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思维:8大原则打造职场多维竞争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拥抱不确定性是拥有复杂智慧的开端。

当读者朋友们见到本书的印刷版时,这意味着中信出版集团与我合作的“罗家德复杂系统管理学”系列已经推出了第四本。我在本系列的第一本《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这本书即将再版,再版名为《复杂时代——信息社会的连接、机会与布局》。(下文简称《复杂》)的序言中说,2016年是“黑天鹅”乱飞的一年,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间,越来越多的意外事件层出不穷,世界格局风云变幻。2020年年初,一场蔓延全球的疫情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2022年,俄乌战争改变了世界未来的格局。还有2016年的那只“黑天鹅”特朗普——如果说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令人瞠目结舌,那么2020年他没能成功连任则更让包括特朗普本人在内的人都大跌眼镜。为何苦心筹谋至此,还是求不得一个想要的结果呢?

我们在茶余饭后说起这件事,免不了感慨一句:人算不如天算。

其实中国人自古就知道,世间许多事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可到了如今,却总有人以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心态试图将一切牢牢把控在自己的规划之中。不是说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对,而是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常常忽略了这个世界本身就充满意料之外的不确定性。如果沉迷于只要做到A就一定能获得B的成功学,那么现实终究会给你上一堂“天不遂人愿”的课,于是痛苦、挫败相伴而来。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从“996”逐渐演变为“007”的加班文化、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军备竞赛”、高校里的“考证热”……越来越多的人被迫陷入“内卷”的旋涡,不知该如何自处,又因为焦虑而只能进一步“内卷”,逐渐忘记了初心。

我在《中国治理——中国人复杂思维的9大原则》(下文简称《中国治理》)和《复杂治理——个人和组织的进化法则》(下文简称《复杂治理》)两本书中一再强调,当代的组织和社会的治理要从复杂系统的视角去探索,而中国人天生就有复杂思维的基因。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关系思维、阴阳思维、中庸思维与复杂思维中的错综性、双重性逻辑、动态演化性颇具相通之处,两者之间或有小异,却难掩大同,所以我总是说,相较西方人,中国人会更适应人人相连、万物互联的信息社会,只是近代以来化约主义的研究范式一度使我们走入了误区。近年来,复杂系统视角进入了多个学科。而在社会科学领域,我发现中国人的复杂系统观念和复杂系统管理学是能够对话的,我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清华大学的校歌里有一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确实是当下的学术研究应该追求的方向。所以,不管是在本书还是在整个系列里,大家看到的不仅是“人脉”“圈子”“调控”“定力”“布局”等中国式的概念,还有能够与之呼应的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社会计算的相关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与词汇能够呼应最新发展、最切合信息社会需要的复杂思维。

写作本书的原因有三:第一,在教学、演讲的过程中,我经常感受到如今有不少朋友被大行其道的成功学困扰,过于简化地看待成功和人生的意义,需要转换思维方式;第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甚或各种组织乃至国家,面对的都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总以“乌卡”[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和ambiguity(模糊性)的首字母缩写]一词来指称这个时代的特色,复杂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做好管理与进行管理学研究(这是我在“罗家德复杂系统管理学”系列的前三本书中主要想阐述的),对身处复杂系统的个人也会有所助益;第三,这个系列的前几本中,《复杂治理》偏重学术性,《复杂》《中国治理》则偏重科普性,因而也需要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具实践意义的版本,即复杂思维如何被体现和被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职场上。

所以我在本书中首先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学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拥抱不确定性,从而最终过好自己的人生。当我们能够接受人生无常,接受自己不一定会取得世俗意义上的、被他人定义的成功时,我们就有办法获得复杂思维的智慧,也不会再为无谓的“内卷”而焦虑,而是能好好地静下心来定立自己的梦想、愿景,进而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为自己蓄积能力,稳一点儿、慢一点儿,等待那阵属于自己的风。成功就像蝴蝶,你想追却常常追不到,但当你平心静气坐下来,散发你的吸引力时,它冷不防就会飞到你身上。

什么是属于你的“吸引力”——拒绝“内卷”、蓄能待势,这是我希望与读者朋友们分享的复杂思维。

复杂思维是“我命由我也由天”,“天”表现在周遭环境的大势,它不是完全不可控、完全具有偶然性的,这有赖于善于经营人脉与关系网络,好的关系网络结构能让我们在不确定性中拥有更多可控的部分。而“我”的部分,其一是个人蓄能待势,在起风之前做好充分的个人准备;其二是个人能观势而顺势,不逆势做无谓之争,并且在更有能力时能用势,在达到巅峰时甚至能造势。

