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装在方盒里,可乐却装在圆瓶里卖——成本效益原则
当你走进一家超市时,一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软饮料,不管是矿泉水、可乐,还是果汁、椰汁,都装在圆柱形的玻璃瓶或铝罐内售卖。可是牛奶总是被放在方形的盒子里出售。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用经济学家的思维去分析这种现象,我们就能很快抓住问题的关键了。原来这种包装与包装的区别依据的还是成本效益原则,也就说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所费和所得进行比较,使成本与收益能够达到最优的组合,以求谋取更多的盈利。
就像商家在制作饮料包装的时候,会考虑到储存成本的问题。方形的容器可以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要比圆形容器更能节约空间,而且牛奶又要放在冰柜里保存,比普通的开放式货架成本更高,所以牛奶放在方盒子出售成本较低。那么,其他饮料为什么放在圆瓶里卖呢?原来人们往往会拿起瓶子直接饮用,圆瓶使用起来更加顺手,也方便携带。不仅如此,圆瓶比起方盒子来说,还有不易变形、不易损坏的优点,所以更受消费者的青睐,能够提升销量,增进效益,而且这部分效益远远大于储存时耗费的成本。因此从成本-效益反复衡量,商家就逐渐习惯将牛奶放在方盒里,可乐等饮料放在圆瓶中出售了。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我们可以打开家中的冰箱看一看,就会发现只有冷藏室会亮灯,而冷冻室却不会亮。这种问题也可以用成本效益原则来分析,一方面,从收益来看,在冰箱中安装一盏灯,可以让我们平时拿取东西时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从成本看,冷冻室被打开的频率显然大大低于冷藏室,所以为了节约成本,没必要在冷冻室再多安装一盏灯,因此目前这种安装灯的方案就是最为经济、划算的。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在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时候也应当多思考、多衡量,要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对自己来说最为“划算”的方案。
在下面这个案例中,一位大学毕业生就通过成本效益原则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未来发展方案:
夏琪是2016届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她想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不过家人有的建议她出国就读,有的建议她参加工作。
面对这3种选择,夏琪难以抉择。幸好她的父亲帮她做了一个成本效益分析,才让她的思路变得清楚多了。
父亲首先对“出国就读”这个方案进行了分析,从成本来看,出国就读需要花费大量的学费、生活费、签证费等,每年投入至少要20万元人民币。如果夏琪准备在国外深造4年,最少要准备8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而且在国外待的时间久了,可能会与国内发展速度脱节,回国后一时之间可能难以适应;不过如果从收益来看,在国外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开阔视野,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
接下来,父亲又对“留校读研”这个方案进行了分析。同样从成本来看,就读研究生也需要投入学费、生活费等成本,不过要比出国留学低得多,大概每年的花费不会超过2万元人民币。从收益来看,就读研究生能够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大提高,而且拥有高学历后,在人才市场上也会获得更多的优势。
最后,父亲对“马上参加工作”这个方案进行了分析。从成本来看,主要是找工作需要花费一些交通费、通信费、置装费等,金额比较有限,大约不会超过5000元。不过因为受学历限制,可能不太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而且未来的发展可能也会受到学历的限制;从效益来看,尽快参加工作能够及早获得收入,并可以接触社会,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办事能力会提高,人际关系也会拓宽。
通过这样的一番分析后,夏琪权衡得失,认为“出国留学”的成本较大,可能会加重家人的负担;而“立即参加工作”的收益较小,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所以,她最终选择了“留校读研”,认为这是对自己来说最为“经济”的方案。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如果遇到难以抉择的情况,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可以将方案中可能发生的成本和收益一项一项地列举出来,再用数量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对比。如此一来,某个方案是否值得进行就一目了然了。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在分析成本和收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成本既有直接的、有形的成本,又有间接的、无形的成本;效益也有直接的、有形的效益和间接的、无形的效益,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能只考虑有形的成本和收益,却忽略了无形的东西,那样做出的选择就会出现偏颇。因此,只有考虑周详、全面,才能找到最为经济、划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