还是在“知识无用”的时代,学农劳动。我的何老师在苇塘边、土炕上坚持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如何搜集、整理素材,怎样写调查报告。这样做显然与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我们为老师捏着一把汗,老师却来安慰我们:“不怕,我爱你们,你们都是我的掌上明珠,你们是希望。”

这就是我的何老师。满腔的激情,满腔的爱。

她爱学生。爱我们的优点,也包容我们的个性和幼稚。她坚持叫我们长知识,走成才之路。

她爱汉语,她说“汉语言有着特殊的魅力。越研究,越会感受那里深蕴的瑰丽和新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至今充满活力,像在豆蔻年华。”

她爱自己的祖国,从洋弟子的眼里,她领悟到:“一个从没照过镜子的人,一下看到从各个角度端来的镜子。这就是我伟大的祖国!这就是让我心海翻腾,有着期待,有着遗憾,又引我自豪的同胞!这就是我依天提笔,大地为纸,也书不尽写不完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我和我的学生一样,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一切的。”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变革,汉语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让更多的国际友人真正了解中国,对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必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还是想用老师的话来诠释汉语教学这个职业:“我们汉语教师是文化殿堂的天使,是消除隔阂的勇士,是语言大桥的建造者。为这份美好做点儿奉献,我们的人生就充满意义。有一天,当人们真的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回望无奈的历史,会沉下浮躁的心。当人们从无休的欲望和征战中,停下疲惫的脚步;当人们从冷酷无情的金钱世界,幡然转身,用爱建起心与心的通道。那时世界将变得多么清醇、美好!”

老师写得多好!读一读这本书吧,对于从事任何学科教学的教师,都会有雪中送炭之功,对于一般读者,也会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学享受,给你工作、生活的启迪。对于八零后、九零后更有开阔眼界之作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至今都觉得我是何老师双手捧着的宝。她总是领我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向上。我也终于不负老师重望,成了一个有所作为的“家”。

能遇上何老师这样的老师,是一生所幸。我实在忍不住为此书,写上几句我心里的话。

孙志敏

2018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