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记事
古人不识字,以图来记录。
没有纸和笔,壁上画实物。
上古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狩猎、采摘……
吾嘉部落的三十六洞住民,大约三分之一靠捕鱼为生,三分之一靠打猎为生,三分之一靠采摘果实为生。他们既各自为生,又协作劳动,还经常互换猎物果实,生活过得简单而又幸福。
这一天,风和日丽。颛苍一大早就从石板上爬起来,兜里装了两块鱼干,从洞口拿了三柄木叉就出发了。四天前,颛苍就发现前溪的水开始退了,估计四天的时间,水就应该退得差不多了,以前叉鱼的那个地方,在水退后一定能聚留不少鱼,今天要赶紧去,要不然明天又涨水,就错过叉鱼的最佳时机了。
出洞口不远,颛苍碰到以鸷背着弓箭,冀炼和老婆青瑛子一人挎着一个大筐。原来,他们也是趁着今天好日子,去打猎和摘果子的。互相打了招呼后,他们就分开各自忙去了。
日落时分,他们在早晨出发的地方又碰面了。今天运气真好,他们都收获颇丰。颛苍叉到五条大鱼,以鸷打到一只羊、两只鸡、四只兔子,冀炼和青瑛子采到一筐苹果和一筐板栗。他们打算把今天得到的猎物果实记个数,以便交换。
别看古人那时候没读过书,可他们都有记日记的好习惯。但那时还没有纸、笔,更没有电脑、手机,怎么记日记呢?别着急,古人自有办法。
颛苍一进洞,就把鱼交给老婆峨枒。峨枒高兴极了,赶忙从火堆里抽出一根还在冒烟的木棍,在石壁上画起来,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虽然只有五条鱼,但画好还真不容易,费了峨枒一顿饭的工夫呢。
吃过晚饭的颛苍去以鸷家串门。一进门,只见以鸷正在打绳结呢。羊是大动物,一只羊打一个大绳结;鸡是彩色的,一只鸡打一个小的红绳结;兔子是灰色的,一只兔子打一个灰绳结。颛苍问以鸷:“也没几只猎物,咋那么久还没记完呢?”以鸷说:“先要找有颜色的皮毛或草,又要编成绳,就把时间耽误了。”
捕鱼、狩猎、采摘,原始社会三大支柱产业。
从以鸷家出来,颛苍转个弯踱进冀炼家。冀炼家热闹着呢,两个孩子热得连兽皮也脱掉了,正帮着父母数果子呢。冀炼和儿子数栗子,冀炼数十个,儿子就往洞角的石堆上扔一个黑石子;青瑛子和女儿数苹果,青瑛子数一个,女儿就往另一个洞角的石堆上扔一个白石子。看见颛苍进来,冀炼热情地递了个苹果给颛苍,擦着满头大汗说:“幸亏今天太阳下山早,要不然采摘得太多,明天也数不完呢。”颛苍说:“唉!总是这么数呀、画呀、打结呀,这也太费劲了,要是能有个什么简单的好方法,我们能一下子记清这些东西就好了。”以鸷忙说:“是呀,那样我数果子记果子就简单了。”
上古时代没有纸、没有笔、没有拍照摄像设备,他们就是用上面说的结绳、堆摆物件、刻画符号来记事的。
石壁画、打绳结、堆石子,原始社会三种记事方式。
聪明的古人将麻草、树皮、动物皮毛拧成绳或做成皮条,然后根据不同事物打不同的结而进行记事。《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就是说,古人用结绳记事帮助记忆的方式,虽然不同于写汉字,但它对汉字造字有影响和启发作用。
古人在物品交流中,将不同物件共同约定代表一种意思,用来记录事物、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如用堆石子记录数量,用一块牛排表示友好和希望联合,用一根砍断了的牛肋骨表示断交,用苦果表示同甘共苦,用藤叶表示永不分离等。有了约定共识,这种借助实物及其音、义表达相关的信息、思想,使古人记事和交流非常顺畅,而这种记事方式成为后来“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的最早“参考资料”。
另外,古人还擅于按照物件的形状或者以自己能够识记的简单符号刻画一定数量的物件作为一种直观记录。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因此,人们一般认为,大部分图画是“象形”字的起源。