所以进一步地,我希望本书可以使大家了解如何通过复杂思维正确地看待和使用关系、人脉和圈子。中国历来是人情社会、关系社会,但现在人们却常常谈关系而色变,尤其是在职场上,“关系”并不算一个褒义词。一种观点倾向于认为,关系和人脉都是早该入土的“老古董”,在当下早就不具有任何价值,只要有个人能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正所谓“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但往往事有没有做成还不一定,自己却已是焦头烂额、身心俱疲。另一种观点倾向于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拉关系、混圈子,从入职到升迁,全靠打点关系,更有甚者,借着关系、人脉狐假虎威,让身边的同人敢怒不敢言。这两种观点使得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想要规避关系和人脉。但复杂思维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双重性逻辑,它十分类似于中国人一直在讲的“阴阳”。既然阴阳并容、相生相克,那么关系、人脉自然也就不只有“坏”的一面,我们需要做的是适应当下信息社会的需求,重新思考这些一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并且选择合适的方式去运用它。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蓄能待势的“势”都来自自己的人脉圈,而能够趁势而起的那群伙伴,也存在于自己的人脉圈之中。

人脉、关系有强弱远近之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强关系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的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中国人历来就重视强关系。在职场上,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完成目标。但我们仅仅靠强关系就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吗?显然不够。我们还要看到弱关系的优势,特别是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的连通程度越来越高,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与他人建立弱关系。那么,弱关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在职场上要怎样经营自己的强关系与弱关系,并交互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强关系和弱关系是一成不变的吗?是一心一意强调强关系,固守自己的小圈子,还是强调弱关系,广结善缘、广种福田呢?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已有答案,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一系列社会科学理论也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对而言更具体的操作模式。强弱之间,我们要有动态平衡之道。善用人脉的人,不仅能够观势、顺势,更能以动态平衡之法在恰当的时点用势、造势,这也是动态平衡之道的关键。

所以在高度不确定的信息社会中,有复杂思维的人会善用人脉以观势,善布人脉以用势。

我们知道,管理者也是职场中的重要角色,不管是因为业绩出众而升迁成为领导者的人,还是白手起家拼出一片天地的创业者,都是既特殊又不那么特殊的职场人。“罗家德复杂系统管理学”系列的前几本书,我更多是针对系统的领导者而写的,当然,这些系统有大有小,大到国家、社会,中到产业生态、平台,小到企业、团队。而本书所指的系统领导者则偏重于企业、团队的领导者。一方面,我在本书中会延伸个人要直面不确定性、善用人脉的基本原则,阐述这些道理对于领导者同样非常适用;另一方面,我在系列作品中提到的复杂系统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和管理、治理复杂系统的方法,也都是这些领导者要掌握的。企业的领导者要先“修身”,再“齐家”,“修身”意味着蓄能待势,“齐家”意味着企业内部要有和谐的环境,面对外部激烈的市场环境又要有良好的竞争力。因此,领导者对内要管理好关系网络,对外要能判准形势,善结伙伴,从而使系统基业长青。这是本书和系列前几本书的不同之处,我在本书中会特别着墨去讨论。

围绕以上主题,本书想要向读者朋友们传达的复杂思维可总结为8条原则,其中,前5条原则适用于职场中的所有群体,而后3条原则更加适用于已经成为领导者的职场人。出于个人的兴趣和一直以来的研究领域,我最早开始关注的就是系统领导者如何以复杂思维看待管理,所以本书会以个人的原则为主,加上一些之前较少提及的领导者的实践原则。而之前的书中大量提到的善于经营组织内关系网、鼓励自组织、寻求边缘创新等内容,在本书中的介绍则较为简略。面对外部的复杂性,如何视自己的组织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维持它的绩效与活力,在复杂世界中提升组织的竞争力以更好地达到生存的目的,亦是本书的一个重点。领导者如何运用复杂思维走向成功,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第一,本书前半部分所介绍的用复杂思维看职场的5条原则;第二,领导者具备用复杂系统视角看事物的眼光,包括后半部分的3条原则。所以我很推荐大家将本书内容与《复杂》和《中国治理》结合来看,从而对复杂系统管理学与中国本土管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结合以上所说的8条原则,本书总共分为10个章节。

第一章首先向大家介绍什么是复杂思维。复杂思维虽是一个看待万事万物的哲学视角,但它既启发了复杂性科学、复杂系统研究,也深深受到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本书特别向读者们介绍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他融汇数个学科,提出了数个简明的复杂性思维的观点,使得读者对复杂性科学、复杂系统、复杂思维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章阐明信息社会与过去殊为不同的环境(因为不确定性呈几何式上升),同时指出化约主义范式的成功学所导致的误区,以向读者说明以复杂思维看职场、看成功的重要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无一例外。过去人们总结出的某些人生规律、职场守则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似乎很难再行得通,成功学却又总是试图将成功的因素拆解罗列,告诉人们只要完全复制它们就能成功,而一旦我们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又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焦虑便随之而来。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成功,找回初心,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专注于自己的人生。

