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大解放到全面拨乱反正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又于次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引发激烈争论,全国性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展开。
如何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谈
我认为“两个凡是”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而它的要害就在于否认实践标准,否认理论、路线、政策、决策都必须通过实际检验才能知道是正确的还是错的。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之一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左”的迷误,对推动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发挥了思想先导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方针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组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讨论的通知,由于预定参加讨论人数是4000人,所以称作“四千人大讨论”。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该决议指出,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同时强调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并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力量,同心同德地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全党、全国深刻地总结了经验教训,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全身心地去开拓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语录
“搞好后就不要经常变动了”
在科学和教育座谈会上,邓小平阐述了他的想法:“从明年开始执行新的教育制度。今年做准备,把学制、教材、教师、学生来源、招生制度、考试制度、考核制度等都要确定下来,都要搞好。搞好后就不要经常变动了。”
恢复高考:从“先声”到“春天”
1966年至1971年,中国的高等学校停止招生。1972年至1976年,高等学校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不合理的招生制度导致了“读书无用论”盛行,教育质量严重滑坡,国家建设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青黄不接。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共邀请了30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会上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八八讲话”。这次会议的一项决定直接促使恢复高考这项重要政策的出台,改变了几千万人的命运,被称为“教育界拨乱反正的先声”。
科学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语录
拥抱科学的春天
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前,宣读了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讲话中提到,“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这次全国科学大会,题在科技,意在全局。它确立了科学技术工作正确的指导思想,让知识和教育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让整个社会再一次萌生了对科学的崇敬。这次大会是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总动员令,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全面复苏。
四次按劳分配大讨论
语录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是改革的一大阻碍。1978年9月20日,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目的在于让“有条件”的地区和“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人先富裕起来,带动改革向前发展。
按劳分配讨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调动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1977年4月、6月、10月,在北京分别进行了三次按劳分配讨论会。讨论会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主要内容是批判“四人帮”及过去“左”的思想和路线,从思想理论上拨乱反正。
1978年5月,在邓小平指导下,国务院政治研究室撰写了《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一文,于5月5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使按劳分配的“名誉”得到了正式的恢复。按劳分配原则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这一原则,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10月,在思想解放浪潮的鼓荡下,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前夕,更大规模的第四次全国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在按劳分配问题上进行拨乱反正取得了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