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旧事重提
——————抽丝剥茧
众人先后比射,贾璘一直使用重弓,又还保持着箭无虚发的态势,令其他人震惊不已。
“璘哥儿若是从武,贾家又会出现名将可知!”卫若兰毫不吝惜地赞美道。
薛蟠略叹口气:“璘哥儿却只想戴乌纱帽。”
贾宝玉对此没什么特别感觉——反正他既不想从文,更不会行伍。柳湘莲对贾璘称赞不绝,连声说着“相见恨晚”。
贾璘还没开口,薛蟠抢先笑道:“好说,好说!以后大家就是朋友,必会时常见面的。”
柳湘莲总是不能当众嘲讽或者恼怒,只得不予理会这个人就是。几人或者喝上几杯,或者继续比试。看看天色渐晚,贾璘率先告辞,贾宝玉接着拱手。
薛蟠的眼神留在柳湘莲身上不动,贾璘干脆拉着他,对卫若兰说道:“待有闲暇,我等再来叨扰卫大哥!”
挽留不住,卫若兰只得送他们到府门口。贾璘走在后面,与柳湘莲随口说几句。
“我目前在荣国府与自己祖宅两边居住,湘莲哥儿若是有兴致的时候,可以来找我叙谈。”贾璘发出邀请,柳湘莲连声称“好”。
又担心他觉得不方便,贾璘再次叮嘱道:“如果湘莲哥儿觉得不便,可以去祖宅找我。若不在时,可让管家杜正去荣国府叫我。”
柳湘莲见他情意真挚,嘴里接连答应,又还不停道谢。
薛蟠见状,连忙接着说道:“一样,一样。湘莲哥儿要是有空闲,可去荣国府北门的梨香院来寻我。”
已经走到卫府的侧门口,柳湘莲只得随口答应一声。薛蟠却又再紧张地补充道:“若来寻时,切记只说是生意上的事。”柳湘莲立刻更觉嫌恶,连回应也懒得。
薛蟠正要再说,贾璘冲着远处招呼一声,杜金平和贾芸立刻小跑着过来。贾宝玉的几个小厮,也连忙凑近前。再有卫府的仆从,把贾璘等人的马匹牵来。
几人再次拱手道别,柳湘莲只说还要在卫府待一会儿,贾璘等人各自上马转回。
待这几人的身影消失,躲开了薛蟠的柳湘莲,也拱手与卫若兰道别离去。
回去的路上,贾宝玉等人嬉笑不断,薛蟠却一直不作声。贾璘知道他还在想着柳湘莲,不禁再次低声警告道:“湘莲哥儿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人。”
“哪里话!他与卫大哥岂不是谈笑风生?”薛蟠不服气地说道。
笑了笑,贾璘不再多说,等待以后的某一天,薛蟠或许再次受到“某方面价值观取向”的教育,乃至教训。
贾宝玉已经疲惫,跟行的小厮们对他保护严密,担心他打瞌睡掉下马来,那就是这些人的死罪了。
从朱雀大街转进里坊内的街巷,贾宝玉由仆从牵着马缰绳,自己坐庄马鞍上正闭眼打着瞌睡,却冷不防听到有人喊了一声:“玩得好开心!”
贾宝玉听到这声喊,朦胧中以为是父亲贾政来到了身边,禁不住打了个哆嗦。旁边的小厮们立刻一拥而上,把他扶稳在马背上。
这边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头戴束发金冠、身穿飞鸟穿林窄袖锦袍的年轻人,在十几个提着灯笼的锦衣仆从的陪伴下,正笑眯眯地看了过来。
薛蟠并不认得此人,贾宝玉和贾璘却都认识。连忙下马,他们快步走近前去,对那人施礼说道:“冯公子如何在这里?”
寒暄几句,冯紫英笑道:“我不敢打扰其他人,只想与璘哥儿说几句话。”
贾宝玉正觉得疲惫,随后拱手道别;薛蟠原本懵懂,也赔笑道别。这些人离去,贾璘再让贾芸先回家,又让杜金平站得远些;冯紫英随后也屏退了仆从。
两人面对而立,冯紫英拿着一柄湘妃竹扇子扑怀几下,暂时没有说话。
“冯公子前来,定是为忠府的事了。”贾璘首先开口说道。
见他主动提到这件事,冯紫英先是默默地点点头,低声说道:“我见兄弟近来暗中找人问及此事,所以前来说几句话。”
“秦氏可卿的事,不能这样不明不白。更似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却只有她一人被蒙在鼓里。”贾璘接着说道。
冯紫英见他说得直接,不由得笑道:“璘哥儿怎么如此确定?”
