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国库即将充裕
片刻后李善长缓缓说道:“皇上,此前是太子殿下就曾嘱咐过胡惟庸税部要重新规划税务制度”
“以有钱的人多交税,没钱的人少交税为主规划新税务政策,目前来看进度不错”
“至于臣对新建税部的看法,臣认为新建税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重新规划税务制度更是当务之急”
“据臣所知,民间有钱豪绅数不胜数,特别是那江南江浙之地,一顿饭能吃到几百两银子的大有人在,家中妻妾奴仆更是数不胜数”
“臣每每想到臣与皇上就为了能为朝廷多省下一些银子而日夜兼劳勤俭节约,心中就不由感到气愤和怒意”
“此言当真?”老朱眉头一皱,这事儿简单不了了。
“千真万确,臣不敢隐瞒陛下”
啪!
老朱一拍桌,他们一个个的日子比咱这皇上都要过得好。
同时又是心中想到,这羽衣规模还是太小了,这样的事情咱竟然都不清楚,小几百号人投出去确实也打不出什么水花来。
一想到王厉山,他娘的,老朱就不由感到一阵头疼。
钱钱钱,这厮都掉进钱眼儿里了。
当然说归说,老朱心里也很清楚,才投进去几十万不到一百万两的银子,他能做成现在这样已经是十分不错了。
“回去告诉胡惟庸,对刚才那一部分人要狠狠的名正言顺的多收税,但凡敢跟朝廷讨价还价还拒不服从的统统以元庭奸细论处”
“反正在明年这个时候我大明国库里必须要有足够支出的钱,没有就拿他胡惟庸是问”
老朱怒气十足,真当我朱元璋提不起刀了吗。
这时李善长担心的说道:“皇上息怒,对待那部分人应当缓缓而来,若是朝廷突然如此针对他们,他们恐怕会联合起来...”
“联合起来什么?联合起来造反吗?”
老朱冷笑道:“要造反就趁早,我百万将士还正愁没军功呢”
“父皇,什么军功呀”
这时候朱标走了进来拱手道:“拜见父皇,见过李丞相”
老朱正生着闷气摆摆手示意他到一旁坐下,一旁的李善长则是起身回应道:“臣拜见太子殿下”
待朱标和李善长依次坐下后,老朱看向李善长说道:“善长,记得咱刚才说的话”
“臣定当谨记”
老朱随后又看向小朱问道:“标儿,听说你又搞了个什么大明商行?”
李善长也是一脸期待的看着他,思考着太子到底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皇上同意让商家之人来当官。
“是的父皇”朱标沉稳述说道:“儿臣知晓大明国库空虚已久,每每想到此处便夜不能寐”
“又听闻民间的牙行利润产出颇多,便决定将民间的所有牙行由朝廷统一管理,就称之为大明商行”
“据初步估计,光是大明商行一年就能为朝廷提供数百万乃至千万两的银子,比朝廷一年的税收还多,如此门路焉能放过”
“真有这么多?可不是在欺骗咱吧”
老朱一脸惊讶,平时正眼都瞧不上的行当竟然能赚这么多钱。
朱标笑道:“父皇啊,儿臣何时欺骗过父皇”
“那倒是”老朱点点头又问道:“可是为什么要用一介商贾之人来做这个商行行长呢”
“父皇,商行一事恐怕还只有商贾出身的人才能做到最好,毕竟商行之事各路门道颇多,若是用朝廷官员去的话,恐怕还得花个三五年来摸清门道才行”
老朱闻言依旧摇头道:“那也不成,三五年就三五年,咬咬牙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父皇,我这里有商人捐助的一万万两银子,不日后便会陆续运到宫中来”
“多少?”
老朱楞不溜的差点儿躺倒在地,李善长脸色通红看样子是大量血液冲上了脑袋。
“一万万两,还有三百万石粮食”
“谁他娘的有这么多钱?”
“之前这钱是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笔钱已经属于朝廷”
老朱和李善长相视一望,都从方眼中看到了震撼。
可不是吗,平时但凡是上了一千两的事情处理起来都得慎之又慎,这下子好了,突然冒出来做梦都梦不到那么的钱。
老朱连忙问道:“咱啥时候能看到银子”
“估摸着就这几日吧”
“好啊”老朱大笑道:“标儿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震惊朝野”
看着父皇高兴,朱标顺口问道:“那大明商行的事...”
这一听商贾当官的事情老朱就不笑了,逐渐冷静下来,他似乎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沉声说道:“标儿,实话告诉咱,这是不是所谓的卖爵鬻官”
朱标听后也严肃起来,他当然清楚这问题可不是小事。
“不瞒父皇,此事跟卖爵鬻官没有任何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我亲自登门拜访半胁迫半施恩来的”
“至于这官位嘛,儿臣只是纯粹的认为由商人来管理商行再适合不过,商贾之人心思多儿臣也知晓”
“所以儿臣对此布置了后手,比如新成立了审计监,专门核实商行的一应账目”
“然后是天下商人千千万,总不可能每人商人都是一样的吧,这个不行我们再换人便是”
“最后大明商行又不是只交予一人管理,还有副手嘛,这副手就可以安排朝廷官员,这副手的主要工作也就是监视”
朱标说完后老朱也是认真的想了想,随即看向李善长问道:“善长以为如何”
此时的李善长还处于震惊之中,太子的行为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啊。
悄无声息的就整出来这么多钱来,恐怕今后十年朝廷都不会再缺钱了吧。
不,不对,有了新的税部的税务制度,还有大明商行的收入,朝廷今后恐怕还会愁如何才能将钱花出去才是呢。
万万没想到,从建国之日就开始忧愁的大事,就被太子简简单单几招政策就轻松解决了,实在令人佩服啊。
面对皇上的问话,李善长当即答道:“皇上,且试行一番又如何,反正朝廷又没有任何损失”
“好”老朱当即拍板,并让李善长令中书省全力配合大明商行的建立。
如此,朱标也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