第三章,复杂思维告诉我们,在拥抱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成功也有一些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透过复杂思维,我们会发现即使苦心经营,再有权力、再有名望,也做不到完完全全的控制。接受人生无常是用复杂思维看职场的基础,甚至应该是我们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智慧的开端。成功当然需要个人付出努力,但在很多时候,成功的机遇可能只是来自偶然的发现,这样的机遇并不一定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因此,如果你能够接受人生无常,那么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内耗,不再为本就无法控制的事情辗转反侧,而有办法将精力集中在需要你全心投入的人、事、物上,踏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同时,要理解他人在你的职场、生活中的作用。团队伙伴、普通同事、远在网络另一端的网友,都可能或刻意或不经意地影响着你的职业成功,真正的成功其实正是因为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相应地,你其实也时常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职业成功。个人努力固然无法忽视,但他人、环境对你施加的影响往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人与人交织的网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另一方面,一个人身上的特质——思维方式、做事方法、秉性品格等,本身也来源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初始的成功会形成优势连接(preferential attachment),你一旦找到了自己的风口,把握了好的机会,又幸运地做出了一些成果,就很容易吸引更好的资源、更好的人脉,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于是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你推动这件事。越多人推动、越多人关注,就越有声誉和名气,进而带来更多的关注。我们常常说,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被看见”,藏族少年丁真无意的“出圈”让网友看到了理塘,理塘本身的美丽又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当地干部趁热打铁加紧宣传,使得一个多年贫困的县城迎来了旅游业带来的生机。而在职场上要“被看见”,就需要你在小处做出好的成绩,让领导、同事、客户发现你的长处,因此他们能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你,让你做出更多的成绩,一步一步形成正向螺旋。人生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一旦你有了某方面的资源,别人就愿意来跟你共事,只要你愿意分享,你的声誉就会传播开来,吸引更多人来跟你连接,你就从成功的第一步跨入了成功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步。

第四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要学会于多元人脉中观势与待势。既然环境是嘈杂的、充满变动性的,那就不必奢求每一步都在算计之内,也不必强求你给世界一个和别人一样的“因”,世界就会回馈给你一个和别人一样的“果”。你需要用眼界去观势,用耐心去待势,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所谓“成功者”的步调去抓、去抢,你要慢慢找自己的那个位置,等自己的那阵风。观势基于周遭人脉圈。我在已经出版的“罗家德复杂系统管理学”系列的三本书中反复提到“势”,在本书中也会不断告诉大家,要时刻对“势”进行观察,才能确定属于自己的那阵风是否起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个人的成功而言,一定要从自己的人脉中去观势,势是属于你自己的人脉中的一群人谈到的现象,从他们当中去观察势、对势的变化有所了解,你才会发现你的风口。你在自己的人脉网中看到的,其实多半也是跟你的定位相符的。在噪声充斥的渠道中看到的一条所谓的“重磅消息”,反而可能跟你没什么关系。一方面,由于这不是来自你的人脉,你无法辨别其真伪;另一方面,就算它真的是一个大趋势,你也未必能赶上,因为你在慌忙地入场后很快就会发觉,你在这个趋势里根本不具有蓄积相关能力所带来的优势。社会系统的复杂性要求我们看人先看他背后的人脉网,看事情先看它背后的利益相关者网。人脉网中各种各样的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要包容这些声音,并且要经过思考再判断,只有打开耳朵去听,我们才能找到势,包括它的出现、起飞乃至拐点。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听到太过单一的意见,你应该试图构建一种多元的人脉网络,圈子、网络越多元就越能创造机会。你也要时刻记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意见,在合适的时点做出合适的选择。

