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重八请我当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拍马屁

刘炳大吃一惊,站在那里无所适从。

韩林瞅了一眼,发现他浑身如筛糠,哆嗦了起来。

不过比较幸运。

朱元璋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随后就开始扫向群臣。

又看了一眼站在前面的,前元朝副宰相危素。

他在元大都被攻破后才投降朱元璋的。

工作才两个月。

当他和朱元璋的目光一接触时。

朱元璋直接嘲讽,“你曾经的主子死了,你怎么不悲伤,还庆贺啊,这是什么人啊!”

韩林对此嗤之以鼻。

要不是这种人多,你朱元璋还夺得了天下?

为前朝政府不止刘炳和危素两个,你还能都杀了?

所以韩林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这个时候,朱元璋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丑化他们,与韩林都没关系。

当他在那里胡思乱想时,又听朱元璋大呼小叫起来。朱元璋指着徐达的报捷书,说:“你们看看徐达这报捷书写的,太不像话。把元顺帝和他的政府污蔑得一无是处。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嘛,蒙古人主宰我们中国百年,我和大家的父母都是在人家的政策上才吃上饭的,没有元政府,怎么能有我们呢?”

群臣叩头,大声称赞皇帝的恢宏气度和真知灼见,深为自己和徐达的褊狭浅薄而感到内疚。朱元璋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戏也演得差不多了。于是大手一挥,说:“散朝,欢庆三天。群臣谢恩。”

又补充了一句,“在前朝政府工作的人不许庆祝哟!”

时光如果倒流三十年,刘伯温肯定会臭骂朱元璋是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想当初,他朱元璋死皮赖脸地招揽元政府的官员为他工作。

仅以刘伯温为例,他朱元璋派人四次来请。刘伯温几乎是看着朱元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指引着他,让他别走岔路,让他走一条最简捷的通往成功之路。

种种艰辛和出生入死,最后换来的是他朱元璋对自己明目张胆的嘲弄。

君主“忘恩负义”是必需的权术,其目的只是阻吓“后世”的人不要效法被忘恩负义掉的那个人。

朱元璋一直处在兴奋中。北元的伤筋断骨让他对北方的形势乐观起来,他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宣传自己是“中国之主”这一重要概念。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颁下诏书,名为《平定沙漠诏》,诏书说:“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庚申之君荒淫昏弱、纪纲大败,由是豪杰并起,海内瓜分,虽元兵四出,无救于乱,此天意也。”

意思是说,元王朝是正统,我出家要饭的时候虽然苦点,可也是愿意当元朝顺民的,但是天命要元灭亡,我真是唉声叹气无可奈何。

然后他又说:“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非取天下于元氏。”

针对这点,他给出了解释。他说当时天下盗贼蜂起,天下本来就不是元朝的,而是群雄的了。

其实他说得很对。

他的确没有从元朝手中夺取政权,因为他自造反以来,和元朝军队的交战屈指可数。

他一直在和他的那些战友作战,他以杀戮他的战友为荣耀,现在还恬不知耻地说出来。

朱元璋的身上,我们看到,世界上的确有“不要脸”这回事。

颁下诏书的第二天,他就在朝堂上问群臣:“你们说说看,为什么我能得天下,元王朝会失天下?”

“宋国公,你先说。”

韩林只好说,“陛下心胸开阔、知人善任,军队有纪律,自然可以得天下。”

这都是正确的废话。

陈友谅也知人善任,怎么就没有得到天下?

王保保的军队纪律最严,为什么失去天下?

实际上,任何一个皇帝的成功都有很多偶然因素。如果不是廖永忠,朱元璋在鄱阳湖上早被陈友谅炸成肉末了。

朱元璋点点头,又问刘伯温。

刘伯温拍马屁道,“自古夷狄就没有哪个能治理好中国的,元王朝以蒙古人入主中原,愚昧无知,天都厌恶它。再加上末代皇帝元顺帝荒淫无度,政令松弛,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能不灭呢?”

刘伯温一向不善于拍马屁,所以根本没有拍到点子上,拍马屁要“快、准、狠”,第一句话就要进入正题,可刘伯温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到正题。

他说的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是,朱元璋所以得到天下是因为元朝当政者无道,这就好像苹果熟了掉到地上,被朱元璋捡到一样。

刘伯温发现朱元璋显出不耐烦的颜色,立即步入正题:“幸好天下出了皇帝您,不但英明神武,还百战百胜,所向无敌,这才救民于水火之中,所以您得天下是天经地义。”

刘伯温说完这段话,等着朱元璋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