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测谎的具体思路
《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在一些案件中,嫌疑人会辩称,自己在案发当时的行为是出于正当防卫。
一方面,嫌疑人也许真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实施了正当防卫;另一方面,嫌疑人也可能是在编造正当防卫的情节,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在被害人已经不幸死亡的情况下,事实将变得更加难以判断。
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明确案发当时的真实情况及更加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正当防卫情形,案件承办人会将案件委托到测谎实验室。
我将以一个测谎案例来具体说明,测谎师如何对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进行测谎思路的设计。但是,首先我要强调:
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本身是一个法律问题。测谎不能直接对这个法律问题进行核实。
这一点很重要。
测谎师需要将“是否构成正当防卫”这个法律问题,分解转换为一系列适合测谎的客观化行为。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被测人进行有效的测谎。
下面我构思了一个例子。
嫌疑人是某村的一名村民,被害人是该村的一名村干部。两人之间的关系原本不错,但后来因为一间房的事情产生了矛盾。
案发当晚,嫌疑人独自在家喝酒。借着酒劲儿,嫌疑人拨通了被害人的电话。被害人在电话中回复嫌疑人,让嫌疑人在家等他,稍后他会到嫌疑人家中与他详谈。
十几分钟后,被害人来到了嫌疑人家中。
以下为本案嫌疑人的大致供述:
“我正坐在小板凳上喝酒,然后门被人推开了。我抬头一看,是他(被害人)进来了。于是我指了指对面的小凳子,示意他坐下来。他也没说什么话,走到我对面的小凳子旁边,然后坐下了。我拿了一个小杯子,给他倒了一杯酒,然后我端起酒杯,敬了他一杯酒。他也端起酒杯,把那杯酒喝了。
“我俩又喝了几杯酒,然后就开始聊那间房的事儿。聊着聊着,他火儿就上来了。他就指着我的鼻子骂,骂我不是东西。当时我俩都坐在凳子上,我们之间的那张桌子也很小,他几乎是指着我的鼻尖骂。
“他一边骂我,一边一下子站了起来。他坐的位置的后方是一个灶台。他一回身儿,就把灶台上放着的一把菜刀拿起来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他举起菜刀就朝我砍了过来。
“我赶忙躲闪,他隔着桌子抡着菜刀一直在砍我,砍了总共有三刀吧,都被我闪开了。我当时也急了,他这几刀都是照着我的头砍的,这是想要我的命。这会儿工夫,我看到桌子上有把小刀,那把小刀是我下午切肉时用的,切完肉之后就被我随手放在了桌子上。我也没时间多想,伸手就抓住了那把小刀。然后我就握住那把小刀,一闭眼朝他扎了过去。
“然后我就看到他捂住脖子,手里的菜刀也掉在了地上。他捂着脖子转过身,摇摇晃晃地朝门口走过去。走到接近门口的位置时,他突然趴在了地上,然后再也没有动弹。我吓坏了,哆哆嗦嗦地掏出手机,打电话报了警,然后一直等警察到达。”
鉴于被害人已经死亡,本案出现了死无对证的情况。除此以外,由于案发现场是嫌疑人家中,因此也没有任何的目击证人或监控录像。
这给事实的查明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为了帮助判断这名嫌疑人是否存在正当防卫情形,案件承办人委托测谎师对这名嫌疑人进行测谎。
前文中已经提到,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是个法律问题,所以测谎师首先需要把这个法律问题分解转化成一系列客观化的行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测谎思路的设计。
具体到本案中,测谎师需要对被测人进行核实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案发当时,他(被害人)拿刀了吗?”
如果测谎结果显示嫌疑人的陈述是虚假的,换句话说,案发当时被害人根本没有拿过刀,那就直接表明,所谓正当防卫的情节,很可能是嫌疑人编造的。
如果测谎结果显示嫌疑人的陈述是真实的,换句话说,案发当晚被害人确实拿过刀,那么,接下来的测谎会更加复杂一些。
毕竟,即使被害人在案发当晚确实拿过刀,也会存在许多种不同的情形。
比如,一种可能存在的情形是:
案发当时,嫌疑人持刀扎刺被害人。被害人出于自卫,情急之下拿起灶台上的菜刀试图防卫,但最终还是被嫌疑人扎到了脖子,不幸丧命。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弄清楚案发当时的真实情形,测谎师接下来还需要核实第二个重要问题,那就是:
“案发当时,是他(被害人)先拿的刀吗?”
如果对这一问题的测谎结果表明,嫌疑人的陈述是虚假的,换句话说,案发当时,先拿起刀的其实是嫌疑人,那么,这无疑为案件承办人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
但是,如果对这一问题的测谎结果表明,嫌疑人的陈述是真实的,换句话说,案发当时,确实是被害人先拿的刀,那么,测谎师接下来还需要核实第三个重要问题,那就是:
“案发当时,他(被害人)砍你了吗?”
毕竟,被害人是否拿刀、是否先拿刀,与被害人是否砍嫌疑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按照嫌疑人的辩解,被害人当时手持菜刀朝他头部砍了三刀,均被他躲开。
如果对这一问题的测谎结果表明,嫌疑人的陈述是虚假的,换句话说,案发当时,被害人并没有砍过嫌疑人,那么,这将帮助案件承办人对案件事实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
但是,如果对这一问题的测谎结果表明,嫌疑人的陈述是真实的,换句话说,案发当时,被害人确实持刀砍过嫌疑人,那么,测谎师可以继续对下面这一问题进行核实,以进一步印证对先前问题的测谎结果:
“你拿刀时,他(被害人)在做什么?”
必须说明的是,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突出本书想要强调的重点,我对整个案件的测谎思路做了很大程度的简化处理。
事实上,在测谎实践中,为了从多个角度核实案发当时的真实情况,测谎师会继续对被测人进行一系列的精细测试。
比如,测谎师可以继续向被测人核实下面这个问题:
“他(被害人)倒地后,你碰过那把菜刀吗?”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核实,来排除嫌疑人事后伪装现场的可能性。
再比如,测谎师可以编制这样一套题目,对被测人继续进行发问:
你是在哪里扎的他(被害人),能如实回答吗?
你是在床边扎的他吗?
你是在桌子边扎的他吗?
你是在灶台边扎的他吗?
你是在门口扎的他吗?
你是在屋外扎的他吗?
……
通过使用这套题目对嫌疑人进行测谎,来进一步锁定被害人被扎时所处的具体位置,从而帮助分析本案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