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叹的地下宝库
透过发掘,曾侯乙墓中共出土随葬品一万五千多件,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六十五件,是迄今发现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青铜礼器主要有镬鼎两件、升鼎九件、饲鼎九件、簋八件、簠四件、大尊缶一对、联座壶一对、冰鉴一对、尊盘一套两件及盥缶四件等。其中,尊盘系用先进的失蜡法铸造,表现出战国时期青铜冶铸业所达到的高超水准。
钟在中国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最初只有三到五枚;到了西周,增加到了九到十三枚;战国时发展成为六十一枚。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等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曾侯乙编钟共六十五枚,其中一枚属于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钟架全长十点七九公尺,高二点七三公尺,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著。六十五枚编钟的总重量达三吨半,重量、体积在编钟中都是罕见的。钟上大多刻有铭文,上层十九枚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著音名;中下层四十五枚钟上不仅标有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了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
墓中还出土了编磬、鼓、瑟、笙、排箫等大量乐器,为考古人员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出土的一件漆木衣箱盖上,还绘有包括青龙、白虎、北斗图形及二十八宿名称的天文图像,说明中国是最早创立二十八宿体系的国家之一。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金盏、金杯、金带钩,及长达四十八公分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是曾侯乙生前奢侈生活的具体写照。许多青铜器上还标有“曾侯乙乍(作持)”之类的铭文,这也为判定墓主提供了证据。
曾侯乙墓还出土了漆器两百二十多件,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为精彩的,而且品类全,器型大,风格古朴,体现了楚文化的神韵。
无独有偶,一九八一年在擂鼓墩二号墓,考古学家又发掘出了一套三十六件编钟。经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编钟为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都相同,其中八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在一号墓出土的钟体大小衔接处,有一处明显的空缺,这一空缺正好由二号墓出土的八件大钟填补。从编钟的音高分析,二号墓出土的二十八件小甬钟与八件大甬钟有别而自成一体,恰好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并使曾侯乙编钟的音域从五个八度扩展到六个多八度。因此,二号墓编钟也被称为是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镈钟除外)合计一百件,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而宏伟的编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