第五章,只有为自己做好了定位,才能充分蓄积自己的能力。在这一章,我会向大家介绍为自己的职业做好定位的“刺猬三环”,这是一个结合了个人的愿景、能力与人脉、市场价值与收益的综合判断方法。只有做好定位,才能判断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势或风口。在自己的定位上深耕,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中既被梦想鞭策又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可以使自己和家人不至于为衣食发愁。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但只有在自己正确的定位上才能更好地坚持。只有在等待机会的过程中蓄积了足够的能力和人脉,才能把握住机会,尽情发挥,否则便有从风口重重跌下的危险。“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好的能力才匹配得上好的机会,因而蓄能待势是我们在复杂社会中追求职场成功时实现操之在我的核心内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诸多实践也告诉大家,在蓄能待势的过程中,热爱会使一个人愿意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但注意力的集中和行为的自律,才会把热爱带来的“可能”变为一种真正进入福流的状态。我们说,能在自己的定位上、在福流中蓄能的人是“生而知之者”,这种人不知不觉就能完成“一万小时”的蓄能。但我们又说,人生不可能事事皆顺意,总有一些人在职场上、工作中并不处在刺猬三环的交集中,因而蓄能的过程会更加艰苦,或“学而知之”,或“困而学之”,但只要足够勤奋,就能够好好地充实自己。唯一令人担心的就是“困而不学”,它会使人离初心越来越远。

第六章,复杂思维教我们要善于经营自己的人脉,即利用好“弱关系”和“强关系”。不管是顺其自然还是着意经营,身处社会或职场,总有一些人与你的关系并不那么紧密,这就是你的弱关系。本书会花比较多的笔墨向大家介绍弱关系的优势,因为弱关系能够带来机会。最简单的一点:弱关系能够带给你意想不到的非冗余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帮助你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或者拿到下一个项目。同时,机会也来自你可能有联系的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社群,甚至更大范围中的一些不同的社会族群,它们之间因为过去不交往而存在“关系真空”,让你能够作为“桥”连接它们,并且你能够知道甲地之有和乙地之无,能够搬有运无。“关系真空”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结构洞”。构建多元人脉是你兼听兼看、观势的基础,也可以让你在不同的圈子之间发挥“桥”的优势,从而比只陷在一个小圈子里的人发现更多的机会。

与弱关系相对的是强关系,指的是人脉网中与你共同把握机会的人。职场上,这些人要么是和你平时就相处得不错的同事,要么是和你志同道合一起创业的伙伴,依靠这样的强关系形成的团队充满信赖、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最终往往能够收获很好的成果。即使我不做介绍,读者朋友也一定了解在奋斗的过程中团队伙伴带来的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支持有多么重要。对于这些强关系,要以诚相待,合理地分配利益,千万不要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既让人心寒,又不利于自己的声誉。尽管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朋友多而敌人少,但属于强关系的朋友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多,为自己准备好一个可信赖的团队也是我们蓄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经营人脉需要平衡耦合与脱耦,应对环境变动需要平衡规划与应变。如果人脉网中都是强关系,那么你会越来越封闭在一个小圈子内,会因为羊群效应、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等小圈子的弊端而无法看到外部形势,只会自说自话;如果人脉网中都是弱关系,你就会孤立无援,没有团队伙伴,也无法利用你所观察到的大势。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平衡耦合和脱耦,耦合会使关系网络的密度加大、关系加深,脱耦会使关系网络变得松散、关系减弱,因时而动、动态平衡是获得职业成功非常重要的方法。复杂思维会强调用演化的眼光看问题,耦合与脱耦就是既创造机会又把握机会的动态过程。在时间的长河中,需要创造机会的时候,用弱连带、脱耦;需要把握机会的时候,用强连带、耦合。而在你自己生活、工作的网络当中,如果左手是需要创造机会的,那么左手就要脱耦;你的右手已经遇到机会了,那么右手自然就要耦合。这是前后、左右两种维度上的动态平衡过程。更进一步,你可能已经在左手的产业中赚到了第一桶金,在右手的产业中建立了第二次机会,那么你可以把这两个产业跨圈结合,于是就有了第三次机会……如此一来,你便实现了本书原则1涉及的优势连接。

这种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意味着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并迅速给出反馈。在职场上,要不断地和环境、周遭的人脉进行反馈与互动,看看这样的反应是对还是错,然后得到试错带来的反馈,再根据这种反馈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样你才能够在变动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总而言之,不是不做预测,而是一定要知道预测本身是有限制的,要随时准备接受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不是不做规划,而是不但要做规划,而且要认真地执行规划,将规划化为联合大家一致前行的目标,但又要随时接受对规划的改变。处于常态的时候,要做好基本的规划,但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又要去应对这样的变化带来的威胁或机会,迅速通过试错来应变并解决问题。动态平衡正是中国人所讲的“中庸”。大家经常会对“中庸”这个词产生误解,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取两者的中间位置,但不论是耦合还是脱耦,规划还是应变,都是在灵活变化的,其间的平衡点随时在变动,时而偏左,时而偏右,绝不是落在正中间的。主动去进行动态调整,才能使自己不至于落入极端,掌握真正的平衡。

