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前言
作为审计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审计案例研究注重回答“如何”“为什么”的问题,强调审计现象所处的现实情境并能够对其进行丰富描述和探索思考,这特别适合年轻的审计实务工作者学习。因此,我们特别组织了审计理论与实务功底深厚的部分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以案说理。案例研究就是以案说理,说得通俗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只是这个道理是从“事”中分析出来的,“理”是蕴含于“事”的。因此,案例研究离不开“讲故事”。有影响力、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案例,往往就在于那些能够引人入胜的好故事。一项研究报告如果能像讲故事一样阐述其理论,则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在案例研究中,讲述好的故事比创建好的构念更加重要[2]。基于这些理念,本书收集了审计实务中发生的一些代表性案例,以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设定情境、展示过程来揭示关系,引导读者对案例中所蕴藏的道理加以分析和讨论,提炼与升华审计理论,进一步指导审计实务。
特点二:涉及面广。从案例涉及的领域看,本书案例涉及行政单位审计、事业单位审计、企业(含金融)审计和农村审计。从案例涉及的层面来看,本书案例涉及“道”“法”“术”“器”四个层次。“道”指的是审计思维、审计理念、审计文化、价值观等,“法”指的是审计策略、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等,“术”指的是审计要点、审计技巧与经验等,“器”指的是审计工具、审计清单等。从案例涉及的内容来看,本书案例包括审计策略的制定、审计方案的形成、审计方法的选取、审计调查受限、审计发现的确认、审计意见与结论、审计建议的说服、审计冲突等。
特点三:结构新颖。近年来,编者在审计培训与情景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情景案例设计的四要素,即:案例选题设计与读者的学习目标、要求相适宜;情景案例中应包含内部审计常见业务的主要知识点;在案例设计中,利用知识迁移,促进读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案例设计中巧妙设疑,引导读者积极思考,调动读者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
特点四:格式多样。本书案例的写作格式有多种,但都有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促进读者深入思考。本书案例主要有两种格式。格式一:案例背景—讨论情景及专家点评—延伸思考。“案例背景”是对案例情况的一个基本交代;“讨论情景”是对案例引发的各种思考;“专家点评”是给读者的一个更正确的认识;“延伸思考”是为了让读者举一反三,进一步思考类似问题。格式二:案例背景—事件过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回顾与思考—专家提示。
本书由刘红生、袁小勇作为主编,董君飞、杨芸芸、陈小欢作为副主编进行编写,具体写作情况如下:案例1由北京市内部审计协会理事、教育部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袁小勇编写;案例2、案例3、案例4、案例5、案例6、案例17由高级审计师、2017—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宁波市内部审计协会副秘书长、宁波鄞州农村商业银行审计部总经理刘红生博士编写;案例7、案例8由高级审计师、余姚市内部审计协会秘书长董君飞编写;案例9由高级审计师、2014—2016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宁海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杨芸芸编写;案例10、案例11由高级审计师、浙江省内部审计实务专家葛绍丰编写;案例12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伍铭君、张媛媛、袁小勇编写;案例13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高欣、彭涵宇、袁小勇编写;案例14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郭思涵、刘丹、袁小勇编写;案例15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蕾、李琪宁、李佳琪、段文哲编写;案例16由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职业发展委员会委员、宁波市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林云忠编写;案例18由北京数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资深审计师陈小欢编写。
本书最后由刘红生、袁小勇定稿。
本书可作为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高等财经类院校教师、学生等进行工作、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书。在写作过程中,个别案例的“案例背景”素材源自网络,虽然作者已在书中标注,但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内部审计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本书案例思考也只代表编者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刘红生 袁小勇
2021年12月16日
[1] 陈昭全,张志学。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M]//陈晓萍,沈伟。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 DYER W G, WILKINS A L,1991, ‘Better Stories, Not Better Constructs, to Generate Better Theory: A Rejoinder to Eisenhard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3):6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