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文化: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中日双语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海滨邹鲁与文化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发端于儒家的孔子、孟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孟子,则是战国时期的邹国人,邹、鲁,是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上毗邻而居的两个诸侯国,后世便常用“邹鲁”来形容素来传统文化繁荣昌盛的地区。和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一样,福清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一美誉本身,就包含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这两大元素。

黄檗文化形成发展的土壤——福清,是一座东海之滨的千年古邑,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和璀璨的文化底蕴,以儒家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新兴海洋文化交汇融合,孕育出了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后简称“海丝文化”)、侨乡文化、黄檗文化等为内容的福清特色文化。

福清瑞岩弥勒造像,始凿于元至正元年(1341),林秋明摄

弥勒菩薩像 元代至正元年(1341)に制作開始 福清市瑞岩山 (林秋明撮影)

从唐代以来,福清就深受中原文化影响,随着中国文化重心整体向东南移动,福清文化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了晚唐时期,出现了第一位进士林简言,从此以后直到清朝末年,这里诞生了一共一千四百多位举人、七百多位进士,其中有宰相、六部官员、封疆大吏、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也有高僧大德及忠肝义胆之士。同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这片热土上,也诞生了有功于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蜚声海内外的重要华人华侨等,他们用智慧与血汗,不仅书写了一段光辉的人生传奇,也共同绘就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宏伟画卷。

南宋以后,由于长期的文教发展积淀,同时受惠于毗邻当时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地理优势,福清科举发达,福清及周边地区更是思想交流频繁、文化活动兴盛。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理学家,例如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得意弟子王苹,是二程理学转向南宋陆九渊心学的重要思想家,此外还有林栗、林亦之、陈藻、林希逸四位重要的文人、理学家。正是得益于宋元以来深厚的文化积累,科举制度的长期发展,福清才培育了后来如叶向高、隐元禅师的诸多先哲名贤,在明清以来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直接推动了以明清之际大批晚明遗民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文化输出。

福清作为东南沿海的一座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自唐代以来,便名人辈出。这些名人不仅是福清历史文化的代表,更是唐宋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创造性的思想,推动了宋元以后的中国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整体演进,传承、丰富了仁政、爱民、发展、开放、创新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涵,形象生动地诠释、实践了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理念,同时,借由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影响,构成了明清以后福清海外华人华侨文化的重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