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孩子的读写特点
(一)6—10岁孩子的读写特点
6—10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段。自6岁开始,几乎全世界的孩子都会进入正规的教育体系:要开始上小学了。这也意味着读写大大增加,但这种“增加”是建立在对孩子的整体读写认知特点的把握上的。从6岁开始直到10岁,孩子从小学1年级升至小学4年级,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升至小学“中”年级阶段。在这4年的时间内,孩子的读写能力发展飞快,为10岁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这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有什么特点呢?
要指导孩子的读写发展,家长们必须了解以下这5个特点。
1.具有一定的初步读写能力
6岁孩子的读写基础,既有差异,又有共性:可能有些孩子只认识简单的字和词汇,而有些孩子已经可以开始阅读简单的中文分级读物(如《迪士尼我会自己读》),还有一些孩子已经开始尝试独立阅读简单的初章书了。然而,对大多数刚刚成为小学生,或即将步入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他们的读写基础共性大于差异。换句话说,除非一个孩子在6岁前没读过或很少读过绘本,否则,6岁的孩子大都具备一定的初步读写能力。初步读写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构成要素:
(1)文字兴趣。
儿童开始对文字萌发出独特的兴趣,不仅对书上的文字,也对生活中的文字。比如,他们会主动询问绘本上的某个字是什么,会对路边商店的招牌、高速路的路牌等的文字产生好奇心。在所有有读写系统的民族和文明中,儿童都会对文字产生兴趣,而兴趣的萌发时间也差不多,大多在3—6岁开始。无论能认识多少字,他们都可以“假装”读一本书。
(2)文字意识。
他们能清楚地知道文字和图画的区别;有初步的“书籍概念”——知道一本书应该从封面开始打开,一页一页读;知道一句话由很多词构成;知道句子要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读;会开始尝试读出一个似曾相识的词,在文字的形象和发音之间建立联系。
(3)文字构架。
他们开始知道汉字是方块字,汉字有独特的构架;尝试写汉字的时候,也会模仿这种方块结构,虽然不一定写得准确。
(4)初步的语法句法能力。
他们会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名词;大概知道“词语”和“句子”的区别;学会一个新词之后,会在大人的鼓励下,尝试联系已有知识造句;理解一些简单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感叹号。
(5)初步的书写能力。
很多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会边写边画。他们会在图画上或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尝试写以前学过的汉字,甚至尝试抄写最喜欢的绘本中的一句话。
儿童的这些初步读写能力,对未来4年的读写发展意义深远。
2.广泛涉猎的同时,开始对特定内容产生持续兴趣
在具备以上初步读写能力的同时,在6—10岁的这4年中,孩子既开始广泛涉猎,也开始初步发展自己的兴趣。
(1)孩子会广泛涉猎不同的阅读主题和科目。
从学校的语文学习内容来说,他们会阅读中外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说明文、论述文、科普小短文;从学校的其他科目学习来说,他们还会通过阅读学习并理解数学题目、社会知识、科学概念,也开始学习英文(大多数学校从3年级开始);从课外书目来说,天文地理、宇宙万物的篇章文字他们都会开始尝试阅读了解。特别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百科书籍,非常适合孩子开拓视野,涉猎丰富的主题。
(2)这一阶段的孩子也开始发展自己特定的阅读兴趣。
和6岁之前相比,他们的识字量有了质的飞跃,也掌握了初步的阅读技巧,因此更有能力开始独立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于他们开始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也会对其他学科的内容产生深入阅读的渴望。比如,有的孩子更喜欢恐龙知识,有的孩子更喜欢魔幻小说。喜欢恐龙知识的孩子,会阅读更多有关恐龙的内容,了解更多细节,他们关于这一细分领域的知识和阅读能力都会超出其他孩子。父母应该观察孩子的阅读兴趣,辅助孩子进行细分领域的拓展。
3.输入输出同步发展
儿童的语言发展,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四个领域。“听”与“读”是输入,“说”与“写”是输出。儿童的语言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0—2岁的“听”:大量倾听与理解,但说话极少或较少。
(2)2—4岁的“说”:语言爆发期开始,依然需要听。
(3)4—6岁的尝试“读”和极少量的“写”:文字敏感期开始,也开始尝试写写画画。
(4)6—10岁的大量“读”和充分“写”:可以开始独立阅读,写作也同步发展。
在6—10岁的阶段,孩子们不仅仅是在输入(被动的阅读),也在同步大量输出(表达与写作)。从开始“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写字,之后过渡到写句、写段,甚至写出一篇文章。可以说,儿童的写作能力基础就是在这个阶段打下来的。与写作能力正相关的,是知识储备、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才是区分孩子写作水平的核心。举个例子,这一阶段的每个孩子都可以写出一句话,但两个孩子的语言知识和思辨能力不同,写出的句子也就完全不同。
因此,这个阶段是孩子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决定着10岁以后的高水平发展。
4.显性学习模式开始
儿童的学习模式可以分为隐性学习模式和显性学习模式。
隐性学习模式指的是“从生活中习得”,孩子掌握一项知识通常不是通过直接教授,而是通过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比如,爸爸和妈妈对话时经常用到的词,会被孩子听进耳朵,几天之后孩子有可能就会说出来同样的词。这个词汇并不来自爸爸妈妈的直接教授,孩子对掌握这个词的过程也没有主动意识,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显性学习模式刚好相反,它指的是“在正式的课堂环境中正式学习”,孩子的知识来自系统的传授,孩子也知道自己在进行学习。6—10岁是孩子小学阶段的前4年,在这4年中,孩子有了主动学习的认知能力,也有了主动学习的学校环境。所以,孩子掌握阅读和写作能力不再仅仅是自发自主的无意识行为,而是开始系统学习一门语言的阅读写作知识、文学背景知识、语法句法知识、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等。
