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简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版序

书本有脚,一旦出版,便进入别人的生命,变化了模样。2006年,《皮肤简史》一书出版,我不知道读者会有何反应,唯愿本书能让读者有所想,有所得。6年来,《皮肤简史》一书仍旧以一种正面的、出人意料的方式打动着人们。人人皆能从中汲取养分,不论他是一个对人类演化感兴趣的学生、一个刺青狂热者、一名皮肤科医生,抑或只是一位想多了解了解皮肤的普通读者。

《皮肤简史》是一本人类学书籍,却无过多的学究气息。本书从皮肤的演化写起,穷尽人类可能的视角,对皮肤进行全面探讨。皮肤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人人都有皮肤,人人都思考过皮肤。而人们之所以能持续关注皮肤,是因为皮肤是人类巨大器官库中与人类社会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除去眼睛。本书主要讲述皮肤是如何逐渐发展出其在生理及社交层面的多种功用的,以及为何皮肤仍对当下人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及大学的生物教师都发现本书极具价值。他们告诉我,书中对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人体进行了清晰的阐释,这大大地方便了他们在课堂上讲解生物演化理论。在写作本书时,我对此已有预见。但当时的我没想到,能放到课堂中解释生物演化的例子会如此之少。以人人都有、人人都能仔细检视的皮肤当作例子,无论是对老师也好,还是对学生也好,去理解自然选择理论都将更加容易。等到《皮肤简史》一书出版后,又有许多肤色变异基因支持的文章发表。这些文章很重要,是对这本书的补充,进一步强化了本书所提出的演化的观点。研究表明,浅肤色在人类历史上至少有过三次独立演化,与不同血统的人迁徙至日照较弱区域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独立基因变异导致黑色素丢失不单单存在于现代人类—2000多年前散落至更高纬度的西欧人和东亚人,也存在于我们的远亲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进入欧洲低日照区域的时间比现代人早了约10万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基思·程(Keith Cheng)实验室及巴塞罗那的生物演化研究院(Institut de Biologia Evolutiva)卡莱斯·拉卢埃扎-福克斯实验室(Carles LaLueza-Fox)的研究,都证明了自然选择在与生存密切相关的特征上有显著影响。科学家发现相似环境条件下,独立基因变异能产生极其相似的肤色。这一发现意义重大,振奋人心。其意义在于,它能中肯地回答能否用肤色来定义人种这个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仅教师,就连皮肤科医生也觉得本书有益、信息丰富,这一点令我欣慰。令人惊讶的是,每日检查皮肤、治疗皮肤的医生对皮肤的演化、与其他动物皮肤的功能性差异却知之甚少。毫不夸张地说,有数十位医生向我表达了感谢,感谢我为皮肤演化提出了一个可行的理论。我还和一些试图权衡是否接受日晒的医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一些皮肤科医生在得知人们彩绘形体、文身、行切割皮肤之礼以点缀皮肤,或展示个人社会宣言等行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时,惊讶不已。除了充当以上角色之外,皮肤还是沟通交流的器官。皮肤具备可视性,几乎每一个方面都具备社会意义。本书人类学研究方法覆盖全面,是一本即使对皮肤专家而言也不错的读物,于此,我十分自豪。

令我特别欣慰的是,《皮肤简史》真正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喜爱。2006年图书出版之后,我收到了来自天南地北的信件,从巴尔的摩到班加罗尔,从洛杉矶到拉各斯。得益于现代、经济的电子通信,我能通过Skype与全世界的初高中课堂连通,还给印度的一所网上大学举办了一场线上讲座。猝不及防,却美妙异常。与读者及教师的充分交流,加深了我对自身原有知识的理解,也让我有了继续研究的信心,特别是社会层面的、肤色的研究。与读者的对话、演化方面的新发现、肤色对健康的映照……这一切促使我继续创作了第二本书:《活着的颜色:肤色的生物及社会意义》(Living Color: The Biological and Social Meaning of Skin Color),同样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读者要是以为《皮肤简史》只写了肤色,那就错了。本书第三章(“毛发、大脑和会流汗的皮肤”)提供了大量关于无毛和排汗的知识,并给出了证据翔实的推论。第三章将汗液从最为人所鄙夷的人体分泌物中捡了回来。没有汗腺和汗液的演化,人类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因为蒸发冷却对大脑在运作中保持“冷静”十分重要。哪儿有烟,哪儿就有火;哪儿有对无毛的兴趣,哪儿就有对毛发的兴趣。虽然本书并未详尽介绍毛发,但相关章节却很受欢迎,也很有助益。为什么人体保留了头发、腋毛和阴毛呢?目前尚未有定论,但我在本书中提供了一些站得住脚、可验证的解释。大家对为什么人们会有不同的发质和发色以及面部毛发对男性意味着什么颇感兴趣,但要讲清楚这些,可能要另写一本书了。

几年前,我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授课时,发现学生对触碰情有独钟,亦即本书第七章的内容。他们不仅对触觉的生理机能感兴趣,还对触觉的社会意义感兴趣。他们知道自己喜欢被触摸,但不明所以。灵长类动物借助触摸安抚对方,没有触摸,一个人就不可能拥有正常的生活。充满关爱的抚摸有益于婴幼儿成长,还能加速康复,因为它能降低应激激素水平,而应激激素会产生焦虑,抑制免疫系统。在当下,触摸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大多数人都被禁止触摸他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因为随意触摸对方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身体关注或性关注。这牵涉到严重的人权问题,可悲的是,关于这一方面,不管是在公共语境还是法律语境中,都未得到充分讨论。

我的许多同人都将本书引入他们的大学课堂,并就引入体验方面给予了我正面的反馈。《皮肤简史》可为基础人类学或人体生物学提供基本框架,起到组织课程的作用。令我甚为惊叹的是:我的同人们竟能通过运用《皮肤简史》中的章节激发学生对“全球视角下的皮肤自我表达”及“哺乳动物表皮比较解剖学”这类风格迥异的话题的兴趣。一些激进的同事还将本书作为新开选修课的基础材料,例如由同样是人类学家的霍利·邓斯沃斯(Holly Dunsworth)讲授的《芝加哥的皮肤》一课。不过,到目前为止,与我联络过的大学教师大都取《皮肤简史》中的部分章节作为探讨人类外在的多样性和种族的辅助材料。

写作《皮肤简史》一书是一段令人心旷神怡的历程,因为它带领我抵达了许多有趣的地方,其中包括现实存在的地方,也包括精神上的。我与皮肤学者交谈,与刺青艺术家交谈;我与酒渣鼻患者通信,与医疗美容外科医生通信,与脸红症患者通信。我用心思索自己最钟情的话题—远古人类的外貌及生活方式。虽然有些人类学家对我们的研究不抱希望,认为它对现代人类没有参考意义,但我并不认同。借助各类证据,以一种综合的方式探究人类境况,不仅有意义,而且有益。不少年轻医者将传统人种志研究方法与基因组学、气候模型及其他更多学科相结合,以重塑人类学,并创造出一种新的人类研究科学。我在《皮肤简史》一书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全证人类学”(total-evidence anthropology)如何能从整体上丰富人类学及人类生活研究的一种先试。

欢迎来到《皮肤简史》。本书将强化你对皮肤—人体最大器官的某些原有认知,纠正你对皮肤的诸多错误认知,补充你对日常看见、触碰最为频繁的身体部分的了解,让你为自己对皮肤的知之甚少而感到惊异。

愿您享受阅读本书,一如我执笔著书之时。

2012年秋,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