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去国子监摇人
说起军队来那可是老朱的骄傲,而且最骄傲的还不是军队作战有多勇敢杀敌有多勇猛,老朱最骄傲的是养军不用百姓一粒粮食,这可是莫大的功劳。
也就是所谓的卫所制度,军队自给自足,平时为农战事为兵。
朱标当然也知道卫所制度的弊端,这些军户最后混的连百姓乞丐都不如,即便是看过诸多不公的朱标看到这些军户都不由的感到一阵心痛,他们的造反真的是迫不得已,但凡能有一丝活路又何必走上不归路呢。
此事暂且不想,以后肯定还是会继续深化改革的,不过这并不是要紧之事,等个十几二十年再做也不迟。
此时的卫所制度已经实行一年有余,效果良好,反应极佳。
没等老朱询问,朱标便率先开口道:“父皇,我们可以先调遣一卫士兵到扬州去,反正那里地多,不愁没地种”
一卫约有五千约人,设指挥使司为主官,下属还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和小旗。
“到时在安排卫兵们轮流守着周铸他们画鱼鳞册,看谁还敢来找麻烦,直接赋予他们先杀后奏之权,此政还需铁手”
“最重要的是,待周铸他们总结出策画鱼鳞册的经验后,可以写成教案传授出去,以各地卫所为基点全面展开,如此行事,三五年便有望将全国鱼鳞册归于手中”
“好好好”
老朱听完后激动的连声叫好,仿佛眼看着大明即将兴矣,成功近在眼前。
“标儿你就这样安排下去,咱就把这事儿全交给你咯,这也是你亲政的第一步”
朱标点点头,这事儿倒也简单。
随后起身说道:“父皇,儿臣这就去国子监,与周铸等人交咐此事”
“标儿快去,有什么事儿尽管来找咱,咱都给你做主”
良久后。
老朱望着小朱的背影,心中止不住的五味杂粮,标儿那瘦小的肩膀也能替咱扛下一片天了。
还记得第一次将他抱在怀里的时候,身体小小的,全身皱巴巴的黑不溜秋的,跟只小猫小狗似的。
那时候啊,把这小小的身躯抱在怀里时,就感觉抱住了所有,这是上天给咱最好的礼物。
当时咱就发誓,一定要给咱的好大儿一个安稳的舒适的环境,决不能让他受到一点儿伤害。
这转眼间呐,十几年过去了,上一刻还在怀里的小娃娃,下一刻都已经长大成人能帮为父分忧解难了呢。
老朱望着早已消失不见的背影,久久未能回神。
身后的李木半眯着眼睛,谁也不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
......
国子监距离奉天殿不远,没一会儿朱标带着张保来到了国子监。
此时宋濂还在上着课,传授着之乎者也,当然也不全是,毕竟在这里学习的人谁还不知道之乎者也呢,更多的还是对其之乎者也的理解。
宋濂,可谓是当今天底下最具盛名的学士了,也是朱标的老师。
他是个老实人也是个厚道人,真正将仁义之风诚信之风贯彻到底的人,就算是下一刻都要被砍头了,在上一刻却依旧保持着儒生的操守。
所以他是真正值得被尊敬的人,贫穷与富贵都不能改变他的人格,苦难与折磨也不能改变他的品德。
朱标上前拱手道:“学生拜见先生”
“太子殿下?”
很显然,宋濂对朱标的到来很是意外。
在数月前听说皇上已经亲自考校了太子,而且是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校,故而以十三岁的年纪便开始学习政务,参与朝会。
从某一方面来说,太子殿下也是宋濂的骄傲,不枉此生所学知识。
“殿下使不得”
宋濂连忙丢下手中书本扶起朱标说道:“不知殿下今日前来国子监有何要事”
朱标连忙说道:“宋先生,学生这里有些事情可能需要用到国子监的学子”
这话一出,宋濂的反应倒是不大,但周边学生的反应可就大了。
给太子做事,那等于什么,等于是直接可以做官了呀。
大家寒窗苦读历经磨难来到国子监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做官吗。
此时大明新建,很多家境好的并不愿意将自己后辈送入国子监,所以此时来到国子监的基本上都是家世贫寒的人。
如此,其余的学生才会显得激动,但也明白自己身份,不能在这里多言,只能静静听着太子殿下与先生的谈话。
宋濂道:“不知太子殿下有什么样的事情让这里的学生们做,他们都还未能学业有成”
朱标温声道:“先生放心,学生认真评估过,他们足以完成此事”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宋濂也不由得有一丝好奇,究竟是什么事情可以让学生们来做。
宋濂明白,皇上知道,太子应该也知道,这一届的学生都较为平庸,没什么比较出彩的人,今后这一批里能有个人可以做到知府就算是烧高香了。
朱标先将宋老先生扶至一旁,开口缓缓说道:“先生可知鱼鳞册”
随即朱标又看向诸位学生,也问道:“诸位有知道鱼鳞册的也可以大胆说出来嘛”
宋濂一听鱼鳞册当即鼓大了双眼,很明显,作为学识渊博的他肯定是知道这种东西的,只不过太子殿下既然发问了学生,那么自己也就不好再作答了。
而且他还不止知道鱼鳞册,甚至就连鱼鳞册背后的危机也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他很诧异。
太子这是要改革了吗,有史以来,哪一次的改革不是伴随着血雨腥风的。
众人不知宋濂所想,而是纷纷埋头苦想,这鱼鳞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只是很可惜,出身寒门的他们并没有太多接触这些东西的机会。
东说西说的也没能说到点子上,最后还是宋濂来给学生们又上了一课。
讲鱼鳞册究竟是为何物,当然讲的仅仅只有鱼鳞册本身,至于其他的那都是闭口不谈。
宋濂虽然为人端正,但也并不迂腐。
很清楚有些事能说,而有些事说不得。
而此事此策本就不是坏事邪事,所以这并不违背自己的原则。
这些学生虽然不是那么聪明,但绝对不笨,毕竟这里是国子监,基础学识在那儿摆着呢。
所以隐隐约约也都猜到了太子殿下所谓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