进入显性学习模式既是孩子认知能力提高的体现,也对孩子有了更高的学习认知能力要求。比如,当孩子认真阅读一句话、一段话、一个篇章的时候,他其实是在使用自己的元语言意识(对语言概念本身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进行分析,而这是6岁以前的孩子不具备的。
5.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应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于1956年在芝加哥大学提出了一个至今在教育学界仍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教育目标理论:布鲁姆分类学。布鲁姆分类学认为,在儿童认知领域,教育的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这是一个金字塔型的层次,最低的认知目标是记忆,而最高的认知目标是创新。
对于6—10岁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依然需要记忆力和理解力来帮助自己储备知识、消化知识,但他们已经开始学习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也学会开始分析信息的真伪。
比如,当孩子学习了标点符号的用法后,他们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相应的标点符号来断句,这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应用;再比如,当读到一篇关于“雪”的小散文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前读到的其他文章,分析这篇散文里的描述到底是否真实;当读文章遇到生词的时候,他们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线索——比如图画内容、前后词、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经验判断等——来分析猜测词义。这些都是分析能力的体现。
这种分析和应用的能力既是孩子年龄增长的自然结果,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呵护。进入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大学之后,不同孩子之间的分析应用能力会差距很大,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孩子在6—10岁阶段错过了对这两个能力的锻炼。
分析应用能力的锻炼对应的是读写中的思辨力。笔者会在后面的篇章中,来谈谈如何提高孩子在读写中的思辨力。
总之,以上就是家长和老师都需要了解的6—10岁儿童的整体读写特点。发展孩子的读写能力,必须要遵循孩子的这些特点。
(二)10—12岁孩子的读写特点
10—12岁的孩子,升入小学5—6年级,也进入了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在经过了小学4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读写兴趣开始有了明显的分化;相对“输入”型的阅读而言,他们开始有更强的能力、感触和阅历去进行更多“输出”化的写作;孩子的读写能力也逐渐趋于成熟稳定,很多读写能力好的孩子可以写出非常不错的作文了;同时,他们在阅读时对文章已经不再是全盘接受,而是会有逻辑地评价,在写作时也会在大人和老师鼓励下尝试一些创新的写作手法。他们的读写特点笔者总结为以下四点:
1.表现出非常强烈的阅读喜好和兴趣
10—12岁的孩子开始有了非常强烈的阅读喜好和兴趣。他们开始有自己偏爱的阅读主题:有的喜欢看小说,有的喜欢看科普读物;有的喜欢探险故事,有的喜欢神话故事;有的喜欢关于人类社会的奥秘的书,有的喜欢关于大自然神秘现象的书;……当然,也有很多孩子什么主题都喜欢,什么内容都有兴趣涉猎。孩子在10岁前的阅读经验和所接触到的真实生活,都会对他们这个时期的兴趣产生影响。如果家长们想让孩子拓宽阅读兴趣,就要尽量买各种主题的书籍给孩子阅读。
2.开始更多的输出化写作
这一阶段的孩子因为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的要求,开始更多的“写作”了。经过小学前4年的写作训练,5—6年级的孩子开始写更多的作文。根据2019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孩子在这个阶段要在具备一定速度的基础上,书写整齐的楷书;能够积累习作素材;能够撰写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能够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这些要求都说明,这一时期的孩子要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不仅对写作速度有要求,对写作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阅读能力变得更加成熟稳定
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这一阶段变得更加成熟稳定。这一时期的孩子阅读能力依然会有不小的个体差异,但平均来说,他们基本都能够开始进行比较快速的阅读;能够熟练地借助词典查阅生词的意思;能够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时候,能大致抓住要点。其实,他们已经蜕变成非常成熟的“阅读者”了,他们不仅能阅读儿童文学读物,甚至能读一些适合的通用型读物了。比如,在小学5年级的孩子中,能够熟练阅读《射雕英雄传》的可不在少数。
4.思辨读写能力越来越强
这也是笔者认为中国孩子最核心的一点:10—12岁的孩子的思辨读写能力越来越强了。思辨读写,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评价,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创新”的过程。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逻辑能力和世界观,他们常常对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文章中读到的内容进行“质疑”:“为什么要这样?作者说得对吗?这个是真的吗?我同意他的观点吗?”没错,这时期的孩子天生具备这样的思考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思辨训练,让他们成为可以独立思考、能输出有价值观点的小读者和小作家。但遗憾的是,目前学校的基础教育对这方面的训练非常少。本书会讲到很多思辨读写的方法,供老师和家长参考。
说了这么多,那么这一阶段的读写训练和上一阶段的相比,有哪些侧重点呢?相对上一个阶段而言,这一阶段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深入阅读、多维写作、思辨训练”这三点技能的训练上面。具有以上三点技能的孩子,会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如鱼得水,不但语文成绩好,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会很好。在下一节会详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