第八章,作为领导者,首先要用好基础的“个人心法”。用复杂思维看职场的前5条原则,对于领导者同样是高度适用的。领导者不过是职场中相对特殊的个人,甚至领导者在生命历程中面对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及创业后企业的发展过程,都与领导者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所以把握好这5条原则,先做到“修身”,是领导者对其领导的系统完成“齐家”的基础。而且,企业、公司也面对开放环境、不确定性因素、高度相关的公司网络,所以领导者自然也用得到,更要用得好这些原则。但作为一个系统,企业在把这些原则付诸实施时要做一些具体的调整。领导者对于企业的管理,要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这是一种调控的手段。领导者的团队、公司的其他员工和公司高层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思维,强硬的纵向控制对大部分现代企业而言都不再奏效了。当然,这里不是说领导者对整个公司的规划和控制完全不重要,而是面对随时变动的外部环境,及时的动态修正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生存。

领导者除了要在自己的人脉网中观势,还要看得到更大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商业模式的变化。一方面,领导者要有学习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去形成自己对环境的判断;另一方面,领导者要保持和眼界开阔的朋友、专家、顾问等群体的对话。同时,为公司做好定位也是领导者的责任,刺猬三环依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企业的愿景是什么?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哪里?企业能够创造什么样的市场价值?在非生即死的市场竞争中,清晰的定位有助于企业正确地判断大势所在,而领导者自己深信的企业愿景也能演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愿景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公司的顶层设计,是公司前进的方向。相应地,领导者也要有底线思维,设置好禁区,使得员工有自由而不越界。

第九章,领导者要能打造善于集体学习的高创新团队或组织。这一章会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案例来告诉大家组织内的互动模式对激发创新竞争力、提升团队绩效的重要作用。好的员工互动网络是兼具高动态性和高反馈性的,团队内部既有密切的互动,又能随时吐故纳新,接受新血,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能对外展开合作,建立伙伴联盟,组成价值生态系统。事实上,仅仅依靠领导者去对公司内部的结构进行调整以激发公司的创新竞争力和活力并不够,一个高创新团队、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其领导者和员工一定都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乐于接受新知。带领团队和员工集体学习,才能使公司在领导者做出决策后跟得上步调。同时,成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也使领导者和员工都更加具备系统性思考的能力,理解当下企业发展的复杂性。

第十章,领导者要掌握动态平衡之道。如同沃丁顿胚胎发育坡的譬喻关于这一譬喻的具体阐释,可以参见《复杂》《复杂治理》。,在大势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分岔口,正确的决策能使企业、公司欣欣向荣,而错误的决策可能会立刻把公司带入一条错误的路径狂飙直下。在整本书中,我不断地重复观势、顺势的重要性,因为如果强行与大势对抗到底,就像想要在山坡上将石头推到一个固定的位置,那么很可能就会走向西西弗斯式悲剧结局。但英雄在大势中又绝对不是无可作为、放任自流的,而是有所选择。只有在分岔口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领导者才能够一直创造机会、把握机会,从而壮大自己的公司。

在每一次选择和决策的过程中,领导者有没有足够好的人才,能够顺势而为又造势成事?这有赖于领导者在适当的点安排适当的人,大势到了那里,人才就会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做出方向正确的调控行动。眼前的大势究竟是崛起的机会还是潜在的威胁?一旦判准形势,就能站上潮头大展拳脚,或保全实力养精蓄锐。任何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即具有高度的自我适应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这就是来自系统的自组织性,这是复杂思维中非常重要的观点。

在公司面对大势变化时,领导者一定要让组织中的创新和适应能力得到高度发挥,一定要对边缘放权,鼓励自组织,才有办法使外部环境发生大变化的时候,内部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或去多方探索正确反应的可能性。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放权的时候,领导者要能容许和自己的想象不太一样的创新存在,给这种创新发展的空间,创新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竞争和冲突,领导者也要有定力去观察、等待。当外部暂时不存在威胁,也还没有发掘到机会的时候,领导者则应该把公司导向制度严格、规划完善的状态,形成一台完整的机器,巩固原来的机会,增加更多的利润。不管是应对系统外部的变化还是系统内部的调整,在不同的阶段都要进行不同的行为选择,从而实现动态平衡。在动态演化的过程中,领导者的战略定力和掌控能力是必需的。

总体而言,前两个章节是本书“道”的部分,后八个章节偏向于“术”的部分。当然,本书是一本复杂思维的入门读物,而非操作手册,明确这一点有助于大家更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阅读。而在读罢全书之后,如果可以融会贯通,以道御术,道术并行,复杂思维就能使我们在职场上更加游刃有余,而不会陷入“内卷”式竞争,我们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