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为保全司法解释》出台的影响
2018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为保全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行为保全司法解释》着眼于知识产权诉讼纠纷中行之有效的禁令措施,对知识产权禁令相关制度进行了更为详尽的界定和解释,为更好地实施知识产权禁令制度、维护权利人合法权利、解决知识产权诉讼周期长、执行难等痛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司法实践中最有力、最常见的禁令措施无疑是诉前禁令,近年来各地法院先后出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著作权领域最典型的莫过于网易云音乐与腾讯一案中申请的禁令。
此次《行为保全司法解释》亮点如下:
1.明确了适用诉前禁令的知识产权纠纷范围,著作权纠纷,包括仲裁案件均列入纠纷范围内;
2.明确知识产权普通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权利人明确授权以自己的名义起诉的,可以单独提出申请;
3.明确管辖法院确定以被申请人住所地为原则,避免因侵权行为地这一连接点的多变性导致管辖不确定问题;
4.询问程序成为原则性规定;
5.明确列举了诉前禁令的审查标准;
6.明确了申请有错误的认定标准(严格责任)。
随着该司法解释的出台,知识产权审判法院的地域之争可能愈演愈烈。以福州中院为例,在高通与苹果专利之争前,福州中院就曾经针对知名闪存供应商美光颁布诉中禁令,立即停止、销售进口十余款Crucial英睿达固态硬盘、内存条及相关芯片,并删除其网站中关于上述产品的宣传广告、购买链接等信息。某种意义上福州中院在适用诉前禁令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是否中国的知识产权诉讼格局也会产生类似美国的地域之分(美国专利审判量最大的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审理的专利侵权案件占全美专利侵权案件半数以上)——知识产权审判法院内部的地域之争,同样也值得权利人关注。
与此同时,公共利益考量尺度有待检验,如福州中院对苹果公司颁布的禁令,涉及苹果公司多款畅销iPhone产品,相关的经销商、上下游产业链、消费者难以计数,如果禁令严格执行则可能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参考美国ITC类似的禁令审查,我国法院对于《行为保全司法解释》中的公共利益考量该如何界定,特别是在司法解释未进行展开论述的前提下,值得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