贾璘沉默良久,低声说道;“原来令其孤苦,于今还要冷漠。兄弟心里为此悲伤,认为不至于如此。”
冯紫英暗呼口气,不禁仰头看了看夜空。
这个夏日夜晚的天气有些闷热,空气里充斥着暴风雨的味道。
“你是贾氏的人。”冯紫英默默地说道。
“我更是汉华的人!”贾璘凑近他说道,“目下国势安宁,正该想方设法收复失地。何必还要纠结于既往,纠结于已是不可更变的现实?!”
一道闪电划透浓厚的乌云,照亮了天地,自然也照见冯紫英和贾璘各自漠然的脸色。
“轰隆隆”的几声闷雷,像是神人驾车经过夜空的时候,巨轮发出的震动。
“不如到我那里坐坐。”冯紫英低声说道。
贾璘随即叫来杜金平,命他直接回去老宅,不要提及自己外出的事。冯紫英也没有带贾璘回去冯府,而是找了就近的一处属于冯氏的闲在院落。
这是一处位于南城的院落,屋舍整齐,院子里也很干净。看起来,这里经过临时的打扫,冯紫英已经做好了与贾璘叙谈的准备。
正堂旁边的侧厅里,有仆人送来茶水之后,冯紫英命他们远远地离开屋子守候,不得靠近。
雨已经在闪电和雷鸣声的伴随下,从夜空降落。那些仆从或者避到旁边的屋子,或者就远远地站在院门的门檐下,不敢稍有松懈。
“以璘哥儿的精明,对这些事都已是了解的了。”冯紫英说罢,再有闪电、雷鸣降下人间。
“我原本已经揣摩出一些,但因为当时并无力参与,更不要说帮着解决。所以,直到目前才敢略微尝试。”贾璘坦诚地说道。
屋内的灯火飘忽,冯紫英默默地点点头,再低声说道:“那么,璘哥儿说说看?”
把身子靠回椅背,贾璘不禁笑了:“那些天大的事,我怎么敢随便凭借猜测说出口?”
冯紫英不禁也笑了,随后说道:“可你还是想管秦氏的事。”
“那终究不一样!”贾璘凑近他说道,“即便我不管,那边绝不会漠视的!真要以后有了更坏的结果,岂不又还白送了几条性命?”说着,他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个“忠”字。
冯紫英漠然地看了看,贾璘随即把那个字抹掉。
——————皇位之争
外面再有雷声滚过,暴雨立刻从夜空中泼洒下来。
沉默了一会儿,冯紫英缓缓地说道:“秦氏的确不是随便的弃婴,是那府里的侧夫人所出。因为王妃无子女而又嫉妒,所以那府里担心她活不成,就把她托仆婢送到养生堂,再命秦钟去收养回去。”
他的话说完,两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贾璘听他说着,脑海里有了一副清晰的动态画面:
当今太上皇有四个儿子,皇太子聪慧贤德,可惜过早夭亡。皇位的继承人,就成为另外三个皇子——轶端、轶正、轶行,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争执的目标。
二皇子轶端的背后力量,就是传统的武功家族,如贾氏宁荣二府,以及与其交厚的四王(北静王其实不属于这个集团)八公等人;
三皇子轶正的背后力量,是皇叔、庶出的几个皇子以及相关的势力,包括忠顺亲王;
四皇子轶行的背后力量,是北静王为主的一众势力,尤以义忠亲王老千岁为最。当初的北静王爷,自然不是现在那个未及弱冠的水溶,而是他的父亲。与义忠亲王一样,先前的北静王爷也是那件事过后没几年,就生病薨逝了。
面对这三个皇子的明争暗斗,当时的皇帝现今的太上皇自然很清楚。可他只想着安抚这些皇子,并准备逐渐筛选出一个自己满意的皇子,将来承继大统。
未成想,三皇子轶正年轻有为,于骤然间突然发难。他模仿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方法,夺得了皇位,并立即把当初的皇帝奉为太上皇,“尊”于宫城内的太极宫。
对于其他两个兄弟,轶正倒也没有像李世民那样过分血腥,只是在宫城内修建了一处两宅的亲王院落,把他们分别软禁在了其中。
这也是因为那两个兄弟,没有像唐初的李建成、李元吉那样暴烈,或者也是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采取什么措施,所以被留了性命。
皇族中有两位皇叔对此质疑、不满,却也不能阻挡这个事实。没过几年,这两位皇叔先后脚地离开了人间。反对轶正做皇帝的声音,也就公开的消失了。
做了皇帝的轶正,对父亲和两位兄弟保持着明面上的孝顺和恭敬,也按时去拜会、安慰。
