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思维:8大原则打造职场多维竞争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一
一本“触手可及”的复杂科学之作

1984年,一群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聚集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小城圣菲,共同研讨如何创立一门被他们称为“复杂性”的科学。如今,经过近40年的发展,这门新型学问所带来的基本理念和研究方法早已渗透了生物、气候、经济、社会等多门学科。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意大利物理学家乔治·帕里西,以奖励他在复杂系统方面的研究贡献。可以说,复杂科学是现代科学中的明珠,因为它是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精华于一体,尝试建立一套关于万事万物——各种复杂系统的学问。同时,复杂科学也被认为是所有现代科学理论之中最能够与东方文明遥相呼应的学科。无论是它对整体论和“涌现”概念的强调,还是它关于平衡在混沌(阳)与秩序(阴)边缘的状态的核心理念,都体现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的沟通和碰撞。

然而,越是这样“高大上”的学问,却越是让普通读者感到遥不可及,了解起来困难重重,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的诅咒”。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自己就经历过将复杂科学普及大众的困难和挑战。2021年夏,我正在“得到”App(手机软件)的录音室中录制一门面向大众的复杂科学课程——《张江·复杂科学前沿27讲》。后来该课程的销量还算不错,但是短短不到300分钟的音频节目却花费了我将近一年的时间去反复打磨。我有时甚至怀疑,完成一篇10分钟的课程讲稿,比发表一篇正式的论文还难吗?

不过,当我手捧罗家德老师的《复杂思维——8大原则打造职场多维竞争力》(下文简称《复杂思维》)一书的手稿一口气读下去的时候,我开始逐渐怀疑自己的科普能力——横亘在复杂科学前面的那个“知识的诅咒”真的存在吗?我不得不佩服,罗老师真的是科普复杂科学的好手!他最可贵的就是能够把复杂科学中“高大上”的概念,包括小世界、结构洞、弱关系、桥联结等,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常见概念、现象,例如我们常见的饭局文化、圈子文化等。

举个例子,我们都觉得走关系、走后台是不光彩的,但是罗老师对此给了另一种解释:这只是一种个人关系网络的合理利用。对于无效社交,这本书也给出了一个定义——不会产生更多信息量的社交就是无效社交。但是,目的性太强的社交又会丧失温度,有的社交看似没有提供信息增量,却会为未来做铺垫,或者能让一个人在心灵上得到慰藉。这本书除了讲如何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络,还讲了管理之道。什么样的领导值得跟随,遇见什么样的领导要马上走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如果你还处于是否跳槽的纠结期,不妨实践一下书中的方法。

我是集智学园的创始人,我们公司也在创业的过程中实践着罗老师的思想和方法,并从中获益。我的合伙人,集智学园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张倩很早就成为罗老师的粉丝,并熟读了他之前的复杂三部曲:《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中国治理——中国人复杂思维的9大原则》《复杂治理——个人和组织的进化法则》。就在集智学园的发展遇到瓶颈时,她从这些书中找到了新的奋斗方向:让集智学园成为一家自组织运作的公司!

于是,她将管理权、决策权下放给员工们,而她只负责帮助员工协调工作中的冲突,解决与工作无关的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她发明了“反哺金”的制度,定期给员工父母打钱,帮助员工孝敬父母。于是,CEO变成了服务于员工的“老妈子”。员工们都是90后,甚至还有95后,但是在张倩的激励下,他们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他们之所以可以如此投入地工作,一是因为他们没有了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二是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展开工作计划。从一定意义上说,自己是自己的老板比更高的薪酬更加重要。在外界看来,我们公司仿佛没有了负责人,但其实我知道,我们是在践行“无为而治”的复杂思维。事实证明,这套方法不仅帮我们渡过了难关,还让我们的业务在疫情期间得到了爆发性的逆势增长!

这就是复杂思维最有魅力的地方,它既可以用来解决诺贝尔奖级别的重大问题,又可以用于指导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张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集智学园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