大成的国政保持着平和状况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就是皇帝轶正看重亲情,更需要内政的稳定;其二就是因为外患蒙元和金满仍在肆虐,他也不能、不敢对内政大加肃清、整顿,否则或许会有内外皆乱的可怕后果。
夺嫡、夺宫十几年的轶正,性情也算端正和顺。他以表面的风平浪静,来徐徐展开他想亲自描绘的壮阔蓝图。
也正因此,当初倾向于太上皇及其他皇子的各方势力,逐渐消停了下来,又没有遭受到大范围清洗。
但这并不意味所有人都能躲得过去。比如倾向于四皇子轶行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就因为争执得过于明显而“坏了事”,先是被贬黜,再就是于不久后郁郁离世。另外,就是水溶的父亲,老北静王也如是。
贾氏那位跑到城外一心修道炼丹的贾敬,也是因为当初与义忠亲王走得过近,才会推掉一切俗世杂念杂务。
事情还算平稳解决,可率先冒险发难的轶正一方的势力,当初也绝不是心平气和的。
可想而知,这一派势力采取非常规手段,必然都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豁出命去才能放手一搏。
忠顺亲王作为这股势力的其中之一的骨干,自然也是表面上装着淡定镇静,其实早就做好了各种应激准备及后路。
秦氏可卿是忠顺王府的孩子不假,却不是因为什么“王妃嫉妒”才被送出去。
那是因为担心不成功便成仁的忠顺亲王,当时把府内年龄大的孩子只好留在身边。在那场“暴风雨”来临之前,他把年幼的子女,以各种名义送去别处。
秦氏可卿,原本出于亲王侧夫人,又是生母因病离世而无有依靠。忠顺亲王因为她是个弱小的女童,就命府里的可靠嬷嬷,把她送进了养生堂,再暗令秦业前去收养回家。
轶正夺嫡成功之后,前后已经过了数年之久。局势逐渐明朗、稳定,忠顺亲王收回寄养在各处的子女,却对秦可卿有了别样的打算。
因为秦业的官职过低而不起眼,忠顺亲王才会让他收养秦可卿。又出于应对将来的莫测变局,这个长相漂亮的小女孩,自小就被当做锦衣司的间谍那样培养。
多才多艺的她,再加上天生丽质,使得忠顺亲王及其势力集团,将其索性当做一名自己的棋子使用。
因为贾氏目前虽然看似衰落,但总还有一众王公贵族,与其交往甚厚,感情甚笃。
忠顺亲王索性暗中命人送给秦业钱财,令其既巴结上贾氏宁国府,以求婚配于长房长孙贾蓉,再有富裕钱财作为秦可卿的嫁妆——否则以秦业拿出二十几两束脩还紧巴巴的,又怎能使得秦可卿在宁国府绣房内的陈设,那样的豪奢,又还偏于绮艳?
这桩婚姻由官媒人提出,宁国府得到信息后,是怎么思考的呢?
贾蓉虽然不成器,但以宁国府长房长孙的身份,再加上有副不错的外貌,应该是看不上来自过低职务的秦业之女。
可秦家能出一大笔嫁妆,秦可卿长得固然美丽,却于闺房中没有恶名。这使得贾珍及贾氏长辈,对此首先有了认同。
再有更为重要的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秦可卿天生丽质倒也罢了,可是以秦业微薄的薪俸,怎么可能养得出来秦可卿那样色艺俱佳、聪慧过人的女子?
贾珍很容易就模糊地知道,她是忠顺亲王的弃婴。
两边的派别不同,贾珍敢于、愿意为儿子讨来这个媳妇吗?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贾珍,包括贾赦、贾政等目前贾氏的长辈,表面上看似不问世事、待人接物很温和,但心底里对于贾氏的过快衰败,是心有不甘的。
辅助皇子夺嫡失败,贾氏等各方势力被迫低头。却因为皇帝轶正还算温和的态度,这些势力也都在期盼,甚至寻找可能的东山再起的机会。
失去了许多参与实务,进而失去了许多实权之后,重振家业,延续,乃至创造更大辉煌,是贾氏等各方势力的意愿。这些人知道,人生只有一次站队的机会,绝无可能再次选择。
你的脚踏在了哪一方的立场上,就决不能再更变。否则别说本方人员,就是对手也绝不会怜悯,更不要说接纳你。
贾珍等势力当然不敢过分逢迎太上皇、皇子,与皇帝轶正公开做对。
他们却仍期望某些人联手起来,当今局面就会有大变数,就会有重新振作的机会。无论怎么说,他们不会向政敌妥协,更别说联手了。
所以,公开来看,让秦可卿作为贾氏儿媳,是贾氏对亲皇派的妥协、示好,更能就此当做是增加了保住剩余富贵的筹码。
暗里来说,贾珍也觉得总是可以迷惑对方,让自己的势力于韬光养晦之中再谋出路的一个极好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